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沪江大学图书馆抗战时期的坚持策略,抗战后的回迁、管理、对外开放与扩建后馆舍情形,述说其被命名为“湛恩纪念图书馆”的原委及其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宗教世家 刘湛恩,1896年出生在湖北省阳新县白沙镇刘福七房村的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早逝,年幼时随母亲罗芬清流落汉阳.  相似文献   

3.
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设军工路主馆和复兴路、南汇两个分馆。军工路主馆最早可追溯至1909年初创建的上海浸会大学堂(沪江大学的前身)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废止内战大同盟成立情况史料一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与史学》1999,(6):13-16
"一二八"事变前后,上海民族资产阶级因不满于国民党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呼吁要求停止内战,共御外侮.1932年5月,上海金融,商业界人士吴鼎昌、徐寄庼、林康侯、张公权、刘湛恩等,倡议发起废止内战运动.  相似文献   

5.
文章梳理李芳馥在文华图书科、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研究院的求学经历,在国立北平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沪江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处的工作履历,在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书博物馆学系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兼任教职的经过。李芳馥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中美图书馆界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6.
1915年夏,18岁的徐志摩考入沪江大学.同年10月,还是沪江学生的徐志摩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或许因为对婚姻的不满,或许因为忍受不了教会学校严格的条规,第二年秋,徐志摩和吴经熊一起转往天津北洋大学,后又辗转到北京大学,并从那里漂洋过海,开始了在欧美的留学生涯. 短短几年间,徐志摩凭借自身的敏学上进、富足家境和机缘巧合,辗转于沪江大学——北洋大学——北京大学,最后远走高飞,留学美国马萨诸塞州克拉克大学.几乎每一次的停留,他都是轻轻地来,轻轻地走,就像他那首著名的《再别康桥》中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或许,徐志摩短暂而精彩一生中那烂漫的文人气息和他早年这样的经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超 《图书馆》2023,(6):92-98
民国时期纪念图书馆的兴起,与中国传统先贤纪念文化的延续、西方纪念图书馆文化的传入、图书馆教育功能与纪念目的的契合、政治力量背后的推动有着密切关系。根据纪念对象的不同,文章将纪念图书馆分为事件纪念图书馆和人物纪念图书馆两大类,其中人物纪念图书馆是纪念图书馆存在的最普遍形式。纪念图书馆可以通过命名改名、建筑构造、馆内陈列、出版纪念刊物等方式表现图书馆的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8.
刚刚结束的双十二,传统电商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互联网教育领域有一匹"黑马"大放异彩。互联网教育独角兽沪江旗下的海量优质课程平台沪江网校,近日公布了"12.12学习趴"活动的业绩,12.12当日课程销售总营收达到4421万元,共有来自全球52个国家的336个城市和地区的用户参与了此次学习盛宴。业界表示,沪江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其在2015年采取的"大众渠道传播+校园品牌建设"的品牌推广策略厥功至伟。  相似文献   

9.
华东化工学院担负着培养化工、轻工、石油、冶金、机械、自控、化学、数学、工业管理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才的任务。学院地址在上海梅陇路。一、历史沿革和现状华东化工学院图书馆是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大同大学图书馆藏书的基础上,接受了沪江、圣约翰、震旦、东吴、交大、同济等大学有关化学化工方面的藏书而建立起来的。建馆初期,工作人员不到十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图书馆的规模也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赋予近代图书馆多元的功能,提出了为爱国英雄和著名学者建立"纪念图书馆"的思想。他认为纪念图书馆是纪念馆和通俗图书馆的结合,既可以培养国民公德,又可以开启民智。在新时期,分析、研究梁启超的纪念图书馆思想及其在馆藏建设、经费来源和管理模式方面的经验,对于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国钧先生是我国图书馆界的一代宗师,著述丰富,成果涵盖图书馆学、文献学和文史哲等多个学科领域。文章回顾了《刘国钧先生著译系年目录》的编制历程,介绍了增订版目录的组成部分、著录方式、编号系统,并对刘国钧先生的著述进行了简要统计。  相似文献   

12.
披露了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早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进一步探究了先生由哲学转向图书馆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杜定友从大势判断,对中国从古到今的图书馆事业进行了分期,他的结论为当时图书馆界学人广泛认可。刘国钧通过书评形式,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的发展划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即“学习日本”阶段和“学习美国”阶段,开创了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史研究的先河。金敏甫则从当时取得的学术成果出发,深入地研究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研究状况,他的研究,成为该时期研究图书馆学术史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清末山西临猗人刘盥训的生平,及其遗著《刘盥训日记》和相关著作。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回忆了作者与刘国钧教授师生交往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16.
金恩辉 《图书馆学研究》2011,(1):98-100,F0003
文章回忆了作者与刘国钧教授师生交往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17.
叶刚 《兰台世界》2020,(3):150-153
研究刘光第的学者较少关注其经济生活,而刘光第京师期间的治生实践却折射出他的为官目的和人生诉求。通过系统性梳理可以发现,刘光第京师为官期间的收入主要包括俸禄、印结、润笔费、私人资助、地方津贴和官场陋规等,每年大约有五百两,仅能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准。他的治生原则和实践折射出不求个人富贵、一心报国的人生诉求,凸显了在清贫中为报国而牺牲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8.
刘阳 《图书馆学研究》2011,(16):99-101,98
刘体仁是清初著名文学家、文艺鉴赏评论家,曾官刑部主事、吏部郎中。能诗善画,精鉴赏,被称为清初十才子之一。刘体仁所作诗文颇丰,但随作随丢,不自存稿,晚年自编其诗文集为《七颂堂诗文集》,诗文风格清隽遥深,追求自然。在诗歌创作、诗词理论、收藏鉴赏等方面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李坤坪 《图书馆》2021,(4):103-106,111
刘康,字春禧,湖南宁乡人,清代末年知名藏书家,好收藏历代名人墨迹书本,编纂有《红豆山房法帖》。但由于年代久远及藏书多毁,刘康事迹已久不为人所知。文章通过对刘康藏书、刻帖、刻书活动的发掘、考证及参考湖湘近代名人对其评价,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刘康的藏书其事。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刘氏广于收藏,勤于校勘,其收藏曾获近代省内外达宦名流赞许,故研究刘康对完善湖南近代私人藏书史和保存传播文献古籍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