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ORCID是目前在学术论文投稿、基金申请提交、科研产出管理和传播等科研活动中,用于识别科研人员身份的、使用范围最广的一套学者标识符,ORCID具备多种功能,ORCID的应用也为图书馆创新型服务的开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开放学术出版物及学术产出的作者标识符(ORCID)已成为国际上论文投稿、基金申请提交、科研产出管理等科研活动中用于识别科研人员身份的、使用范围最广的一套学者标识符.本文介绍了ORCID的发展情况,说明了其注册方法,结合科技期刊分析了ORCID的主要功能,并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应用ORCID的现状.从宣传ORCID的优势、鼓励科研工作者使用,利用ORCID协助科研工作者及相关部门整合数据,帮助科研工作者实现数字化资料的有效管理,借力ORCID中国平台提升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知名度等四方面,详细分析了科技期刊如何为科研工作者服务.  相似文献   

3.
代妮 《编辑学报》2021,33(5):492-496
鉴于我国科技期刊界存在盲目宣传推广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ORCID)的倾向,本文介绍了 ORCID组织搜集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组织、个人等层面的科研相关信息的情况,它的主要目的是为其赞助商和高端会员提供会员和相关行业的各类科研领域情报素材和初步分析成果等;深入分析了 ORCID组织的身份认证存在的逻辑漏洞、对学术交流自由的损害、对各类隐私的安全的威胁和信息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国家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科技期刊及其办刊人等,从提高科技安全底线思维意识、加强国家政策立法监督引导,扩大全球学术交流、反对学术霸权,提高科研信息技术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推动学术开放,增加作者可见度,提升《中国图书馆学报》的国际化水平,从2015年第3期开始,本刊对所有刊登的稿件加注通信作者的ORCID号。编辑部已对网站进行了升级,新用户在注册时,或者老用户登录系统后“修改个人信息”时,点击“注册/获取ORCID”,即可注册新的,或获取已注册的ORCID号。此外,也可在ORCID(http://orcid.org)、iA uthor(http://iauthor.cn)网站上进行注册。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科研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对流入国和流出国均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全球范围内科研人员流动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设计/方法]以ORCID数据集中全球范围内的35.7万有博士学位的学者的简历(含教育背景和任职经历等)作为数据来源,从生源国、博士培养国、就业国三个层面,将学者的流动模式分为五类:A-A-A、A-A-B、A-B-B、A-B-A、A-B-C(A、B、C指不同的国家),采用多分类无序逻辑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探讨五种流动模式的影响因素。[结论/发现]①跨国流动的科研人员占少数(近四成);②来自发达国家的科研人员中,发文量突出者或高水平论文数量突出者更倾向于跨国就业;③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科研人员中,发文量虽不突出但高水平论文数量较多者更倾向于留在获取博士学位的国家就业。[创新/价值]用ORCID数据集追踪全球科研人员流动的方法具有新颖性,对科研人员流动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我国人才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审稿专家管理是同行评审工作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学术期刊审稿专家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ORCID)在期刊中的应用为优化管理审稿专家提供了可能,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文章在分析ORCID管理审稿专家可行性的基础上,以典型的编辑实例,介绍了ORCID在审稿专家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如扩充并更新审稿专家库、准确遴选审稿专家、提高专家的审稿积极性等,探索一条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审稿专家管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在规范化和重构中国科研人员ORCID履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科研人员的国际流动趋势及特点,为国家人才政策的制订提供实证依据。[方法/过程] 充分利用科学文献的作者关联信息,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实现中国科研人员个人履历的重构,并从地理区域分布、流动模式、时间趋势和流动效益等视角,深入地讨论他们的国际流动趋势。[结果/结论] 随着中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中国人才流动模式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人才环流态势,近5年人才回流趋势显著,中国迎来留学生回国就业的高潮。但整体上看,中国人才流失的现象依然严重,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较弱,主要表现为中国科研人员的引进和流失数量失衡,人才内外交流的质量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科研人员对OA知识库的认知程度和使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线问卷和数据分析,发现中国科研人员对开放存取概念和OA知识库的认知程度有所提高,但利用OA知识库存储学术论文还是一件尚未成熟的行为,并未成为多数中国科研人员的习惯。通过独立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发现目前中国科研人员对OA知识库的认知程度和实际使用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诸如性别、年龄、身份/职称和学科等控制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科研人员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人才要素,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关乎各国人才战略。分析科研人员流动的性别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流动模式,同时有利于国家人才引进机制的完善。[研究设计/方法]在分析流动频次、回流倾向、流动时期选择的性别差异基础上,提出三个研究假设,根据假设提取并分析了ORCID数据库中截止2017年底的有跨国流动经历的26,315位科研人员简历。[结论/发现]①科研人员在流动频次上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科研人员的流动频次少于男性;当流动次数增加时,对应人员比例降低;②在回流倾向上,女性与男性并无显著差异,英国的男性和西班牙的女性最倾向于回流;③科研人员在流动时期的选择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女均在职业生涯早期流动更多。[创新/价值]揭示了男女科研人员在流动中的不同倾向,为进一步探讨不同背景和条件下的差异现象及本质并寻求解决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司莉  陈辰 《情报学报》2021,(2):115-124
本文通过对研究学者在不同身份管理系统中分布以及元数据使用情况的研究,对于了解各个系统的功能目标及差异,构建有效的身份管理和元数据增强策略,实现身份管理领域的数据共享和重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100名中国学者作为调查样本,分析其在中文名称规范联合数据库、百度学者、ORCID、ScopusID和Publons共5个身份管理系统中的识别分布情况,并结合词频统计、共现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度量并分析身份管理系统在元数据结构以及信息量分布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学者在不同类型的身份管理系统中呈现不同的识别和共现特点;同一系统内部的元素分布并不平衡,且不同系统间的元数据结构也呈现差异性;并非所有身份系统的元素指标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而是呈现出2个不同的成分分组,且各个系统元素对于各组信息量的贡献率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文章检索统计了92-95年SA光盘中收录中国作者论文国外期刊的主要出版国分布、语种比例.分析了53种刊收录中国论文的重点学科领域,指出此项统计是为科研人员向国外投稿提供服务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是学术信息的载体和学术交流的窗口。科技期刊编辑的素养与期刊质量有着重要的关系。当前,不少人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应向"编辑学者化"方向转变,也有人认为科技期刊编辑是科研人员的一部分,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除了做好编辑工作外,也要重视科研工作,[1]去申请一些相关的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需要将"人"数据化,科研人员也需要数据化。科研人员画像的建立,对于科研管理层全面了解科研人员的信息、客观评价其研究水平等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分析科研人员研究行为或专家推荐的基础,提高科研管理效率。[方法/过程]首先提出科研人员画像的概念,认为其是描述科研人员信息的标签的集合。其次,以个人主页、知网、基金网等多个异构数据源的数据为基础,提出融合多源数据的科研人员画像构建方法,分别从科研人员的基础属性、科研偏好和科研关系三方面形式化描述了科研人员信息,并提取各个维度的标签,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其画像。最后,分别以国内外两位科研人员为例,说明了科研人员画像构建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结论]科研人员画像的构建适用于国内外的科研人员,能够全面描述科研人员信息并直观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研究者唯一标识符是解决机构知识库(IR)作者名称歧义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型研究者唯一标识符ORCID在IR中的整合应用,构建基于iAuthor的IR整合方案,以期对国内IR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和ORCID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践案例分析,为IR解决名称歧义问题、构建作品认领机制、完善科研评价与管理找到新的途径。[结果/结论]ORCID在各种IR系统的整合案例展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为IR有效管理研究者及其学术资源、帮助科研机构进行学术绩效评估、实现成果自动推送、与更多的数据系统关联等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结合国内实际,基于iAuthor构建IR与ORCID的技术整合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通过分析科研人员对电子资源的需求状况,以期从用户视角为研究型图书馆制定合理的电子资源发展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电子环境下科研人员对电子资源的使用现状、使用偏好及影响因素、发展预期与建议等内容。[结果/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科研人员对电子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且使用呈现出新特点,如符合"二八"定律、使用渠道多元化、依赖商业搜索引擎、关注开放获取资源和资源共享服务等;科研人员对电子资源的使用偏好受科研人员类型、资源类型以及电子资源本身优劣势的影响而存在差异;科研人员对"纯电子时代的到来"呈谨慎乐观态度,但普遍认为电子资源建设会对图书馆行业产生颠覆性变革与影响。调查所选取的样本数据质量较高、调查过程控制严格,数据处理和分析科学严谨、调查结果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以编辑的身份,针对来稿中存在的问题及初试论文写作者的一些困惑,从选题、论述、参考文献、题目的拟定、形式规范等五个角度,简要论述了个人的看法,以引起投稿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鉴于当前对于引用动机的研究缺乏一致性的总结和归类,对于不同的引用动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也缺乏研究,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出5个重要的引用动机,在将引用动机的类型分为内在引用动机和外在引用动机两类的基础上,检验引用动机对引用行为以及不同的引用动机间的影响关系.[方法/过程]利用量表式问卷对科研人员进行调查,通过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所回收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科研人员的论文引用行为会受到"知识主张"、"价值感知"、"信息源便利性"、"引用输出"和"引用重要性"等引用动机的影响.从引用动机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看,内在引用动机--"知识主张"会影响科研人员对"信息源便利性"、"引用输出"和"引用重要性"的感知程度;另一个内在引用动机--"价值感知"会影响科研人员对"引用输出"和"引用重要性"的感知程度.  相似文献   

18.
科研人员接受OA知识库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用户接受的角度对促进或阻碍科研人员接受OA知识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影响科研人员对OA知识库的"后印本使用意愿"的因素有四个,按其重要性分别是职业发展期望、操作努力期望、使用焦虑和政策导向;而影响"预印本使用意愿"的因素则有五个,按其重要性分别是使用焦虑、长期保存期望、职业发展期望、政策导向和技术优势期望.这些影响因素对科研人员的"后印本使用意愿"和"预印本使用意愿"的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均受到包括性别在内的人口统计变量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9,(2):46-53
本文将意义生产与解读和社会建构论相结合,探讨农民工面对当下的社会意义系统,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身份认知、自我身份建构。本研究以W大学一个建筑工地的23位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使用田野观察、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等研究方法获得一手资料,并以农民工纪录片《阿拉民工》作为焦点小组访谈中的研究工具,探究了同属纪录片"被记录"群体的农民工如何解读农民工纪录片,以此为中介来审视他们如何看待自我身份。研究发现:农民工群体用三种"去他者化"的话语实践策略再建构了其主体性身份,即对"农民工"命名和称谓的消解、以主体身份质疑纪录片的文本结构、创造自身话语来消解主流话语中"农民工"身份的意义;他们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仍然被"隔离"或"吞噬",无法摆脱其"他者"身份,在这种境遇下表现出对尊重、平等、归属等精神内核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SCI收录中国论文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论被SCI收录和引用成为评价论质量的重要依据出发,介绍了SCI收刊原则、学科分布情况、SCI收录论的写作规范。分析了投稿时需注意的问题,为中国科研人员提高SCI论收录率进行导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