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学界业界关于电子文件单轨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电子文件单轨制的实施现状及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仍显不足。为更好地把脉我国电子文件单轨制发展现状,以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选取4家中央企业所属的256家承担工程建设项目的下属企业围绕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单轨制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并针对部分企业进行深入考察。通过研究一手调查数据归纳总结我国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单轨制的实施现状,发现工程项目实施电子文件单轨制具有一定的实现基础和现实需求,但在观念、制度、管理方式、系统功能、机构与人员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观念、标准制度、管理模式、技术四个维度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2.
政策法规建设是推进和保障单轨制进程的重点任务。文章通过文献调查与内容分析法,梳理总结我国单轨制导向的电子文件管理政策法规建设特征与核心主题现状,发现我国单轨制相关电子文件政策法规在建设协调性、内容刚性和前端管控规定等层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提出进一步完善的策略:构建协同发展的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明确电子文件管理的单轨制转型方向;深化政策法规对文件管理活动的前端控制要求;立足业务驱动,实现多领域电子文件的广泛转型。  相似文献   

3.
李威 《档案管理》2020,(2):123-124
在建设数字中国时代背景下,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单轨制的实践在国内外日渐兴起,并形成蔓延之势。文章试以单轨制是基于文件视角还是档案视角两个不同视角,从管理对象、管理流程、归档制度、文档一体化、安全五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期让大家对“单轨制”管理模式的认知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认知与保障两个角度,结合档案、口述档案与电子文件三个研究对象,梳理我国档案学语境下的“真实性”论题演进脉络。研究发现:在真实性认知方面,档案真实性争鸣由档案学视角转向多学科视角,口述档案真实性论争由国外争论引介演变为国内真伪之争,电子文件真实性讨论由替换传统档案原始性到对接电子证据真实性;在真实性保障方面,档案真伪鉴辨由经验鉴定法发展至多元鉴定方法与技术,口述档案真实性保障由整体性探索走向精细化分析,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从探索到发展再到创新性突破。进而提出以下研究展望:构建档案学语境下的真实性概念体系;拓展新型档案管理对象真实性保障研究;重视档案真实性保障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北京全景视觉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诉成都日报社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为引入案例,探讨此案中关于电子证据的认定争议。系统比较了人民法院保全、公证处保全、市场现存第三方存证机构保全三类电子证据保全途径的优势与局限性,指出目前电子证据保全的重点与难点在于确定保全机构公信力与资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实时保全,以保障电子证据生成、传输、存证全程的真实性。进而从证明力、专业经验、资质和效率方面分析了档案服务机构参与电子证据保全的优势,提出了“档案服务机构全程管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相关行业协会监督与评估+公证、鉴定、司法机构合作增强证明力”的电子证据保全模式,并为该模式的推进提出建议:实现切合司法需求的电子文件实时保全与全程管理、推进档案服务外包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拓展与公证、鉴定等机构的业务合作。为档案服务机构的服务拓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遥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对2021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所刊发的220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力量布局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发现高等院校仍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但国家档案局的研究力量突显。2021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主要关注“档案治理”“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中国古文书学”“档案与数字人文”“档案资源服务”“档案教育”等主题,并呈现出较强的本土性和跨学科性。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应加强本土化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体系;要关注“人”的需求,体现档案学研究的人文主义;需关注跨学科问题,实现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理论与方法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7.
“档案数据”是当今档案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对“档案数据”概念的源起及演变路径进行梳理,有利于概念基本含义的界定,规范概念的应用形式及情境。本研究在描述“档案数据”领域文献分布规律的前提下,以技术背景为依据,分“档案工作自动化时代”“档案信息化时代”及“大数据时代”三个研究阶段对“档案数据”领域文献的研究主题及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对相关研究的特征及不足进行了评述。最后,本文对“档案数据”的概念含义与研究价值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应用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图谱、虚拟现实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城市历史时空的逆向建模和回溯是推进档案资源深度开发、智能化档案数据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多重需要。本文在介绍欧盟“时光机”等城市时空回溯类数字人文项目的基础上,综合“城市记忆工程”和“逆向工程”理念,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逆向记忆工程”概念并对其学术内涵、理论基础、实践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城市逆向记忆工程”是城市档案管理部门及公共文化机构以收藏和保存的历史档案文献为依据,通过语义数据反向推导和关联融合,在网络空间重构城市空间格局,模拟社会活动过程,构建城市时空本体数据集,并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和利用的过程,是我国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领域,具有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人工智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双重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9.
“案牍”是由“案”和“牍”两个单音词素组成的联合式复合词。该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其原始含义包括泛指的官府文书、特指的司法刑狱专门档案以及用来指代公务活动。此后,逐步延伸出名册、官名等含义。使用次数在宋代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之后小幅回落,到了清朝出现了最高峰。民国以后,随着“档案”与“文件”二词的产生与发展,“案牍”一词逐步消亡。  相似文献   

10.
汤刘柳  李海涛 《山西档案》2020,(2):125-130,39
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是推动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实践的首要技术支点。研究从技术视角出发,以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的技术条件为切入点,首先明确了单轨制管理模式下电子文件真实性的涵盖内容、结构、背景信息三要素,其次以X工程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建设实践为例,结合项目创设的PKI公钥基础设施以及CA系统架构总结项目采用的基础型和应用型两类关键技术,探讨单轨制管理模式下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电子文件管理进程,我国推行多年的纸质、电子双套制文档管理的不适应性日益显现,相关政策和局部实践开始进行单轨制探索试点,但在认知、政策、行动上还有不少局限。推行单轨制是实现电子文件管理目标、助力信息化效能和降低成本的保障,从纸质管理平台转移到数字平台需要法律、政策和管理三大支点。目前我国亟需制定宏观政策与战略框架,全面部署电子文件管理与长期保存系统,培育理论、技术、方法和专业人才,最重要的是观念转换。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文件单轨制的落实和电子文件数据化进程的开始,电子文件知识服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子文件知识图谱,既是电子文件数据化的一种方式,又是电子文件知识服务的技术与资源基础。电子文件不同于一般的信息资源,它除了包含文件内容,还涉及与之相关的组织结构、业务逻辑等背景信息。受电子文件特性的影响,电子文件知识图谱不同于一般的领域知识图谱:在构建路径方面,电子文件的背景与结构信息,包括来源机构信息、业务流程信息和职能分类信息和版本变化信息等的知识化,将贯穿电子文件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的多个节点;在知识服务方面,不同于一般的领域知识图谱,电子文件知识图谱能够提供面向业务活动的知识服务,其利用形态会更加丰富。结合现阶段各领域知识图谱的表现,电子文件知识图谱将会是电子文件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是实现电子文件知识服务的重要途径,是电子文件管理事业进一步向决策端转型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无纸化”办公的普及使“单轨制”成为可能。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数据保全”理念开始兴起,双轨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单轨制成为电子文件管理的未来趋势。从数据保全角度出发对电子文件从形成前期、运行过程中、归档时到归档后这整个过程进行管控,可以使“单轨制”管理模式更加完善,也可以确保在动态变化的互联网背景下数据信息的保全。  相似文献   

14.
组织机构视角下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是一项参与主体多元的系统性工作,不仅需要处理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问题,还需要处理单一主体面临的分工作战问题。基于对档案管理域、前端业务域和信息技术域下的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问题的识别,提出了应树立顶层设计、分类推进、数据资产管理、协同治理的归档理念。在归档理念指导下,构建了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策略框架,认为机构整体域下应明确归档原则、建立协同机制、制订归档"三纳入"制度;档案管理域下应构建面向三态的归档标准体系、制订分类分步实施的归档计划;前端业务域下应实施以管促归和以用促归的归档策略;信息技术域下应采取技术供给和管理融合的归档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对电子政务系统中档案管理的六个核心问题进行再思考。首先,提出应结合我国本土的工作实际,明晰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概念及其与“documents”、“records”等词的对应关系;其次,将“归档”分为预归档和正式归档两个步骤,并明确电子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以归档为逻辑起点;再次,指出全程管理与前端控制理论在实践中难以实现,档案部门应明确自身在电子文件与档案管理全流程中的定位;具体地,本文又从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与长期保存两个方面对档案部门的职责角色与工作原则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应有所包容,对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及其长期保存则要实行维护性管理;最后,通过对电子档案双套制、双轨制的现状、根源与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应加快推动我国电子档案管理单轨化。  相似文献   

16.
Drawing on his experience at the Australian Archives in policy development on electronic records and recordkeeping for the Australian Federal Government sector the author argues for greater emphas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side of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The author questions whether more research is a priority over implementation. The author also argues that if archival institutions wish to be taken seriously by their clients they need to pay greater attention to getting their own organisations in order. He suggests the way to do this is by improving internal recordkeeping practices and systems and developing a resource and skills base suitable for the delivery of electronic recordkeeping policies and services to clients.  相似文献   

17.
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电子文件证据立法的类型、内容、程序及司法实践,分析了国内外电子文件证据立法的内容特点及其启示,探讨了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模式下我国电子文件证据立法现状及问题,并从电子文件证据的概念界定、法律定位、证明力和司法程序、立法规则等方面对单轨制模式下我国电子文件证据立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presents several key issues facing federal agencies with regards to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article identifies selected management,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and definitional barriers that agencies encounter when considering how to create and maintain an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process. A key question for federal agency technology managers is: If an enterprise creates and manages virtually all of its information in an automa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environment, does it make any sense to manage its records in a manual environment? Based on research conducted by the author, the article reviews various federal agency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process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ose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9.
钱毅 《北京档案》2018,(6):23-28
本文介绍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GB/T29194-2012)的研制思路,从标准定位、信息模型和功能模型三个主要方面对标准进行了分析与解读.从概念和管理两个角度分析标准的具体定位,从宏观分类方案和文件-文档-组件结构模型两个角度解读标准的信息模型,从配置功能、文件管理业务功能、安全管理与系统管理功能等方面分析了标准的功能模型,并提出了标准的后续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