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阅读推广案例活动普遍存在的数量多而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引入服务营销组合理论,指导图书馆更好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方法/过程]将服务营销组合理论中各个关键要素重新加以整合,形成适合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微书评"具体案例的"7P"服务营销组合策略,即服务产品策略、服务价格策略、服务渠道策略、服务促销策略、图书馆内部营销策略、学生团队营销策略、效果评价策略。[结果/结论]通过实践和探索得出的结果显示,服务营销组合策略能够帮助图书馆明确阅读推广活动中各要素、各环节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更好地进行跨部门的合作与沟通;更有助于揭示阅读推广活动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从而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质量,为阅读推广的实践与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通过优化和重新配置图书馆空间中利于阅读的要素,可以促进读者的阅读行为。通过分析图书馆物理空间因素与读者阅读行为的关系,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证据和借鉴。[方法/过程]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提出图书馆空间促进阅读的命题和研究模型,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维度的图书馆空间因子对读者阅读行为的影响。[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图书馆空间设备、空间生理环境、空间设计、空间心理环境、空间活动、空间视觉、空间服务以及空间网络因子对读者阅读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图书馆应该从制定行为规范、控制不利因素、增强空间规划、强化空间营销等方面提升自身空间促进用户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将社交媒体应用于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探索其助力虚拟学习共享空间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以践行图书馆服务由"以信息资源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转变。[方法/过程]设计以QQ、微信等大学生喜爱善用的在线交流媒体为工具,以"学生服务团队"、主题驱动、多方协同、用户评价等为要素,构建、组织、管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的机制,并将这种机制应用于一个以"汽车"为主题的虚拟学习共享空间进行了实践研究。[结果/结论]实证研究和用户评价表明,以社交媒体作为工具构建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适合当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优化"学生服务团队"是其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主题驱动和多方协同提升了其吸引力及其内涵,大学生学习成效显著,参与踊跃。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在梳理国内外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兴起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2012年以来北京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典型案例的解读,从多个维度分析其所体现出的公共图书馆视域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为今后公共阅读空间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 以区域发展较为成熟的北京市为例,利用民族志、数据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典型特点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发展对策。[结果/结论] 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当代公共图书馆学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强化公共图书馆治理、提高公共图书馆覆盖面和可及性、重建纸本阅读文化都具有重要价值,应从提高社会机构积极性、建立论证评估机制、制定规范制度体系和加强监督考核等方面推进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基于对图书馆空间再造相关研究和再造实践现状的调研,提出对未来空间再造发展的展望,旨在推动公共图书馆不断实现空间服务转型与开拓服务创新。[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分析,阐述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现状;对全国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现状进行调查,提出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展望。[结果/结论] 空间再造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机生长点,应遵循谋求多元跨界融合、关注特色图书馆、重视智能化建设和坚持普遍均等服务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马拉喀什条约》的通过和生效,为国际视障者的阅读环境带来巨大改变,然而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视障者阅读服务举步维艰,尤其是视障者的数字阅读服务发展缓慢。基于此,旨在为改善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视障者阅读服务提供策略和对策。[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调查法、电话咨询法、实地访谈法,调查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者阅读服务现状、存在问题。[结果/结论] 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结合《马拉喀什条约》的主旨内容及相关举措,从图书馆内部构建、馆际无障碍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与社会合作3个方面提出构建我国公共图书馆视障者阅读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探析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服务内容供给优先序,从用户需求视角优化其服务内容,丰富用户体验,提高用户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方法/过程] 在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现有相关研究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访谈法、专家咨询、小组讨论等方式提炼27项服务项目,并运用KANO模型分析法,结合混合类分析与Better-Worse系数分析,识别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服务内容所属类型。[结果/结论] 用户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涵盖3项魅力型、16项期望型、4项无差异型、4项混合类型,对此应从升级混合类型服务内容供给、重点关注期望型服务内容供给、扩大魅力型服务内容供给、调整无差异型服务内容供给4个方面出发,分层次、分阶段地优化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服务,有效对接用户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分析高校图书馆留学生服务现状,通过构建留学生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行为归因及图书馆的决策引导模型,提升高校图书馆留学生服务能力。[方法/过程] 以上海大学留学生群体为例,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质化分析,探明留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现状及原因,研究如何优化对留学生的服务。[结果/结论] 内部认知性认同和外部参照性认同是留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行为归因,保障信息质量和营销推广是高校馆的决策导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调查分析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中的特殊群体包容性实践,总结其经验,为促进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群体均等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选取国外8个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作为调查对象,运用网络调查法,对其特殊群体包容性实践进行分析。同时,立足于我国现状,提出对我国的建议。[结果/结论]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主要从建设规划、可访问性、文化资源、文化活动以及项目服务这5个方面体现对特殊群体的包容性。立足于实际,我国应找准特殊群体项目建设路线、确立特殊群体可访问性标准、加强特殊群体文化资源建设、创新特殊群体活动形式内容、扩展特殊群体项目服务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通过总结现有共享图书模式,系统分析"共享图书"项目开展要点,构建多元协同视角下的图书共享模式,以期为图书共享服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案例研究法,对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共享图书"的多元要素间的协同进行讨论。[结果/结论] 构建深圳少儿图书馆基于"共享图书"项目的多元协同模式,实现主体、观念、利益、资源、渠道、技术等多元要素的协同,其中观念和利益的协同驱动了主体间的协同,主体间的协同又将资源、渠道、技术的协同作为契合路径,从而实现数据流、物流、业务流的运转。"共享图书"项目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为系统解决当前共享图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为未来图书馆开展图书共享服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孙鹏  王宇  王磊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0):114-121
[目的/意义]分析高校图书馆红色资源阅读推广的现实意义、研究与实践现状,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方法/过程]综合运用文献调研、内容分析等方法,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红色资源阅读推广对于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发展、助力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梳理高校图书馆红色资源阅读推广的研究与实践现状,最后从5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红色资源阅读推广可以从5个方面具体实施:加强顶层规划,完善政策制度支持体系;打造"红色"空间,创设阅读场景;组织"红色"资源,聚焦阅读史料;培育"红色"阅读推广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立体化"红色"活动,强化推广效果。此外,推广过程中,还要注意保证红色资源的原真性、保护不可再生性红色资源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研究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科研评价服务,对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39所"985"高校图书馆进行网站、电话或邮件调研,从图书馆提供科研评价的服务内容、服务部门、服务人员、服务对象、服务模式、评价资源与工具、网站建设等方面对"985"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评价服务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辅以文献调研方法,对39所"985"高校图书馆发表的主题为科研评价的期刊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结论]调研表明,科研评价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利用计量学进行研究和工作的重点;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就科研评价服务中的部门设置、人员培养、服务模式、工作开展和推广等提出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探究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服务创新探索,可为高校图书馆线上服务的完善与不断创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调研吉林省高校图书馆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服务的内容、形式、实践数据,总结当前高校图书馆区域性线上服务特点和问题,剖析高校图书馆线上服务现状。[结果/结论] 实践表明,高校图书馆在线上服务创新实践中具备较为专业的服务能力和快速的应对效率,展现了线上服务的巨大作用和效果,但在资源保障体系、服务平台、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问题,需在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提高数字资源保障力、建设线上服务平台、健全馆员队伍、推进服务转型等方面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以金陵图书馆"阅美家园"吉祥物为例,探讨基于体验式营销的图书馆营销推广模式和策略。[方法/过程] 论述图书馆吉祥物体验式营销推广的必要性,从设计思路、版权保护和衍生品开发3个方面简述金陵图书馆吉祥物的设计开发,并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5个方面阐述"阅美家园"吉祥物体验式营销实践。[结果/结论] 提出图书馆吉祥物体验式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探究网络健康社区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对优化网络健康社区知识服务、促进健康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将网络健康社区中的知识划分为公共健康知识和个人健康知识,依据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结论]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利他主义、社会信任、社会认同、感知有用性等变量与公共健康知识和个人健康知识共享行为都呈显著正相关,感知风险与公共健康知识共享行为无显著相关性,与个人健康知识共享行为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图书馆建筑空间和自然人文环境融合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对国际图联"IFLA/Systematic年度公共图书馆奖"提名或获奖图书馆和获得美国"AIA/ALA图书馆建筑设计奖"图书馆的自然人文环境展开研究,能够为我国图书馆在旧馆扩建或新馆建设中建筑空间体现自然人文环境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获奖图书馆中馆舍内外部空间的自然人文环境建设较好的部分图书馆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这些图书馆空间建设的相关实践经验。[结果/结论] 推动二者的融合发展,需要创新设计理念与更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引导图书馆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进一步挖掘地域文化,并最优组合促进阅读的空间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图书馆是促进阅读的重要机构,对北美地区图书馆促进阅读的建筑空间规划设计典型案例展开调查与研究, 为我国图书馆新馆建筑空间发展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演绎归纳的方法提出图书馆"建筑空间促进阅读",并以此为研究视角和内容,采用代表性多案例分析的方法实证释析获得2020年度"ALA/IIDA图书馆室内设计奖""AIA/ALA图书馆建筑设计奖"的11所北美图书馆促进阅读的建筑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及其特征。[结果/结论] 北美地区图书馆促进阅读的空间设计充分关注用户阅读需求与行为差异、优秀历史元素和自然环境,实现建筑空间对用户阅读行为的支持和激励作用。对我国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的启示:重构图书馆阅读促进空间价值认知;发挥空间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支持作用;阅读空间与地理与人文环境融合发展;建设图书馆空间人才队伍和数据资源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研究英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经验,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 运用文献法、网络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从服务需求、服务内容、运作模式、服务保障4个方面调查与分析英国23所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发展现状及特征。[结果/结论] 总结英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并从科研服务政策、服务体系、服务平台、服务内容和服务人员5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分析高校图书馆在新生入学时开展的营销推广活动,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建立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方法/过程] 引入5R营销理论,采用网站调研和对比分析法,总结"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的"迎新季"推广活动经验,以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2016年的主题迎新营销推广活动为例,采用数据统计和实证法,对营销推广活动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索高校图书馆"迎新季"营销推广新模式。[结果/结论]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推出多种具有针对性的主题营销推广活动,"迎新季"营销推广活动就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新的尝试与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针对"迎新季"营销推广活动中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开展个性化、丰富多彩的营销推广活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2017年全国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以"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建设"为主题,重点探讨在创新驱动环境下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建设的战略思考与创新实践。此次研讨会对加快图书馆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智慧服务的延伸与深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10位国内图书馆服务领域专家学者与一线工作者的专题报告,探讨图书馆新型服务创新与能力提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结果/结论] 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技术、空间、人才等多方面要素的作用,才能全面提升图书馆支撑教学、科研、管理、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与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