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家书屋工程是国家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作为农家书屋提档升级的重要途径,数字农家书屋成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全国已形成数量可观、模式类型多样的数字农家书屋.本文对当下众说纷纭的“数字农家书屋”作出确切的定义,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对全国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现状与问题进行归纳梳理,着重对建设模式及适用范围作科学分类与分析,并提出政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建立统一的数字内容资源平台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十三五”时期数字农家书屋的全面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本文从系统分析陕西省图书馆“智能文化云地标”建设的时代与技术背景入手,从服务路径与主要特点、相关项目陕西实践的主要进程、新技术应用及其体制机制保障的未来设想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智能文化云地标”建设的创新实践,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有效介入文旅融合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参考文献21。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71篇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政策文本的归纳总结,回溯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政策发展历程,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划分为共建、共享、融合三个阶段,并从宏观管理、建设实践、运行保障三个方面分析解读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共建共享阶段的政策内容。文章从融合创新的视角为公共数字文化政策制定的未来方向提出了鼓励数字资源价值挖掘与语义融合、重视移动平台建设与移动新媒体渠道推广、提倡多语言资源建设与发现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确立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行动,图书馆学应增强面向未来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研究与实践的融合共进。本文从政策、理念、实践三方面阐述了国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行动路向:政策行动路向体现为明晰空间定位发展部署、鼓励空间功能跨界融合、呼吁空间主体协同联动和形成公共文化空间品牌;理念行动路向体现为数字中国战略下趋向“数字空间”弥合城乡差距、拓展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场景、强化空间新型产品装备应用;实践行动路向主要是指地方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创新形成的四类代表性样态,包括服务文化生活场景的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注重社会力量参与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强化文化空间品牌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和数字技术赋能的图书馆智慧空间。  相似文献   

5.
许瑞霞 《图书馆》2023,(2):107-113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试验田,厦门市作为第一批验收通过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后续建设中不断探索,发挥自身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中坚作用,依托集美新馆探索出“高位嫁接”“空间融合”“服务创新”“技术升级”“深挖资源”的“厦门模式”。文章通过总结“厦门模式”的创建举措、服务成效、创新经验,思考该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其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与福建省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际情况,从设计、建设、取得的成果和提供的服务等方面对福建省图书馆构建的基于云计算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技术支撑平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确立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行动,图书馆学应增强面向未来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研究与实践的融合共进。本文从政策、理念、实践三方面阐述了国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行动路向:政策行动路向体现为明晰空间定位发展部署、鼓励空间功能跨界融合、呼吁空间主体协同联动和形成公共文化空间品牌;理念行动路向体现为数字中国战略下趋向“数字空间”弥合城乡差距、拓展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场景、强化空间新型产品装备应用;实践行动路向主要是指地方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创新形成的四类代表性样态,包括服务文化生活场景的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注重社会力量参与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强化文化空间品牌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和数字技术赋能的图书馆智慧空间。图3。表4。参考文献53。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在技术、资源、服务和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成功实践,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出国家公共文化云、启动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普遍建立专兼职人才队伍,为推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期间,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契机,对标对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内容建设、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数据体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公共文化云项目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效、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标准规范,联合共建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提升文化数据服务平台能力,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品牌。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9.
国内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存在资源结构不合理、平台对接不完善、服务效能低下、建设机制活力不足等问题,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应在强化管理与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接社会力量,充分利用新技术整合资源,合理统筹,努力构建统一化的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时代融合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突破公共数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面临创新升级的任务。本文基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现状,对时代背景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转型的两大关键--"融合"和"创新"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并据此提出关于建设的建议。在进行融合建设时应从资源融合、功能融合、应用融合三个方面着手;在进行互联网产品设计时,应把握精细化、实用化、智能化、大众化等发展趋势,衍生设计创意产品;在进行智慧创新时,可从智慧城市角度,应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技术来进行智慧产品设计,以期达到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业态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区域一体化对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各行业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发展的最佳模式,公共文化事业也在尝试通过建立数字文化平台提升区域内信息服务水平,逐步形成多元、共建、共享的文化治理格局,提高用户满意度。文章立足区域一体化建设背景,认为今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应将融合与创新作为核心目标,并从顶层设计、融合发展、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优化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使公众广泛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进程,有利于形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多元共建格局,增强服务效能和活力。文章运用网络调查法,对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现状和国外代表性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公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四个要素———开放性战略的引导、平台的易用性和有用性、协同化参与模式、多维度参与途径融合。在梳理国内外实践的基础上,从政府、服务机构、公众三个角度探讨推进公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策略。参考文献39。  相似文献   

13.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领域利用PPP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高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效能。本文综合采用案例研究法和访谈法,系统深入地分析了PPP模式在“韵动株洲”云平台的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信息交流机制、投资回报机制以及监督机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图4。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正式将文化数字化战略布局为国家战略。文化数字化为图书馆数字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生态空间。在具体实践中,图书馆可以数字藏品为内容创新开端,以打造图书馆元宇宙为空间创新目标,实现数字资产、知识内容和交流空间的关系再塑,开拓生物人、数智人、机器人并行知识交流的场景。结合Web 30的发展,图书馆也需关注体制变革与治理问题,重视图书馆元宇宙的资源端和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强调“虚实融合”的服务均等,以“包容审慎”的态度寻求体制创新和责权制约的平衡。最终,以特色资源、应用平台和制度创新的图书馆元宇宙体系,融入文化元宇宙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目标,助力文化强国战略的整体推进。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5.
6月13日,文化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十七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其中,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实施重大数字文化工程是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之一。近年来,文化部以实施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公共数字文化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成就突出,呈现出八大亮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标准化促进均等化取得了突破;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跃上新台阶;社会化发展快速推进增强了发展动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有了重要突破;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走向普及深化;融合发展新实践带来发展新机遇、展现了服务新场景;公共文化示范区引领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应围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这一核心任务,重点谋划、着力推进六项工作: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社会化发展,实现动力变革;扩大覆盖面,提高实效性;持续创新和提升数字服务能力;以新发展理念推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共享工程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对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到2010年,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数字资源总量可望达到100TB,提供不少于5万种的电子图书,采集制作不少于14000场/个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影视节目等视频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大致形成数字设施体系、数字资源体系、数字化服务平台三大建设路径,这三大路径在打破文化信息服务“鸿沟”,提高基层文化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新时代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审视,原有“公共数字文化”概念值得质疑,过往路径也已疲态尽显、效能递减,迫切需要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与时俱进加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科学应用和综合集成,聚精会神深化内容创新和渠道载体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水平大跨越。  相似文献   

19.
“跟着档案观上海”数字人文项目是数字人文与档案事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案例,为历史档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分析“跟着档案观上海”项目的实践做法,发现其在平台建设价值、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数字技术应用和平台建设导向四方面的先进之处,为历史档案开发的数字人文平台建设总结出经验。以此为基础,文章进一步提出历史档案开发与数字人文融合发展应持续深化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引入生成式AI技术等建议,旨在为历史档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进村入户的模式,使农民群众在电视机上就能够共享文化信息资源,为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44建了广电网络与文化相融合的“辽宁模式”。简要论述了此模式的网络系统、节目内容及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