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下榻”.就是放下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一般指客人住宿.多用于外交往来。说到它的来历,或许会想到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意思是人有俊杰是因为地有灵秀之气.徐孺子竟然能够在太守陈蕃家中下榻。  相似文献   

2.
一、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禾犀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禾犀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汉年间有位叫陈蕃的少年,嘴上喊着“扫除天下”,实际却不屑干一事,连自己的屋子脏了也不打扫,还说什么“安事一屋”。可是另一位少年薛勤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问得陈蕃哑口无言。如今,在我们同学中,是否也有像陈蕃这样的人呢?他们有“扫天下”的抱...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5册选编了初唐王勃《滕王阁序》。对于其中“徐孺下陈蕃之榻”句,教材40页注释⑧既串讲了句意:“徐孺子(竟然能够)在太守陈蕃家中下榻”,又通过注明典故出处说明了“下榻”一语的由来,还介绍了古时“榻”的形制功用,可以说相当全面、详尽。不过,细究文意,参照古文今译的要求,上引串讲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赞脚踏实地     
东汉有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认为大丈夫一生应以国事为重,活着就要轰轰烈烈地  相似文献   

6.
东汉的薛勤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里蕴涵的管理思想是,要做好大事,必先做好一件件小事。而与其同时代的陈蕃却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与管理联系,也就是要求管理者胸怀大志,有“扫天下”的魄力和能力,管理时不能纠缠于日常“小事”而误了“大事”。  相似文献   

7.
报上经常报道某国家元首来我国访问,在某某处“下榻”。何为“下榻”呢?下:放下,系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榻:狭长而较矮的床,实为一种坐具。如《孔雀东南飞》中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下榻就是放下榻。王勃在《膝王阁序》中写道:‘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善之榻。”诗句是颂扬膝王阁所在地洪州(今江西南昌)地区的杰出人才。使用了徐孺下陈善之榻的典故,称道徐陈两位贤士。徐孺,即徐孺子,名柳,东汉豫章南昌人,品行高洁。“下陈著之榻”,使陈著放下榻来。陈著,时为豫章太守,他不接宾客,只接待…  相似文献   

8.
东汉时期,一个名叫陈蕃的少年,自命不凡,他每天“雄心勃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好朋友薛勤来到他家,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9.
《后汉书、陈蕃传》载:“前梁氏五侯,毒遍海内,天启圣意,收而戮之,天下之议,冀当小平”。梁氏五侯,李贤注曰:“五侯谓胤,让、淑、忠、戟五人,与冀同时诛,事见冀传也。”此说从唐至今广为流传,不但为一般史籍所沿用,而且为《辞源》、《中文大辞典》等权威性的工具书所承袭。检阅《后汉书》的有关纪、传,笔者认为李贤注似乎有误。梁胤,又名梁胡狗,是梁冀之子,封襄邑侯,食万户,任河南尹,可称为梁氏五侯之一。但梁让,是梁冀的叔父,曾任陈留太守,以贪污臧敛著名(《后汉书·杜乔  相似文献   

10.
一、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为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翻译:。二、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  相似文献   

11.
提供材料,要求学生就材料发表议论,是议论文命题的一种形式.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在写这类议论文时从对原材料的阅读中生发出恰当的感想点呢?下面试举三例,分别说明.例一: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立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甲、学生从顺向思维方面生发感想点  相似文献   

12.
东汉陈蕃少有大志,十五岁时曾闲处一室,任凭屋里屋外芜秽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到他家,问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当下说了一句传诵千古的名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就是这样一位少有澄清宇内之志的人,成年做官以后,反而谦逊多了。汉桓帝时,让他代杨秉为太尉,陈蕃推辞说:‘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臣不如太常胡广。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如施刑徒李膺。三不如说得极为恳切,能够看到他人优点的人,才有干成事业的信心,陈蕃就是这样一种人。  相似文献   

13.
刘金生 《语文知识》2006,(11):36-3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6月第1版)在讲到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臣是凡人.偏在远郡……”其中的“臣”乃“巨”之误.“巨”指三国时的苍梧太守吴巨。这句话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六十五:“(鲁)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土,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平!…由此可知“臣”当为“巨”无疑。教材应当及早予以更正.以免以讹传讹.贻误后人.  相似文献   

14.
安静  少华 《语文新圃》2009,(7):34-35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相似文献   

15.
周月 《小读者》2011,(12):26-27
“儿子,看你的房间乱的。把你的房间打扫一下。”我正在写作业.妈妈对我说。我说:“知道了,我在写作业.我以后是做大事的人,房间扫不扫没关系……。“自己的房间都不扫.以后还怎么做大事?你还记得陈蕃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16.
我国汉代有个叫陈蕃的人,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到他家中,见屋中十分肮脏,便问:"何以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不屑一顾地回答:"大丈夫志在千里,何以扫一屋."那位朋友告诫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相似文献   

17.
徐屹 《高中生》2008,(1):68-68
历史上有许多故事,读后常常发人深省,陈蕃欲"扫天下"而不愿"扫一屋"便是一例。陈蕃少年时就有"扫天下"的雄心壮志,值得称道,但他却瞧不起"扫屋"之类的小事,"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所以受到了薛勤的严厉批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  相似文献   

18.
5.大丈夫当为国扫除天T,岂徒定申乎!【出处】《艺文类聚·陈蕃语》【句意】有志之士志在为国家扫除邪恶的东西,怎么能够只管扫扫自己的房间呢!【应用]汉代班超少时家贫,常要替官府抄写书籍,挣钱养家,但他胸怀大志,仰慕张宏,说:“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像张宏那样立功塞外,报效国家,岂能老死在笔砚间!”这和陈善的“大丈夫当为国扫除天下,岂徒室中乎”的胸怀实无两样。班超言信行果,后来他投笔从戎,两次出使西域,先定都善、于闯国,后抚龟兹、焉香等邦,驻西域ZI年,为汉家睦邻建立了不朽功勋。6.尼将黄*扭,一倩飞云空。…  相似文献   

19.
张书柏 《现代语文》2006,(11):10-11
一、“秦哀公为之赋《无衣》”的理解 《无衣》见于《诗经》“秦风”。原诗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相似文献   

20.
《出师表》有言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