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综合性科技核心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花桃 《编辑学报》2012,24(4):368-370
优先数字出版是加快学术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一种有效途径。以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综合性科技核心期刊为调查对象,对这些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学术期刊距离优先数字出版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优先出版概念及其重要性 数字出版是内容提供商将著作权人的作品数字化,经过对内容的选择和编辑加工,再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复制或传送到某种或多种载体上以满足受众需要的行为[1].只要使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整个环节进行操作,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期刊优先数字出版(以下简称优先出版)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即以数字出版方式提前出版将在传统印刷版期刊出版的定稿论文.优先出版分为整期优先出版和单篇优先出版,强调电子版本要"优先"于纸质期刊的出版.优先出版的稿件都要经过三审三校,审稿流程与其他纸质印刷稿件无异.我国多数学术期刊已实现了数字出版(网络出版).但我国绝大多数学术期刊却未能实现优先出版,而优先出版是学术期刊最需要实现的一种出版形态.  相似文献   

3.
优先数字出版形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优先数字出版指的是出版商或个人先于印刷版出版之前而通过数字传播媒介出版数字版定稿。出版者是组织化的出版商和个人,其主要的介质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数字化出版形式。主要形态有:书籍的优先数字出版、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集成平台、学术期刊自助优先数字出版、个人自助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优先数字出版能弥补纸质版的滞后,压缩知识传播周期,加快知识更新速度,繁荣出版市场,促进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郑雪洁 《今传媒》2016,(11):59-61
学术性期刊作为众多期刊类型中的一种,其编辑出版工作的先进与否,对于反映当前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以及开展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出版时滞是长期以来影响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主要障碍.有效解决学术期刊出版时滞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当前国内外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现状,指出我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存在落实困难、认可度低、竞争力弱、引用混乱、系统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着力推进学术期刊数字化改革以推进优先数字出版进程,加强行业规范以构建公平公正的学术质量评估体系,完善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系统,以构建优先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等措施,以期推动和促进我国学术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5.
科技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媒体化转型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途径有2种:原生数字期刊和传统期刊的数字化媒体化转型。我们认为后者更能发挥传统期刊内容的优势,将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主力军。分析了学术期刊数字化媒体化转型的特征和必然性,并以中国知网数字出版为例,介绍优先数字出版、独家出版等数字化、媒体化转型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应重视优先数字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期刊社应加快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普及优先数字出版.分析传统科技期刊出版模式的局限性,探讨科技期刊需利用现有的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等优先数字出版平台,通过实现学术期刊稿件的即时数字出版,加快文献信息的出版速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定量分析优先数字出版对论文发表时滞和网络下载量的影响,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中,统计了6种期刊2013年第1期论文。结果表明:优先版发表时滞为228d,比纸质版平均提前了76d,加上1个月的印发时滞,能提前100d左右与读者见面。被统计期刊优先版篇均下载量为29.3次,能提高42.5%的网络下载量。这一新的出版模式,极有可能将彻底取代传统科技期刊纸质出版。  相似文献   

8.
医学期刊文献优先数字出版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论文优先数字出版已成为国际趋势,而国内还未起步。本文介绍了优先数字出版的概念、意义和网络期刊发展问题,并就基于该模式的作品首发权、引用规范、学术期刊盈利模式和网络期刊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姜冬生 《青年记者》2017,(27):49-50
目前,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已成为出版业的共识.然而,我国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基本上都是将传统的纸质刊简单复制成数字版进行传播.由于没有统一的组织进行集中生产,各出版社单独进行数字版的发行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就给了中国知网、万方等大型的期刊数据库以发展机遇.它们借助纸质期刊的内容优势,进行统一的数字出版,形成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实现了对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垄断.  相似文献   

10.
优先数字出版对我国学术期刊来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和挑战,它具有时效性强、可扩大稿源、提高影响因子等特点,但对我国期刊目前的状况而言,也有其局限性。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就优先数字出版对我国期刊的作用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与国内期刊界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袁兴玲  郭伟  王艳丽 《编辑学报》2017,29(6):565-567
为使优先数字出版在中国科技期刊中得到更好更广泛的实施,通过调查优先数字出版在科技期刊中的实施情况和《中国机械工程》部分作者的优先数字出版需求,分析优先数字出版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优先数字出版在国内仍处于初级阶段,后续发展也并不是很理想;优先数字出版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不明显.提出根据不同编辑流程和编辑部规模选择适合自己的实施方案,可以使得优先数字出版工作量最小,为每篇4min.作为科技信息推广的媒介,科技期刊在认识到优先数字出版的工作量和作用后,有责任实施优先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调查了50种学术期刊进行优先数字出版的文献编辑质量及发表时滞缩短情况.结果发现:优先数字出版的稿件所处阶段越早,发表时滞缩短越明显;但稿件的编辑质量较差,待正式出版时改动较大.由此可见,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应兼顾质量与速度,不断摸索并选择最恰当的优先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13.
厉艳飞 《编辑学报》2016,28(4):354-356
随着科技期刊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缩短出版时滞成为科技期刊思考的问题之一.在分析出版时滞的基础上,总结出同行评议以及等待出版是科技期刊出版流程中造成时滞过长的2个阶段.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同行评议专家库建设以及优先数字出版应用都取得显著进展,是目前科技期刊缩短出版时滞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占莉娟  胡小洋 《编辑学报》2018,30(3):298-301
中国知网推出网络首发创新应用,对推进我国科学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有重要意义.但推行网络首发将遭遇现实瓶颈:知网与期刊利益博弈不尽均衡、网络首发成果实践认定有待观察、传统出版流程的局限、人力资源的短缺及已有数字平台的功能重叠.推进我国学术论文全面实现互联网首发,需要知网与期刊双方舍弃部分利益,寻求共赢之路;期刊出版流程应在保证原则性的前提下兼顾灵活性,如优化定稿流程,确定首发稿合适的编辑标准;知网应规范平台管理,实现平台差异化发展.克服现实瓶颈,全面推进学术论文网络首发,需要多方携手共进,方能实现我国学术论文互联网出版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的数字化出版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一直坚持数字化出版,利用网络出版平台、采用网络编辑系统、实施DOI编码、实行开放获取和优先数字出版、与期刊数据库平台和国际大型出版集团合作、建立参考文献知识链接等方式进行数字化办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刊物短期内被国际著名数据库SCI等收录,影响因子逐年提高,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实践表明,数字化出版对加快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玲  王明华  顾凯  邹栩 《编辑学报》2012,24(5):486-48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传统的纸质媒体面临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深刻变革。面对数字化出版环境以及投稿作者年轻化的特点,科技期刊编辑部应因地制宜,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平台,实现信息网络化环境下的作者友好:提高刊物的可检索性及潜在作者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和准确性;通过建立自主型期刊网站提供在线稿件处理、教育服务等功能;借力优先数字出版,提升学术研究的传播力以及基于Web 2.0时代与作者交流方式互动化等编辑作为体现作者友好,适应数字化出版的需要,为作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数字出版成为出版业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也使学术期刊的生存发展受到冲击.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应认真思考自身发展优势,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不失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具体探讨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几种模式,旨在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学术期刊优先出版与印刷出版的冲突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学术会议与期刊的关系,分别从学术会议与期刊的起源、组织和交流形式、内容和功能上分析其共同点、特点和联系点,从而揭示学术会议与期刊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学术会议与期刊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各自的优势.认为它们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信息传播、学术交流和推动科学发展的不同方面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