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教学,无非是读读、写写、译译、背背、默默,一个办法用了几十年,应付考试还管用,但学生的脑筋动不起来,思维得不到充分的训练,教师也觉得枯燥乏味。想把课堂搞得活跃一点,让学生学得快乐一点,自己也教得有味一点,我决定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有时候,就因为多走了一小步,生活中的俗套便化为了诗意。 每天傍晚放学,学校规定班主任要送学生一段路。一次在途中,有一个学生想趁机背一下课文,我答应了,于是他开始背起来。等他背完后,又有一个学生想背,没办法,反正还要送一段路,就让他也背一下吧!就这样,一连背了四五个学生,送队的路也比以往多走了一点。  相似文献   

3.
New Concept English(《新概念英语》)是学英语的学生感兴趣的课本之一;很多科技人员和广大英语爱好者在自修英语时,也很想把这套课本学一学。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难。最近,笔者看到安徽合肥韦振雄等六位同志1981年9月译注的《新概念英语》3-4册英汉对照本。他们试图帮助读者解决这方面困难。第三册部分的译文除个别词语有待斟酌外,问题不大。第四册部分的课文,有许多也译得好。但不少地方出现英汉对照不起来的现象。现把笔者认为是错误的译例提出来作些分析,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爱秋 《文教资料》2006,(28):142-143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得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旦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喜悦,体验到成功,学出了滋味,就把学习当乐趣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语文课堂故事化、情境化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积累少,对抽象复杂的事物难以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要运用各种手段,把复杂的化为简单的,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使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化,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反映、描绘的情境中,把简单的内容编成有趣的故事,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可行办法。如教一年级拼音《jqx》如此简单的…  相似文献   

5.
唐萍 《成才之路》2014,(29):72-73
正一、案例背景在学习《金岳霖先生》一文之前,有学生向我反映:"老师,有些课文内容我读不懂,即使课文学完了,老师提的问题我也理解了,但是我对文章有些地方仍然有疑惑。""老师,你课堂上提的一些问题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我不愿意答,太难的,实在是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不会答,可是对一篇文章我还有些其他不懂的地方,老师却没有讲。"学生的话让我意识到我们给予学生的未必就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该如何提供给学生真正需要的东  相似文献   

6.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习课文时,我们一般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审题,分析研究题目中的关键词,从题目中揣摩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笔者在听课中也发现,许多老师在新课揭题时,都喜欢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个环节应该说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因为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自主探究、不断创造的过程。但有些质疑课题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和研究。如一位老师教学《哪吒闹海》(苏教版第五册)一…  相似文献   

7.
一、读题释题 ,谈话激趣质疑定标1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看到课题 ,你们有些什么疑问呢?2 学生提出各自的问题 ,教师调控引导 ,避轻就重 ,导入学习课文。二、以读为本 ,目的明确层次清楚1 请同学们自由把课文读一次 ,要求读准字音。2 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把课文再读一次 ,注意句子的停顿。(出示课文课件 ,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 ,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 ,练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后 ,边读课文边看课后的注释 ,把课文读懂 ,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 请位同学把课文读一次 ,学生评议。5 老师把课文范读一次 ,学…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想一、从读中去整体感悟《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很明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既如此,那么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也就更加明确:“多读一点,读得顺口,读懂意思;多背一点,背得流畅,背出韵味,一句话,增强文言文的积累和修养。”所以,学习《核舟记》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从“读”中去整体感悟课文把握文意;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出这件实物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眼前有了它的完整形象,教学才能…  相似文献   

9.
一、保护好奇心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质疑 ,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创造性地学习 ;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可对于我们来说 ,这一点往往是最难做到的。让学生质疑 ,结果不是冷了场 ,就是学生所提问题价值不高。我曾听过一位教师的示范课 ,课题是《千里跃进大别山》,在第一课上 ,教师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提出不懂的地方。结果大部分学生所提问题价值不高 ,有个学生甚至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人马”是什么意思。当时 ,大家都觉得好笑 ,可我们不妨在笑过之后打个问号 ,难道是孩子智力有问题吗 ?我想不是 ,唯一的原因是我们…  相似文献   

10.
有时候,就因为多走了一小步,生活中的俗套便化为了诗意。每天傍晚放学,学校规定班主任要送学生一段路。一次在途中,有一个学生想趁机背一下课文,我答应了,于是他开始背起来。等他背完后,又有一个学生想背,没办法,反正还要送一段路,就让他也背一下吧!就这样,一  相似文献   

11.
有时候,就因为多走了一小步,生活中的俗套便化为了诗意. 每天傍晚放学,学校规定班主任要送学生一段路.一次在途中,有一个学生想趁机背一下课文,我答应了,于是他开始背起来.等他背完后,又有一个学生想背,没办法,反正还要送一段路,就让他也背一下吧!就这样,一连背了四五个学生,送队的路也比以往多走了一点.可就在回来的路上,遇到许多其他班级的学生,他们似乎都觉得很奇怪:这个老师怎么送得这么远?有几个低年级的学生甚至脱口而出:这个老师送队送得这么远啊!从他们吃惊的表情中,我似乎读懂了孩子们这句话的含意:这个老师对他们班的学生怎么这么好,这么负责,送得这么远!其实多送这么一点路,并不是我的本意,而是被学生们缠着,没办法脱身.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季氏将伐颛臾》是高一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学习这篇课文,教师点拨一些词,如“见”、“列”、“先”、“后”、“疾”、“患”等实词的意义用法后,参照注释,学生基本上都能把文章看懂。但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文意对孔子与学生交谈中的反对穷兵黩武,主张实行礼治,以德服人的政治思想进行归纳理解时,大多数学生一筹莫展。学生最早接触到孔子是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的课文《〈论语〉六则》,课文对孔子的介绍只有一句话:“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而这一课也只在补充材料阅读那里简单地介绍了孔子的…  相似文献   

13.
一、自读课文学习这类课文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凭空就能养成的,必须指导学生自己阅读,逐步“历炼”;切忌由老师包办代替,逐字逐句串讲。常用的方法是,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读通文章,遇到难点、重点的地方,由老师点一下。例如:1、游“孔子东游”。这个词,课本上没有注释,学生很容易犯“以今解古”的毛病,认为是“游玩”。甚至在有关专著中,也有人将“孔子东游”译为“孔子往东旅行。”(《中学文言文译  相似文献   

14.
程洁 《中小学电教》2009,(10):38-40
【我想解决的问题】《。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用诗歌的形式和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鸟类的环保主题。教学这篇课文,首先,要帮助学生有效地识字、写字,运用光盘中学习伙伴的交流作为引导提示;其次,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和光盘中的学习伙伴进行赛读、赛背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第三,引领学生体会小乌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宋雪莲 《黑河教育》2013,(10):11-11
师:人类文明迅猛发展之时,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我们不禁要想,如果有什么方法来代替人类解决污染问题,那该有多好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喂——出来》,看看作者星新一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减负,对一线老师来说,要从自己做起,从小处着手,从改变某些习以为常的不合理做法开始。 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要求背诵或复述。每天放学前,不少老师会要求学生回家背,让家长把关后在课本上签字。家长都说这活儿太重,学生也叫累,而老师习惯了,并不觉得这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其实,如果我们变通一下,将背诵或复述放在每天第一节课前进行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取消了早读。每天第一节课预备铃响过,不少孩子才急匆匆地冲进教室,老师开讲至少五分钟,他们才能慢慢平静下来。我想,如果第一节课前抽出一点时间,哪怕5分钟让学生背背述述,就会获得两全其美的效果:既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又解决将课文背述转嫁家长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小语第七册新篇目板书设计四川彭山县教师进修校谢志良1.《爸爸和书》书说明:课文讲了爸爸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从学习中获取知识,得到乐趣,生活再苦也要想办法为我们买书的事。该板书反映了课文结构,突出了课文重点,有利于学生自学后总结课文内容,体会父亲...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这一教学思想到今天依然可以为我们所用,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启疑——让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探究"启疑"也就是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学习目标,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  相似文献   

19.
《醉翁亭记》上完了,我要求学生把它背下来,并强调背不出的罚抄课文三遍。第二天,我首先点了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他除了把“伛偻提携”背成“区娄提携”外,基本过关。接着,我又点了一个中等水平的女生,谁知她仅背了第一句就不做声了。后面几个学生,除了一个背了一半以外,其余的全成了哑子。我有些生气。“能背诵《醉翁亭记》的请举手。”等了半天,六十六个学生中,仅有两双手犹犹豫豫地举起来了。“这篇课文就这么难背!?”“不难背你就试试!”一声嘀咕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教室,冷不防将了我一军。“好吧!我背一遍。”“背不出也要抄三遍。”一…  相似文献   

20.
一、亲近文本,探寻学法 先“读” 《白鹅》这篇课文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少有的一篇写动物的优美散文。课文为节选内容,整篇课文语言幽默、诙谐,明贬实褒,作者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有趣、可爱的白鹅。我用心诵读课文,直到把全文的729个字读熟,甚至会背了才罢手;继而我又找来《缘缘堂随笔》里的其他文章来读;我又把一本名为《丰子恺——位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的小书读完。想通过自己的“读”,对丰先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对先生的语言特色也有所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