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馆藏数字化建设、电子文献采购、特色数据库开发、人才资源建设等几方面简述音乐院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济南市图书馆馆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为例,对济南市图书馆馆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及数字化建设工作进行了简单介绍,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在馆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对如何提升馆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水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国外图书馆收藏独立音乐经验以及我国独立音乐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对我国独立音乐领域局内人的访谈,讨论图书馆构建独立音乐馆藏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图书馆建设独立音乐馆藏的策略。独立音乐馆藏建设是音乐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家音乐创作的赋权和支持。建议我国图书馆进行以数字资源为主的独立音乐馆藏建设,通过馆藏资源利用构建图书馆艺术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特色馆藏在中医药院校文献资源体系中的概念指向和进行特色馆藏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设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依据读者需求,开展数字化特色馆藏建设,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点。从阐明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化特色馆藏建设的必要性入手,探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特色馆藏建设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高职校园信息化日趋成熟的背景下,图书馆如何规避经费不足的瓶颈,加快数字资源建设,丰富图书馆专业特色数字馆藏,满足学校专业建设的信息资源需求,同时促进馆际之间的资源共享,是高职图书馆亟待探讨和突破的一个问题。通过对全国216所高职院校数字资源建设情况的调查,指出高职图书馆基于专业特色和需求的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是当前的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集成专业性虚拟馆藏(CS)、开放获取资源(OA)、特色馆藏(SC)和网络资源(NR)4部分资源于同一平台的"CS+OA+SC+NR"专业性数字资源建设模式,旨在探索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中图书馆专业特色数字馆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余建芳 《兰台世界》2012,(23):74-75
民族院校图书馆开展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十分重要。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诸多技术和非技术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财经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财经院校图书馆馆藏图书、馆藏期刊及数据库资源,并针对财经院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财经院校图书馆应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减少资源重复建设,加强特色资源的建设,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高职旅游院校办学现状,从高职旅游院校图书馆加快建设、提升服务功能的角度,阐明高职旅游院校图书馆依托旅游专业建设形成特色馆藏的必要性,强调树立正确馆藏理念——以满足旅游教育对馆藏特色文献的需求为宗旨。提出建设特色馆藏的一些措施:突显旅游专业特色,围绕"学科性"构筑特色馆藏;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围绕"地方性"构筑特色馆藏;完善图书馆网站,围绕"数字化"构筑特色馆藏。  相似文献   

10.
谈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是当今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就高校特色馆藏资源内容与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雨卉 《图书馆论坛》2012,32(5):105-108,46
以特藏概念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特藏概念模糊不清所带来的特藏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指出廓清特藏概念的必要性,并建议根据特藏的两个功能将特藏资源划分为特殊收藏和特色收藏,且详细介绍了各部分的概念和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2.
特色馆藏以其特有的珍稀性和专题性而有别于图书馆的一般性馆藏,是具有各图书馆独特风格的文献资源的集合。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应更多地体现专题性和学科性的特点,在确保珍稀性特色馆藏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专题性特色馆藏的建设应该成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制订特色馆藏发展政策、对特色馆藏进行特殊化管理、对特色资源实行个性化选择是特色馆藏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组织现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探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组织现状,为探索更为合适的特藏资源知识组织模式奠定基础。[方法/过程]根据QS世界大学排行榜选定56所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在线调查其网站所列特藏资源的名称、范围、类型以及所用描述元数据类型,并进行检索使用。[结果/结论]目前,图书馆特藏资源组织极其不规范,无论是特藏资源分类,还是自建元数据,以及特藏资源的关联与开放获取,都无法满足特藏资源服务的现实需求。建议未来引入关联数据技术对图书馆特藏资源按照主题进行聚合组织。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特藏资源推广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实例探讨行之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包括举办展览、主动融入课程教学、特藏资源数字化、特藏参考咨询、举办专题研讨小组或培训、特藏资源深层揭示与出版等,目的是更好地推动特藏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充分发挥其在用户学习、教学及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网络检索法调查3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利用特藏资源进行创新素质教育情况。分析高校图书馆利用校史资源、传统文化、专题特色数据库对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激发创新思维、积累创新知识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利用特藏资源进行创新素质教育的效益。提出开发特藏资源为创新素质教育服务的途径:拓展特藏部职责,开展特色服务;举办宣传推介活动;建立特藏IC空间;特藏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全国大学生创新数据库。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6.
王乐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1):97-101+114
从红色专题特藏概念的界定出发,论述了红色专题特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的重要意义:红色专题特藏是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素材,是社会服务的鲜活题材。复旦大学图书馆在历史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捐赠、采购、收集等方式建设了时间跨度大、类型多样、主题丰富的红色专题特藏。采取参与式、阵地化思政教育,多形式、全方位驱动科研,立体化、全媒介大众推广的三大举措九种手段,挖掘红色专题特藏的全方位价值,在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资源研究、红色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捐赠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清华大学图书馆实践经验,提出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方案。从接受捐赠图书中选择本馆特藏发展方向,有目的地开展捐赠征集工作,高效、快捷地做好特藏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以厦门大学图书馆的特藏建设为例,对本校特藏、珍贵文献、特色文献的现状分析及后续的开发利用进行探讨,总结出本馆特藏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探索数字环境下研究型图书馆特藏建设的新内涵与新形式,分析海外研究型图书馆特藏建设的规划与实践情况,梳理总结发展经验及策略,为国内图书馆特藏建设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对18所英美研究型图书馆战略规划调研,梳理分析研究型图书馆特藏建设的发展方向及支撑科研的要素;从战略规划文本中提炼行动要点;根据特藏建设报告总结在国内的适用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满铁特藏提出规划方案。[结果/结论] 在数字化环境下,特藏不仅涵盖传统珍稀资源,亦包括具有独特价值的特色资源。英美研究型图书馆重新定位特藏价值,在馆藏规划、馆藏数字化、空间设置、展示与传播、深度融入教学科研等方面对特藏进行整合,合作与服务的理念值得借鉴。针对特藏案例,发现问题,并提出适用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管理杂志》2012,52(3-4):321-331
ABSTRACT

Special collection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As library collections move to digital formats and collections are similar from one library to another, special collections are one of the ways in which libraries can build a distinct identity.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nature, special collections must be permanently retained because of their artifact value and need specialized storage conditions with appropriate levels of security. Library administrators will increasingly face the need to provide expanded space for special collections as well as improving storage conditions to ensure that unique and valuable materials are preserved fo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