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的形象假设是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思想根源,人们从事教育活动就是以"人的形象"作为前提的.教育哲学是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它对"抽象的人"中的"君子"、"宗教人"、"自然人"、"工具人"、"理性人"、"文化人"等不同表现形态的"抽象的人"形象进行了批判,其研究路向也转化到"具体个人", 具体表现为教育研究和实践转向生命的主体的人,使教育活动指向个人生活世界,使教育本质的认识走向主体间指导学习,促进个体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2.
"三生教育"是教育本真性的体现,其与高职德育的融合,能有效地促进德育教学与实践,激发学生站在人文精神和教育精神有机结合的高度上,关注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根本意义,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提高高职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生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生命意义的研究涉及的学科众多,研究对象范围广泛,然而,对生命意义的研究主要涵盖在生命教育的研究内容中,对生命意义的界定、失落原因的分析和实现策略的探求过于空泛,不具有针对性。研究方法上,偏重于理论研究,脱离了具体的教育生活世界,教育现象学作为一种"面向事情本身"的研究方法应予以关注。研究对象上,中学生作为生命意义研究的重要对象,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此外,对于心理学、文学等领域已有的生命意义研究成果是否可以为教育所借鉴等问题,有待于研究者们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论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的应有关切是生命教育的两大问题.人生信仰可以帮助个体珍惜身体、诗化生活和升华生命.在考虑生命教育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关切生命教育的意义本质及符合生命教育本质的活泼形式,反对"放养"式、"饲养"式和"圈养"式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5.
何涛 《现代语文》2007,(8):105-106
生命教育是从生理和精神层面对学生进行整体人生塑造的教育,是立足于发展中的人,培养健全的人、完整的人的教育。文学作品蕴涵了无限丰富的生命体验信息,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文学生命教育意义的生成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实现的。通过文本解读,丰富和改造读者头脑中的生命图式,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是文学欣赏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教育创新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唤醒师生的生命意识,激活师生的生命潜能;追寻师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升师生生命的质量;彰显教师生命的本性,超越"习惯化"的生存状态;唤醒教师主体性,增强教师自主发展动力;彰显教师教育生活的意义,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实现教育创新的可能路径主要有:问题意识是教育创新的前提;自我反思是教育创新的途径;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我国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本文从生命教育的理念追求、生命教育的课程设计、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教师的生活方式等几个方面详述了一所学校在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为高校开展生命意义感教育工作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随机抽取168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使用"生命意义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总体上生命意义和目标不确定;调查对象的生活目标、生命价值显著高于理论值,且差异显著(P<0.05);大一学生生命意义感高于大二学生,差异显著;没有或较少有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其生命意义感、生活态度、生命价值、生活自主水平均显著高于有一定程度甚至更严重人际困扰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日本"社区与教育协会"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本协会教育实践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让孩子亲身接触当地民众所珍视的生活、自然以及文化,来培养孩子的感性、知识、技术和技能,从而开拓出能够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体系。协会每年都会举行全国范围的研究会,通过教师的实践、居民的尝试以及研究者的成果来进行研究讨论,积累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呼唤教育中关照学生生命体验的当下,却忽视了教师职业生活中的生命体验。回归生命体验的教师教育是促进教师内涵式专业化成长的关键和时代必然,具有主体性、实践性、整体性与超越性特征。借鉴美国"共同教与学"计划和"教学勇气项目",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创设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引领教师生命体验,在职后教师教育中,转化消极体验,呵护教师心灵。  相似文献   

11.
“优势生存”与“优质生存”分别从不同层面上体现了主体对生命历程和样式的一种诠释和表达,“优势生存”伴随着人的历史发展外化为人的一种生活态势、生存理念或是人的一种价值追求,但它不应是人之生存的归宿,因为优势生存只是人发展的一种跳板或动力,只是人生命展开中的一个凭借,而“优质生存”则体现了对自我的一种反思与感悟,对自然与社会所持心态的和谐,以及对待他者所拥有的那份理解与宽容,是人生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便有什么样的生活形式。生活过程是保证人成为人的重要场域,如果离开生活世界,人们的生活及人类的发展都很难想像。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教育史上出现过“教育生活一体说”、“教育准备说”、“教育过程说”、“教育建构说”、“教育交往说”等,都是针对某一个时代教育与生活关系所表现出的问题而言的,都在尝试走出教育与生活脱离的困境。现代哲学中的“生活世界”理论为我们理解新时期教育与生活、教学与生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课堂生活的构成出发,变革课堂生活的样态,进而促使教师和学生从单一的教育“专业世界”回归真正属于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3.
论教学作为一种"可能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能生活"是人类行动能力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是"可能生活"的目的,实现"可能生活"是幸福生活的前提。教学是促进人生成与发展的活动,是人的可能性的展开过程,是有目的的创造性生活,教学应是一种"可能生活"。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指回到人和人的真实生活,它为教学走向"可能生活"创造了条件,而教学过程的价值关注是实现"可能生活"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生命”作为沈从文小说浪漫色彩的维度之一,成为研究沈从文小说浪漫情怀的重要切入点。对于“生命”这一抽象概念,可以从血性生命力、直面和体验“死亡”、至善至真的爱情、粗糙而优美的灵魂四个方面来管窥其“生命”之“理”。这种“生命”背后有“神”的痕迹,也有“庄严”的理趣,流露着作家的“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15.
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在课程中所遭受的不同境遇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想的变迁.自西方近代以来,"圈养"式课程与"游牧"式课程企图用不同的方式关照人的命运,都难以真正与人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传记"式课程为我们理解课程及其与人的生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迪:课程即人生传记过程,课程就在生活中.课程只有回归生活本身,才能促成"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特点,它揭示了幼儿园教学应当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对"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的种种误解,导致幼儿园教学流于形式、流于平庸,使得幼儿园教学"日常生活化"。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和理解"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的含义,明确"一日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幼儿园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应当重视教学实践中的交往,尤其是教师与幼儿个体之间的交往以及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真正关注和回归幼儿的文化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7.
以"生命"的视角看儒家的生命观对我们建立现代生命观、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本文尝试从儒家"生命"的概念、"生命"的原则、"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过程四个方面,解读儒家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和鲁迅在各自的民族文化环境中,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地探讨着个体生命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硬汉子”和“软汉子”是以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着的两类人的人格象征,他们面对现实中的失败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海明威热情讴歌了桑提亚格式的生活的强者,而鲁迅则痛惜地否定了涓生式的生活的懦弱者。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与余华的《活着》在对生命苦难本质的揭示上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而在苦难的超越上则显示了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路径,这对于现实生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地域的生活人群,不同人生活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笔者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五“ ”一“ ”同大家一起探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生活阶段。地域、任务对 W H象、内容和怎么样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