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对文字的"再创作"作为新闻编辑每天都会面对许多的稿件,这些稿件对于记者来说都已经是成品,但是对于编辑来说,只是一些基本素材,尤其对于电视编辑来说,除了文字以外,还要对新闻画面进行处理。所以对稿件的再创作才是新闻编辑真正的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1.首先编辑要熟悉记者的工作采访过程,如果不知道记者的工作内容,又有什么资格去删减人家的稿件呢?这个过程当中有时会了解到一  相似文献   

2.
正前几天偶然读到王国华先生2008年在《工人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世间渐无编辑家》,感悟颇多。时至今日,笔者从事编辑工作8年有余,深深体会到了图书编辑作为社会人的一种,所具有的特殊而平凡的本质。于是撰写本文,结合自身对编辑工作粗通浅识般的认知,来聊一聊当下如何做一个"三心二意"的编辑。坚守"虚荣"之心虚荣是所有人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有的劣根性之一。最初,编辑被美其名曰"为他人做嫁衣的裁缝",如今更被冠以"文  相似文献   

3.
所谓“原创意识”,是借了音乐界的一个“原创乐曲”的说法,套用到编辑工作的认识确立上来的。也就是要说明:编辑工作是一项具有原创性(或说具有创作性或独创性)的工作。 所以要谈编辑(本文以报纸编辑为参照系)的“原创意识”,是基于这样一个认知前提——长期以来,编辑工作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被看作是被动地在别人劳动成果上修修补补、编编删删,毫无生机、毫无主动性、创造性可言,至多也就是个在他人的劳动、他人的创作基础之上的“再创作”而已。因而,要突破一种认识上的樊篱,要提倡一种全新的编辑工作价值观。而对编辑及编辑工作响亮地提出“原创意识”的要求,不管是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无论  相似文献   

4.
“为人做嫁衣”——这是对编辑工作形象的描绘,也是对编辑默默奉献精神的称赞。“嫁衣”做得怎样,新娘体会最深。笔者的许多朋友是骨干通讯员.聚到一起的话题,常常离不了“嫁衣”。有的对某一处改得好,赞不绝口;对编辑的感谢、钦佩之情溢于言衷。也有不  相似文献   

5.
“为人做嫁衣”——这是对编辑工作形象的描绘,也是对编辑默默奉献精神的称赞。“嫁衣”做得怎样,新娘体会最深。笔者的许多朋友是骨干通讯员,聚到一起的话题,常常离不了“嫁衣”。有的对某一处改得好,赞不绝口;对编辑的感谢、钦佩之情溢于言表。也有不少是对“嫁衣”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说法:编辑便是修修补补、增增删删、核核对对、推推敲敲……一个‘便是’、一堆叠词,把编辑降至无足轻重、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地位。理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稿件你编辑什么?有了稿件你编辑又算什么?一句话:重采轻编。因了这一观念,有些单位在平时的诸多‘关心’里没有编辑的份儿;在工作总结里也很少提到编辑的贡献,为害最大的是抽了一些当不好记者的人来当编辑,有的人公然讲:‘没有编辑我照样发稿!’这是不懂编辑工作的艰辛和意义: 先说艰辛:编辑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大量的来稿都需经过编辑的挑选。纵然是百里挑一,每篇稿子却是要读的。读稿,费眼费神,一位负责任的编辑绝不会因为字体了草难认而伸手拣过。读稿,又是衡量其新闻价  相似文献   

7.
刚刚工作的时候,有前辈提醒,编辑更多要会做"减法",同时谨慎做"加法",说的是编辑工作需要去芜取精、删繁就简,在有限的版面空间内帮记者洗练信息,升华稿件,但因为没到一线采访,编辑不能轻易增加新闻事实,以防出现偏差或错误。几年工作下来,觉得前辈所言确实有理。但笔者最近也在思考,编辑不仅要会对来稿做"减法",也需要做好更多的"加法",为报道"赋能"。这里的"加法"不是说编辑要凭空增加报道内容,而是说在采写编评排的新闻生产全流程中做增量,创造融媒体时代新的新闻范式。  相似文献   

8.
编辑,按照相关要求对稿件进行策划、修改、加工。有人说,编辑就是一项"挑刺"的工作,这样的说法虽然不太客气,但也有其道理。从事报纸编辑工作十年有余,笔者认为,编辑是稿件的"美容师",是版面的"看门人",编辑在加工稿件、编排版面的时候,必须具备一双"火眼"。在报社工作久了,发现编报纸的比起做电视、做广播、做网络的要"吃亏"得多,人家可以随时更新修改稿件,而报纸白纸黑字,一旦出版就再无收回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陈肖人 《出版广角》2013,(11):89-90
出版也如此,要有找食物的蚂蚁(策划编辑)和搬运食物的蚂蚁(案头编辑),这样分工协作,才能把图书出版运作好。广西美术出版社有一位编辑李钟全,人称"半个编辑"。为什么得此绰号?大概是他一年当中仅有"一半时间"做编辑工作,其余时间搞他的爱好:摄影和玩赏古物。如此,社里能容得下他吗?不但容得,年终还给他一定的奖金。为什么?因社里规定:只要每个编辑每  相似文献   

10.
对于新闻编辑来说,对新闻稿件的处理,从时效与时宜的角度"适时"把握其"度",要远远比"抢"新闻更为重要。怎样尽可能快地把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是编辑工作应不断考虑的问题。有些报道内容尽管不见得有多么重要,却有可能因为是最新报道,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就需要优先编排;有的虽是最新报道,但由于和其他报道相比显得不  相似文献   

11.
要我给今天的记者提"忠告",心中一片茫然.我不知道我该说什么、能说什么,枯坐终日,一字不出. 世事大变.我当记者时的那些"经验",有的还可能管用,有的则完全没用了.我没采访过黑窑主,没受过黑社会的威胁,没接触过贩毒分子,也没奔袭千里去解救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那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还没有"新闻发言人"这个新生事物,更没有人当面训我:"你是代表政府说话,还是代表人民说话?"我知道我们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同时我也看到我们精神文明大厦的建设进展缓慢,相反有的却正在断裂、坍塌.所谓精神滑坡,不仅是指信仰、理想在逐渐消失,而且直冲我们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2.
“编辑”一词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编辑”应包括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版式设计等全过程。由于其中的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的主要环节,因此狭义的“编辑”常指编辑加工这道工序。当然“编辑”一词也用来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对“编辑”或“编辑加工”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议论: 有人说:“报刊上的文章都是作者写的,编辑只不过把它们收集起来,排个次序,改改错别字,勿需多大学问,一剪一瓶(浆糊)足矣!”有的作者在来稿的附言中则婉言说明:“我的稿子已反复修改过,还请某专家、教授审阅过,请编辑同志放心。”有的则干脆声明“文责自负,请勿删改”。  相似文献   

13.
图书编辑的“进”与“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图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图书编辑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做好编辑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做书如做人,也要懂得"进""退"之道.  相似文献   

14.
徐敏 《编辑学报》2011,23(1):85-86
从事编辑工作2年来,我切身体会到编辑工作不为人知的辛劳,也深深感受到辛劳过后的成就感与满足。"要做一个好编辑"这个信念牢牢扎根于我的内心。编辑部里老编辑们的多年经验和言传身教,同事们平日里的热烈讨论和摸索实践,使我对"编辑"这个岗位的内涵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如何在这一领域实  相似文献   

15.
习惯是一种很强的力量,因为有了它,很多事情在习惯之外,就不容易做好,譬如建立“学习型报社”,就属于此类很多报社的领导都知道建立“学习型报社”,不断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但是“知道重要却做不好”成了实际工作中的一根“软肋”。有的单位有时候也临时组织一下开会式的学习,只是走个形式而已。编辑记者是报社中最需要学习的人员,但有些人却常年不参加报社的会议,更不用说集体学习了。一方面是领导知道重要,但却不做或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的转型、市场竞争的激烈要求出版人在出版实践中具有自觉的预测意识 ,预知市场的变化趋势 ,在理论上要具备一定的预测学(未来学)素养 ,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遗憾的是相当多的出版人在这一方面存在着缺陷。首先 ,编辑在实践中缺乏自觉的预测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 ,他们知道过去那种单凭经验 ,想当然的编辑方式和工作方法 ,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但是又一时找不到改变这种状况的良策 ,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显得盲目和被动 ,有的编辑在策划来年的选题时 ,找一本新挂历 ,看看上面有什么节日 ,某某大人物去世多少年 ,…  相似文献   

17.
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上,我们经常要面对"流动"问题,它与"留住"构成了一组辩证的矛盾关系。我曾在编辑大会上说过,我们应该加强对新编辑的培养,要做到"招得进、留得住、带得出";在中层干部会议上也要求主任和分社长们关心新编辑的成长,主任、分社长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带队伍,没有队伍,再好的规划、选题也没有用,队伍建设的好与否,就是考核干部的标准之一,队伍成长了,成为骨干了,这就是成功;要是人带没了,我就问你们要,你把人带到哪里去了?抓质量是为了健康发展,抓发展规划和速度是为了快速发展。然而,规划也好,速度也好,首先必须有人,可以这样说,一旦有了正确的规划,人就是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地市党报由于地域限制,新闻来源有限,记者、通讯员常反映不知道该写什么。其实只要用心,日常工作生活中有的是新闻可写。结合在《衡水日报》从事近二十年头版编辑工作的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淘、抢、挖、雕"四字入手抓新闻。会议报道:慧眼识珠"淘"新闻会议报道是党报常见的新闻报道形式,肩负着宣传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任  相似文献   

19.
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上,我们经常要面对"流动"问题,它与"留住"构成了一组辩证的矛盾关系。我曾在编辑大会上说过,我们应该加强对新编辑的培养,要做到"招得进、留得住、带得出";在中层干部会议上也要求主任和分社长们关心新编辑的成长,主任、分社长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带队伍,没有队伍,再好的规划、选题也没有用,队伍建设的好与否,就是考核干部的标准之一,队伍成长了,成为骨干了,这就是成功;要是人带没了,我就问你们要,你把人带到哪里去了?抓质量是为了健康发展,抓发展规划和速度是为了快速发展。然而,规划也好,速度也好,首先必须有人,可以这样说,一旦有了正确的规划,人就是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黎丹 《新闻传播》2012,(7):194+196
编辑是信息的传播者,是广大读者汲取文化知识的把关者。在日常工作中,编辑也应该"三从""四得"。"三从",就是指遵从社会需要、遵从读者需要、遵从图书需要;"四得",是指编辑要识得、懂得、写得、改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