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内容之一,随着“互联网+”思维融入到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中,对高校学科服务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调研了湖南长株潭地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情况,分析了学科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下,针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建设,从学科用户需求和体验、学科资源建设、学科馆员培养和团队建设、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和学科服务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5个方面的对策进行探讨,为完善和提升“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献策献计.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的新变化,阐述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构建要素,提出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到来创造了全新的社会生产生活模式,强大的互联网技术被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图书馆同样不例外。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撑下,高校图书馆可以拥有无穷无尽的资源、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同时增加高校图书馆的人文智慧,极大增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而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主要思路为软硬件设施建设、馆生互动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图书馆模式构建方法,旨在为高校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保障师生教学科研需求的基础。经费紧缩背景下,如何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的精准优化建设一直是高校图书馆研究的课题。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自2020年经费大幅消减后,通过“减”“砍”“缓”等具体措施优化文献信息资源配置,支持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文章据此分析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痛点及内外兼修的化解策略,并由此构建文献资源建设“全流程”路径设计框架;提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沿着“统筹—优化—协作”的三层次演进路径,最大限度实现读者的需求保障,为同类高校图书馆应对经费紧缩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民众的阅读习惯与途径也较之前产生了一定变化。为了紧随时代发展步伐,满足我国民众实际阅读需求,各图书馆也积极投入到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通过数字化转换图书馆管理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品化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探究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数字化阅读发展优劣势及具体思路,以期能为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为高校图书馆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分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新使命,以此为目标确立信息资源建设的指导原则,在此基础上探究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与路径,以期对高校图书馆助推“双一流”建设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涵及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并就“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倩 《信息系统工程》2013,(12):120-120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信息资源如此庞杂的当今社会,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保存者和传播者,其信息资源建设质量水平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读者获取知识的质量和效率,一定程度上也促进着或制约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现状及美国大学图书馆PDA模式,阐述我国高校图书馆PDA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实施原则、组织机制、关键影响因素、实施模式及流程;同时,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基于读者需求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特点,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类读者决策采购”(Similar PDA)观点,并详细分析PDA模式与“类读者决策采购”模式的区别与共同点,提出构建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PDA模式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研究资源。高校图书馆一直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理念,服务广大师生读者。随着国家智慧图书馆体系的提出,如何适应新形势,推动图书馆管理优化和服务创新,更高效地开展工作,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组织能力的杨三角”理论为指导,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旨在通过高校图书馆服务意愿、服务能力和服务机制三位一体的体系化建设,使高校图书馆工作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助力高校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环境下第三代图书馆“再中介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是读者与知识的中介,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图书馆面临着“去中介化”的危机,但也为图书馆的变革作了思想和技术准备,催生出第三代图书馆.将人与人之间的知识交流作为重要服务内容,将是第三代图书馆的一个重大变革.第三代图书馆的“再中介化”建设需要融入互联网生态环境,构建线上“互联网+图书馆”平台,发展线下多功能集成智慧空间,将互联网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的能力与图书馆对信息过载、不对称、不完全等问题的处理能力相融合.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类型多样化,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读者定位及其信息需求特点,针对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互联网+"的提出给高校图书馆发展带来的机遇和"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入手,通过改变原有单一的纸质媒介,让读者从多重感官去理解;改变原来的交互式网页沟通,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服务;规划"互联网+物理空间",实现资源共享空间并创造新知识;打破图书馆传统边界,以"互利"加强各方面联系四方面,在高校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上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是一种颠覆创新的范式,将引发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样也应以“互联网+”思维探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革.梳理“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研究现状,结合“互联网+”思维产生的背景、概念与特征,从用户思维和咨询馆员两个维度论述“互联网+”思维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促进,提出从服务理念、智慧服务、跨界服务三方面着手,实现“互联网+”思维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革新,也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蔡焰 《出版广角》2016,(10):35-3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也应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优化职能,提升服务。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的新需求,分析了“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融合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之上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融合发展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技术的融入转变了高校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巨大优势,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的内涵、发展现状以及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深入剖析“互联网+”对高校档案管理模式转型优化发展产生的影响及作用,从思维建设、制度建设、平台建设、系统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模式建设以及安全建设等几方面着手,全面分析“互联网+”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模式转型优化的发展策略,为推动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纵深发展,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卓越计划”下,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引起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改变.文章在分析“卓越计划”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影响基础上,提出以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和一线服务品牌、创建“卓越计划”的一站式服务和学科导航服务体系、加强针对“卓越计划”读者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读者研究、构建高效的校企合作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举措来强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能力,为“卓越计划”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来源变得日益复杂化,其获取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其中,作为高校图书馆资源主要来源的图书采访工作,也伴随着各种新兴学科的出现而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图书馆应该尽快开展读者荐购服务,让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读者参与到图书馆资源建设当中,让读者向图书馆推荐实际所需的图书,从而切实解决当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中采访人员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增强采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出高校图书馆“以读者为本,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读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读者资源是图书馆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必须充分开发与利用读者的信息资源、文献资源、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以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信息时代,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开发和利用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现实需求,又要适应未来的发展,开展网络环境下有特色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