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创意写作课程"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紧扣单元习作主题,在儿童成长需要的基础上,推出96个写作锦囊、96副写作支架、96张创意写作纸。立足四个基于,实现四个超越:基于"统编教材",超越"统编教材";基于"传统写作",超越"传统写作";基于"语文学科",超越"语文学科";基于"语文课堂",超越"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但语文课堂总是出现种种误区:"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文本拓展却"脱离了文本";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始了,课堂上热热闹闹了,学生却收获寥寥;人文内容多了就滑向了"泛人文化";搞"综合性"、"跨学科"学习,又"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吸收了"新理念",又忘了自己的"老传统";进行"赏识教育",说"你真聪明"、"太精彩了",就又变成"学生无错",教师缺位了……作文教学更是"老大难",也是因为"误区"重重.教师们越来越不知道教什么和不知道怎么教了,误区成了走不出的怪圈.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于语文教学课堂如何进行改革,很多一线教师开启了探索的路程。在我看来,教材是单一的,但是教学是灵活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潜力是可以无限挖掘的,所以我认为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应该以"课堂"为载体,以"自由"为目标,在因材施教中彰显个性,在智慧课堂中取得高效,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论述:源于生活的语文课堂,从生活的"浅出"到课堂的"深入";源于平等的语文课堂,从个体的"差异"到充分的"尊重";源于个性的语文课堂,从教材的"单一"到课堂的"多元";源于思维的语文课堂:从文本的"引导"到思维的"拓展"。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很多一线教师开启了探索的路程。在我看来,教材是单一的,但是教学是灵活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潜力是可以无限挖掘的,所以我认为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应该以"课堂"为载体,以"自由"为目标,在因材施教中彰显个性,在智慧课堂中取得高效。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论述:源于生活的语文课堂,从生活的"浅出"到课堂的"深入";源于平等的语文课堂,从个体的"差异"到充分的"尊重";源于个性的语文课堂,从教材的"单一"到课堂的"多元";源于思维的语文课堂,从文本的"引导"到思维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语文课堂上离不开学生的"读",如果缺少了读书声,那么语文课堂就是一潭死水!老师们也知道读对于语文课的重要性,我们常常会在许多老师的语文课堂上听到这样的教学语言:"孩子们,大家来一起美美地读这一段。""大家来大声地读这句话,读出感情来!"诸如此类的话,是很多语  相似文献   

6.
正传统数学教学存在"六重六轻"的弊端。即:教学操作时"重教师,轻学生";教学设计时"重形式,轻内容";教学评价时"重知识,轻能力",教学任务上"重积累,轻理解";教学范围上"重教材,轻延伸";教学手段上"重贯彻,轻探索"。现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应该考虑到许多变量,像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认同度、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以及学生的情绪等等。因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语文教学当中无可避免的话题,也常常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教什么,怎么教"是一种困惑,核心问题表现为"怎么教";对于学生来说,"写什么,怎么写"是一种烦恼,核心问题指向为"写什么"。"用课文学作文",着重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2004版)为基石,以学科内部整合为抓手,探究一条习作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正>"走课制"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新的授课形式。何为走课制?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老师,听喜欢的课,听需要的课,听想听的课。走课制的特点,是在符合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不确定性。走课,是对中学传统教学的补充,也是对中学课堂的优化,它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尤显优势。一、"走课制"下的语文课堂,带来学生语文阅读选择中更加主动独立的思考语文如何"走课"?语文走什么课?面对多样化的语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部新出台的《中高考改革制度》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关注"传统文化",培养"阅读能力",回归"语文本质"。这无疑是一缕喜人的春风,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敲击着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心。语文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如何教?学生究竟应该学什么?如何学?……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时时浮现在脑海中,以致夜不能寐,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理想  相似文献   

10.
要我们语文老师在观念上明白"语文,姓语名文",在行动上尽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其开"悟",引导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对话,就一定能事半功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谈了让学生早日"开悟"的几个方法:一是紧扣一个"读"字,以"读"开悟;二是紧扣一个"诵"字,以"诵""开悟";三是紧扣一个"说"字,以"说""开悟";四是紧扣一个"练"字,以"练""开悟"。  相似文献   

11.
<正>以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多关注的是"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学了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主要以分析内容和归纳主题为己任。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先前关注的这些只是属于文本的原生价值,而并非文本的教学价值。一篇文章一旦成为教材,就要从其原生价值中衍生出它的教学价值。前段时间,和兄弟学校的老师共同执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迎接柳州市第十五届青赛课活动,我们学校成立了韦玉辽老师、叶福英老师等五人组成的研修团,与龙余芳老师共同完成赛课。传统的语文课堂结构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以教师的讲授为核心来设计和安排的,从教学过程和方法看就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从教学关系看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  相似文献   

13.
<正>一节语文课下来,老师往往觉得很累,即使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且发言踊跃,老师也难免会有疲惫的感觉。因为教师要不断"抛砖引玉",即不断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老师不断问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老师总结点评,老师再问,学生再答,老师再总结点评,如此反复,老师难免口干舌燥,常常会不自觉地羡慕理科老师能边讲边练、干脆利落。造成语文课堂如此尴尬境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在语文课堂上摸索的实践告诉我:这是因为语文课堂上老师问的问题太琐碎、太细,没有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利交给学生,而是让他们戴着镣铐跳舞,而我们还要时刻戴着这镣铐,能不累吗?我认为语  相似文献   

14.
正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有"情"之物,或借物抒情,或直抒胸臆……品读一篇好的文章,犹如啜饮一杯香醇的美酒,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课堂正是培养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主阵地,因此语文老师应该精心设置每一节课,让语文课堂美起来。下面我将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几篇课文为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语文课导入的几种方法。一、创设情境,渲染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  相似文献   

15.
<正>什么是"倒喻"?比喻都是借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前者称为喻体,后者称为本体。通常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如"美女如花";如果有意颠倒次序,把喻体移置在本体的前面,说成"花似美女",那就是"倒喻"了。以白居易《长恨歌》为例:歌的末段写杨贵妃在仙山中会见天子使者时泪流满面的情景,说是"玉容  相似文献   

16.
广笑府     
《河北教育》2007,(5):47-47
时间问题在一堂数学课上,老师问同学们:"谁能出一道关于时间的问题?"话音刚落,有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问:"老师,什么时候放学?"三种学生甲:我们班有三种学生。乙:哪三种?甲:第一种是留级的"留学生";第二种是他爸交了很多钱才来上的"高财生";第三种是上课特困的"特困生"。  相似文献   

17.
<正>一、开展活动,激发识字兴趣1.猜字谜。在学习"奶"字时,我让学生猜"要一半,扔一半";学了"们"和"闪",就可编出"一人在门外,一人在门里"的谜语让学生一谜猜两字。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激发了兴趣,积极主动参与编字谜,比如他们编出"牛走独木桥(生)"、"拿不出手(合)"等等来互相猜。学生在编字谜过程中,思维进入一种积极状态,不愁记不住这些字。  相似文献   

18.
《竹影》(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是一篇充满童趣的优美课文。教师教学这篇课文时,多数是"以事为本",即以"看人影""画人影""画竹影""论国画"等几件有趣的事为主线展开教学。"以事为本"地解读教材,固然没有什么大碍。因为教材的编著者也有意让大家"以事为本"地展开教学——课文的题目是"竹影",显然指向的是"事";课文  相似文献   

19.
《江苏教育研究》2011,(6):57-59
首先,薛老师的实录帮我进一步厘清了"用教材"与"教教材"的界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这个例子要用好,用足!在这方面,薛老师一是没有外加大量的教化性补充"学习材料";没有多媒体课件"狂轰滥炸",过度渲染、张扬所谓人文性;也没有照本宣科,就文本读文本、讲文本,而是围绕文本内容进行语言本身的理解和运用,教材用得好,用得足。二是教材这个"例子"有多方面的作用,有理解的例子,有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有关语文教学的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有的课堂集说、唱、画为一体,好似"满汉全席";有的课堂又在简约之风的影响下,教师们赶紧删枝剪叶,致使语文课堂就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枝干在那儿顾影自怜。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了语文教师对教学的茫然,如何教学才能更有效成了"镜中月,水中花",致使语文课堂逐渐陷入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尴尬境地,教师不知什么才是理想中的语文课堂。笔者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