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博物馆讲解中的提问互动,在吸引观众注意力、激发观众兴趣、引起观众思考、加深观众对展览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课堂教学研究常用的提问框架分析了两位自然博物馆教育人员讲解过程中的提问类型、观众回答情况和教育人员的反馈方式。发现教育人员有比较强烈的提问互动意识,能够围绕展品和讲解主题提问,但还存在问题层次性不明显、对观众认知水平分析不够、各类问题比例不均衡、候答时间过短、提问反馈中有效追问和鼓励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设置核心问题、基于观众认知水平控制问题难度、增加问题多样性、适时调控候答时间、在提问反馈中追问并增加评价性语言等方法提升提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STEM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共性、博物馆教育活动现状两方面论述了STEM教育理念应用于博物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未来航海家STEM系列课程”为例,剖析了博物馆STEM系列课程的设计开发路径,以“渡河的工具”子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将“跨学科”“探究”“实践”三大核心理念有机融入博物馆STEM课程设计中,并对课程实施的难点进行反思,为将STEM教育整合融入我国博物馆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博物馆观众研究以及相关效益评价中,定量方法已经成为主流甚至主宰,而叙事性的博物馆学方法却被日益边缘化。叙事(narrative)是人类的群体属性,叙事博物馆学更关注“可感知的历史”,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首歌、一则笑话、一个理论、一条注解或一项计划。每一个个案故事可被感知,能够激起情感共鸣,并可以像“病毒”一样通过日常交流在公众中传播。叙事博物馆学不同于博物馆叙事,它是基于平民化和日常化的观众叙事,是一种新的方法学和认识论。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随着各种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不断涌现,在线教育受到人们的追捧,慕课就是当今最热门的在线教育模式。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与文化机构,将博物馆融入慕课教育体系中,既打破了博物馆教育的时空限制,也为社会提供了终身教育的平台,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慕课教育以学习者为主体,通过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引导价值观的树立。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自然博物馆传播科学家精神的必要性、内涵、路径与实践案例。自然博物馆传播科学家精神,符合当今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传播的内容、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过程—关系”是传播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要素。本文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为例,探讨了自然博物馆传播科学家精神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叙事学发端于20世纪早期的西方文学研究,至90年代延展至博物馆学领域,应用于分析和指导博物馆的叙事,至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2000年后,我国开始对博物馆叙事展开讨论,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研究以展览叙事为重点,从文本内容和话语表现两个层面,在内涵特征、作用意义、构建方法和语境关系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而言,我国博物馆叙事研究还存在着对理论的认识和应用不足,缺乏宏观思考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博物馆空间受到学界和业界关注,探索空间的力量成为核心挑战之一。论文集《构建博物馆:叙事、建筑与展览》(Museum Making:Narratives, Architectures, Exhibitions)分为“叙事—空间—身份”“叙事—感知—具身”“叙事—媒介—媒介化”三大部分,揭示博物馆领域的空间能力与潜力。为剖析博物馆空间构建的发展意义与路径,全书凝练了博物馆空间构建的三重转向:从建筑到空间的观念转向,从空间到空间叙事的话语转向,从空间叙事到空间体验的功能转向。三重转向分别揭示了博物馆空间的概念性、结构性与阐释性力量,为我国博物馆空间的专业化构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作为游戏化学习与博物馆教育有机融合的产物,博物馆数字游戏化学习是数字时代博物馆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本文依据博物馆学、教育学、游戏设计等多种理论分析概括出博物馆数字游戏化学习具有教育性、愉悦性、自愿性、体验性、互动性等主要特征,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的典型案例,提出以下设计思路:首先,明确目标参与人群,注重全面分析需求、提供分众设计;其次,合理规划学习内容,注重跨越学科统整、应用多元场域;再次,精心设计游戏方式,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吸引主动探究;最后,凸显场馆教育特色,注重利用资源环境、虚实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9.
最近十年间,博物馆观众研究取得一系列具有共识性和启发性的研究成果。然而,绝大多数研究都是站在博物馆的立场,经由观众研究的发现来审视展览传播的有效性,甚至为博物馆机构的合法性提供论据。鲜有研究去真正关注博物馆体验在观众的日常生活情景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基于此,本文将从米歇尔·埃弗雷特和玛格丽特·巴雷特的富有启发性的研究入手,详细讨论该研究的个体叙事、研究发现、研究对象、方法论框架、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希冀为国内博物馆观众研究领域提供另一种具有可行性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博物馆与传统珍品收藏所的根本区别之一,即“藏品转化为展品”。对于科学博物馆来说,其展览品质和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藏品转化为展品的深度和质量。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笔者提出“图文转化”“多媒体转化”“机械与机电互动转化”和“叙事场景转化”四种藏品向展品的转化模式,旨在充分激活藏品功能,挖掘出其中的信息内涵并呈现给观众,最终实现展品展陈及博物馆教育的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11.
Research into Greek press history has not yet gone through all the necessary stages, including cataloguing, content analysis, synthesis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ata. Only recently have researchers attempted to utiliz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press as an authentic source of information leading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olitical and cultural phenomena and attitudes, and the reactions of public opinion—aspects of historical research that were not previously considered. The revitalized thinking that allowed the linear narrative presentation of previous years to evolve into more complex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has helped broaden the thematic focus and brought the study of the press into the research limelight.  相似文献   

12.
毛平  王铮  蒋星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9):15-23
[目的/意义] 图书馆学研究中出现的关于思维的表达论述,为解读图书馆变革提供了除技术、制度之外的一种新视角。通过梳理典型的思维表达及其应用情境、变化规律,更好地把握图书馆的发展变革过程。[方法/过程] 系统梳理图书馆学专业文献上关于思维的研究,解析形成可供计量的思维表达标引,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对其时间分布、场景分布、表达强度与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思维表达数量自2011年开始快速增长,首要应用于图书馆服务、资源建设、领导管理等领域,当前的思维表达持续体现出解构与重构性,本土化与专业化的倾向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政治具有社会化表演的特征,随着网络媒介的兴起和"后真相"政治的蔓延,这种特征在当代显得格外突出。本文通过对美国总统政治网络媒介叙述文本的符号叙述学分析,综合媒介情境论、话语理论,明确了相关叙述文本的纪实叙述类型,并对其叙述内容中的"台词设计"进行辨析。同时,本文从否定性、肯定性两个向度出发,对美国总统政治的媒介话语策略及其隐含的权力关系进行分析,并强调作为解释社群的民众对叙述事件的意义解读决定着媒介叙述文本的类型、内容和叙述技巧。由此提出,对"后真相"时代美国总统政治的研究应当以关注其民众的接受状况为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曾静怡 《档案学研究》2021,35(6):100-105
照片档案叙事在历史、文化、记忆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下文影响着照片档案叙事功能发挥。上下文应用于照片档案叙事具有三个层面的价值:资源发现(Where)、内容理解(What)与意义阐释(Why);通过构建上下文嵌入的知识图谱能够实现照片档案叙事元素节点化表示与应用,探索了照片档案叙事的新思路。本文以吴宝康先生照片档案为例,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叙事性文本是对现实世界的记录,也是人文学者的研究对象与基础,对叙事性文本的阐释更是人文学术研究的基本任务。随着数字人文的发展,人文学者对远距离阅读与策略型阅读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构成叙事性文本的基本单元,事件和情节是文本解读的重点。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文学者阅读需求的转变,建构叙事性文本智慧数据,支撑数字人文研究,以情节为视角,以事件为基础,对广泛存在的叙事性文本进行深层次语义表示与结构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现阶段较为成熟的文本表示方法更适用于结构相对清晰、统一的科学文本,不能很好地表示叙事性文本中存在的复杂叙事结构,因此,以知识表示与知识组织为出发点,构建符合叙事性文本特征的语义结构化表示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叙事学基本理论与概念,以及事件知识表示、事件本体与叙事本体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叙事文本中存在的事件、事件间关系进行语义建模与表示,同时完善了对情节的定义,构建了基于事件的情节本体EBPO,提出了叙事性文本的"层次-网络"结构模型,用以实现对叙事性文本的语义结构化表示。初步标注的实验结果表明,借助情节本体及结构模型,可以实现对叙事性文本的语义结构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As audience reception scholars commute from audiences to literacies, both of which share the concept of interpretation, this article sets out to draw together themes aroun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interpretive work, from 6 texts that have reflected recently, in different ways, on interpretation in new media environments. In reviewing a multithreaded conversation across 4 books from literacy studies,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and user studies, I select 2 essays, written at a crucial moment for reception studies, to provide her a narrative. Speaking from diverse fields, these works suggest a widespread agreement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rethink terminologies and concepts from mass-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the age of interactive media, not because they no longer prove useful, but because they provide constructive intellectual challenges in thinking through the changing natures of texts and readers, genres and interpretation, literacies, and legibilities, as we await new modes every day, for all of these, but also perhaps, new modes of interpretative engagement.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传播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陆爱 《新闻界》2009,(1):190-191,182
传播学理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课,它为进一步全面、深入学习和掌握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其它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传播学教学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以及培养学生质疑、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作为档案学演进的一股重要潮流,后现代档案学已成为继古典档案学与现代档案学之后的又一创新性理论样态。探析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思想实质是理解与深化这一理论样态的重要基础。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思想实质体现在其理论批判性、思维更新性和多元主张性。其中,理论批判是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基本立足点,区别于传统档案学理论的僵化模式;思维更新是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发展活力源泉,区别于传统档案学理论的固有认知;多元主张是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区别于传统档案学理论的确定性倡导。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能源科普能力建设,继续深化科普效果,助力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科技馆策展团队结合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新型展示技术,研发“同构能源格局”常设展览。本文从展览目标确定、技术路线设计、展览框架搭建、展品内容规划、展示形式设计和布展环境设计等方面探讨在科普展览中构建叙事知识链的方法,阐述能源展览在开发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以期对同类展览研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mpact of 3 individual traits—namely need for cognition, vivid mental imagery ability, and transportability—on one's psychological transportation and ensuing belief change subsequent to listening to a narrative radio advertisement.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oth vivid mental imagery ability and transportability tend to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one's degree of transportedness. Moreover, the study showed that a higher degree of transportedness leads to a more potent persuasive impact on one's affective and conative responses to narrative radio adverti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