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加入WTO对中国的化既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有一些负面作用。为此,中国化应在弘扬民族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实行“兼容并包”,同时,为中国化的繁荣和昌盛必须大力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需要怎样的民族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民族化伴随着国家现代化及经济、科技、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而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对传统文化教育和外来文化教育进行双重“扬弃”的过程中,才能发展有民族特色和国际意识的中国高等教育。应尊重教育传统的民族化,要重视现实国情的民族化,要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建构独具特色的现代企业化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宏观社会化指导下,深入研究本企业特点,挖掘出能体现本企业实际、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在企业化的建构中既要弘扬民族化中的优秀部分,又要汲取国外成功企业化的合理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现代企业化。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化旅游作为21世纪增长最快的旅游产品,在弘扬民族化,展现地方风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连市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如何对旅游产品进行化的阐释与包装,使旅游化紧密相连,以求得旅游产业和化事业的双赢,已经成为“大大连”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心理的认知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化心理是民族精神的真实体现,由数千年历史化积淀而成。它反映在民族成员的价值观、伦理观、宗教观、审美观等各个方面。分析民族化心理应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应持化相对论的态度,避免孰优孰劣的划分。不同民族能够共存和交往说明不同民族化心理是可以认知和融合的。对民族化心理的认知就是要对化差异认可和认同,并且从传统的化中发现民族化的进步和发展,实现跨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孙芳 《现代语文》2006,(11):6-7
《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准确地揭示了语与化的密切关系;语是化的工具,具有丰富的化内涵。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教育,不能只是对字、句读、段落的分析,同时也要担负起对民族化传承和认同的重任,让语教育绽放出民族化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的一个突出贡献,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向深受封建专制和愚昧迷信之苦的中国人民介绍了“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当时,作为新文化运动旗帜的《新青年》杂志曾这样号召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  相似文献   

8.
本参照“历史化名域”提出了“民族历史化名村”的概念,并就创建和保护“民族历史化名村”以及在发展旅游经济、弘扬民族化、建立民族化大省中能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一些创建和保护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及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化适应”的概念及其嬗变出发,介绍了化适应的阶段及其分化模式。一般而言,化适应的分化模式可以分为同化、整合、分离以及边缘化等四种模式。章最后指出了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化适应的研究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几十年领导社会主义化建设的实践来看,要保证社会主义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五种涉及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关系:(1)“一元化”与“多样化”的关系;(2)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3)民族化与外来化的关系;(4)专业化与群众化的关系;(5)自主发展与宏观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二月河是一位深受传统化影响的作家,在对传统与现代的态度上,他向前倾斜。其“帝王系列”中,从多个侧面表现了他对中国几千年传统化的认知。在对康雍乾130多年历史的认识上,二月河扬弃了“民族正统论”的历史观,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描绘和刻画;而在封建官场人与人的表现上,作则以批判的态度,从封建传统化的深处揭示了封建社会官场的腐败和险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对封建社会人际关系间的勾心斗角行为的揭露,也表现出了作与传统化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在企业管理中长期施行把头制度.把头制度的形成是西方包工制和中国传统“包头”制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碰撞的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俗文化在近代企业管理制度上的体现.包工制转化为把头制度的文化因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俗文化的“超稳定结构”对“外来的新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的抵制和压抑.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有自己的情爱审美选择,其作品中的情爱的描写打破了长期统治中原的封建文化的影响,摒弃封建文化核心——礼教,主张“忠、孝、节”奴性,扼杀个性自由。作者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对乡亲的热爱,以带有湘西边地人民特有的朴野的气质,带有那个地方特有的色彩、气息和声响,用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怀,清丽流畅的文字,写出了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辰河边诗意盎然优美健康的男女爱情,情调爽朗明快,色彩清新绚丽,是一幅秀美别致色彩斑烂的湘西风土人情画卷。沈从文的小说可以说是其用全付心血浇灌出来的一束束奇花异葩,充实点缀了中国现代文学艺苑,给读者以艺术享受和美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以鲁迅的乡土小说为代表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乡土文学,体现了作家们觉醒后对封建传统文化的背离和反叛,贯穿着"失乐园"的忧伤与痛苦和"复乐园"的甜蜜与希望,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无论物质生产还是文化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并未被后代封建社会所超越。全国从经济到文化,都处于一种繁荣自由、活泼开放、向上统一的局面。其文化艺术的审美真正地觉醒了,而艺术风格也与前朝大相径庭,走上了“清新自由、神形合一”的新境界。本文试综合社会变化及审美心理,举例浅析唐代纹样的新精神、新气象。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文化专制制度也逐渐形成。汉武帝则通过"独尊儒术"的文化手段,强化了文化的封建专制。在这种大一统的封建专制文化背景下,促进了燕国和赵国的文化从战国时期相对独立的诸侯文化,向相互融合的区域文化发展。语言文字、服饰、城垣、庙祠建筑等文化载体,逐步融入大一统的文化之中,而地域性的人文精神、文化信仰和民风、民俗,在统一中保留着地方文化的特色。同时,大一统的文化专制体制,促进了燕、赵、中山等诸侯文化的融合,加快了燕赵文化的整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的层面解读几点传统文化中常被提到的女性观念“。男尊女卑”并非自古“就天经地义”;“从一而终”也不是封建道德传统礼教自古宣传的思想;女性贞节观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评判和要求;女子缠足是汉族民间陋习,而非礼教规范,亦非封建统治者的指令。了解这些问题,进一步探讨传统女性观的历史性与真实性,找回在近现代历史中迷失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正如卡夫卡《变形记》中被异化为虫形的葛里高尔一样,孔乙已及其所科环境中的其他人都是在封建文化背景下被扭曲变形的人物。本文从“异化”的角度入手,对这一经典文本进行全新观照,并试图探讨鲁迅本人与这篇小说的内在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9.
“国民性”改造是五四时期众多启蒙先驱者共同探讨的话题,周作人和林语堂也以“国民性”改造作为他们反抗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思想武器。他们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不仅表现在对“人”的觉醒问题的关注、还表现在对“民主”的欢呼和对“科学”的诉求以及他们的文学观念与实践上。对此问题的研究也为我们研究资产阶级自由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没有脱离历史背景和社会结构与机制的纯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哈尼族的传统宗教文化,就是与其特殊的民族迁徙史、"父子连名"的血亲机制、"师徒连名"的文化传承机制、"地名连名"的民族区域结合机制相联系的。从宗教文化传承的社会结构上看,它是通过原生的"血亲力量集团"、"宗教文化贵族集团"和封建化时代的"村社议事会"所构成的特殊社会结构及其机制实现的。充分认识民族传统宗教文化存续的社会结构和机制,既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也是实现民族文化创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