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本图书馆思想对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稌年 《晋图学刊》2003,(6):4-8,30
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从藏书楼全面转向近代图书馆的过程中,有一个吸纳、学习日本图书馆思想的阶段,它是中国图书馆近代史中常被忽略,但又是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中不可或缺的、比较重要的一环。文中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学习、模仿的几个阶段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学术史研究有助于理性把握图书馆学研究的本质问题,有助于推进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图书馆学术史研究与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史和图书馆思想史的研究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相互区别。要加强图书馆学术史研究,应明确图书馆学术史的研究范畴,重视对学术发展中重要阶段和事件的研究,重视对学派和图书馆学家的研究,重视国际学术文化交流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图书史、图书馆史和图书馆学术史研究的发展,繁荣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史研究专业委员会,拟于今年下半年于“山城”重庆,与第三军医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第一届图书馆史学术研讨会”。敬  相似文献   

4.
论"新图书馆运动"的高潮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稌年 《图书馆》2007,(2):6-9,16
中国“新图书馆运动”的高潮期,以成立图书馆协(学)会为标志。该阶段进行了彻底的学术转型,形成了近现代的图书馆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图书馆界近代时期的两代代表人物引领了整个高潮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学平 《兰台世界》2012,(19):14-1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与政治家,他一生在学术领域建树颇多,更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梁启超在中国政坛20年间积极投身中国图书馆建设事业,并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17年底,梁启超开始退出政治舞台并转向其学术领域的研究,与此同时,也是其参与  相似文献   

6.
金敏甫对图书馆学术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稌年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9(1):117-122,95
金敏甫早期主要研究图书馆学术史,20世纪30年代后,他的研究方向全面转入到了编目学的研究。金敏甫明确了中国图书馆学术的起始期,并对中国图书馆学术研究进行了分期、归纳统计了图书馆学术研究的重点与方向,阐述了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在研究编目学的过程中,对中外编目史进行了分期研究,从学术研究角度,对图书馆字体的学术性和应用性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王蕾 《图书馆杂志》2006,25(3):96-96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图书史、图书馆史和图书馆学术史研究的发展,繁荣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史研究专业委员会,拟于今年下半年于“山城”重庆,与第三军医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第一届图书馆史学术研讨会”。敬请广大图书馆史研究爱好者和专家学者踊跃投稿,参加本次盛会。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有两位学者不可忽略,他们分别开创了我国儿童图书馆史上的两个“第一”:蔡文森先生第一个将近代儿童图书馆理论和思想介绍到中国;王柏年先生则是近代该领域著述最为丰富的学者,也是他率先对我国儿童图书馆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对二人的生平事迹及其在儿童图书馆领域的学术成就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9.
2013年10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和中国图书馆学发展史论丛——张树华教授论文选集》,汇集了张树华先生关于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研究的精华,该书不仅阐述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也首次探讨了中国图书馆学的学术渊源及不同时期的学术进展情况。该书体现了张树华先生在图书馆事业史和图书馆学术史研究中征文考献的信史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清末民初日本图书馆学传入中国的四个阶段:洋务运动时期国人对日本图书馆的考察,维新变法时期日文“図書館”一词的传入,清末新政时期日本图书馆学论著的翻译与介绍,以及民国初年对日本图书馆学的研究。日本图书馆学的传入对中国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图书馆”一词逐渐被官方认可并广泛使用;图书馆学研究由译著发展为国人自己撰写论著,理论体系日臻完善;“东洋式之图书馆”影响了当时中国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表3。参考文献47。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近现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仿效近现代西方公共图书馆运动的精神与办馆理念,掀起了一场持续近20年的新图书馆运动(1917-1936年),新图书馆运力图革除封建藏书楼的陋习,提倡图书馆平民化教育。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后,开始致力于“中国的图书馆学”和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图书馆运动”由自发步入自觉时代。回顾新图书馆运动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历史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中的组成部分。自1840年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图书馆则于1904年进入“近代”。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产生了二次高潮。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则是产生在第二次中国近代史研究高潮中。图书馆界在对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过程中,借鉴了许多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方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馆长学习共同体研究-以杭州部分高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杭州部分高校图书馆馆长近年来的实践发现,馆长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有利于校际图书馆高层交流和沟通,促进互相学习和互相指引。学习共同体为不同高校的馆长们提供了职业上的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和分享感。馆长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特征有自我认同、自我控制、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学习共同体能提升馆长的实践性智慧,促进馆长知识共享,提升馆长效能和生成馆长学习的动态环境。这种学习共同体是对高校图书馆在职学习方式的重要创新,对全面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珊 《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0):109-112
[摘 要]《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是我国的公共图书馆评估的纲领和依据,对整个评估的效果和作用有着直接和巨大的影响,但是我国的《标准》整体设计理念与现代的图书馆评估的理念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和英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在图书馆建设等方面的指标,重点分析了我国的《标准》过于注重图书馆投入的资源而忽视了资源所产生的效益和当地的具体需求的问题,并从英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评估标准中汲取了值得我们在制定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时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Strategies》2001,18(4):283-301
This piece examines the use of websites prepared for specific library instructional sessions. This discussion has two main parts. First, the web page's construction process rece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in terms of various library resources, differing patron learning styles, the preinstructional interview, and the proper balance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virtual resources within this activity. Then, the section entitled “Combinations for the Instructional Website” discusses several different page types and their advantages for individual classes. The “Conclusion” reprises the earlier discussions, asks quest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library instruction, and places the pages within that future context.  相似文献   

16.
"整理国故"运动对近代图书馆建设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图书馆的思想基础是“国学”,“整理国故”运动推进了近代图书馆的建设。文章从人员、分类、学术范式、出版等不同的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基于CAPM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PM项目将机器人技术引入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的背景下更为重要。针对图书馆馆藏空间的限制问题引入CAPM项目,CAPM提供了优先考虑用户偏好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的一个框架。文章介绍了CAPM项目的发展背景、由来与运作、特点、理论基础及JHU的实施方法。CAPM的项目经验及“多个属性-表达偏好”分析为其他机构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安徽省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为例,通过对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概念的介绍,分析了建立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的作用,重点指出在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总分馆的建设过程中,所要解决的“谁建设”“谁管理”“谁服务”的问题,为全面铺开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