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云块融合的知识创造模型与语义技术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知识工作者生产率将成为21世纪管理的最重要的问题,发现新的知识创造与挖掘模型将成为情报科学的研究热点.融合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特点,在中国文化知识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本文对知识转换的SECI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云块融合的知识创造(CBFKC)模型,并借助于目前流行的知识交流与管理的WIKI平台进行了云块融合的语义挖掘和知识创造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2.
论企业知识转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研读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隆的代表著作《创造知识的公司(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的知识要素进行了比较分类,分析了SECI知识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3.
SECI框架下不同组织和层级间的知识转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铁辉  彭捷 《情报学报》2006,25(6):695-699
野中郁次郎的经典知识转化模型SECI建立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分类的基础上,它讨论了一个组织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实现组织知识创新的过程。本文将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两种新的知识分类方法引入SECI模型,在SECI框架下探讨了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及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间的知识转化。  相似文献   

4.
在对SECI知识转化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亚隐性知识的概念,提出改进的SECI模型。从知识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4个阶段系统分析知识转化过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动态作用机制,构建在知识转化作用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螺旋模型,并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转化以及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转化两个阶段分析知识转化对企业核心竞争提升的综合作用机制,以期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论知识转化模型SECI中的情报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著名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提出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经典模型——SECI模型。在此基础上,论证SECI模型的知识转化过程,包括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在SECI模型中,分析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转化中的情报交流的过程,探讨其情报交流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知识创新模式是决定知识创新实施的基础和保障。在分析SECI模型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四维动态知识创新信息服务模式,以及知识存量增加、知识流动、知识转移的知识整合机制之间的协同与联动原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SECI模型的图书馆知识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阶段研究图书馆知识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指导性理论模糊、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借鉴SECI知识转化模型.以图书馆为基础场所,通过实施合理措施,建立管理制度,实现图书馆知识转化,提高图书馆知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野中部次郎提出的SECI模型揭示了20年前日本企业的知识创新流程和原理,而在Web 2.0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柔性的创新型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开始来源于促进组织外部大量网络用户外化其隐性知识的能力,这种组织的知识创新原理与SECI模型存在差异.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和集体智慧理论,提出了Web 2.0环境下的网络知识创新螺旋转化模型——SE-IE-CI模型.研究发现:SE-IE-CI模型中的知识创新可分为组织内部社会化、组织内部外化、组织外部内化、组织外部社会化和外化、组织内部组合化和组织内部内化六个历程;知识创新的情境包括起源情境、对话情境、网络实践情境、网络系统对话情境,以及组织内部系统化情境和实践情境;网络协作创新模式下的知识资本来自于初始创新团队和无数网络创新用户.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阶段研究图书馆知识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指导性理论模糊,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文章借鉴SECI知识转化模型,以图书馆为基础场所,通过实施合理措施,建立管理制度,实现图书馆知识转化,提高图书馆知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隐性知识概念与特征的研究,结合知识管理新视角,探讨图情领域馆员隐性知识的孕育、分享过程及挖掘价值,借鉴野中郁次郎SECI模型,揭示图书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间的流动转化规律及所处的知识产品阶段,并提出可行的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元宇宙场域下知识和信息形态的转变,为企业面向全面创新的知识管理带来新的视角,需分析元宇宙视域下的企业全面创新知识管理应用场景及其逻辑与架构,为企业高效“聚识成智”与全面创新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文章通过对元宇宙与知识管理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结合SECI模型对元宇宙视域下企业全面创新知识管理的应用场景进行构想,以此为基础分析元宇宙视域下企业全面创新知识管理的逻辑本质,并分层剖析其运行架构。[结果/结论]文章提出基于信息增益、具身认知构建的企业全面创新知识管理逻辑,从基础设施、数据规则、功能应用等三个层面对其运行架构进行设计,并提出相应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组织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研究企业知识型档案的立档标准和构成体系,以便更好地记录商业环境变化致使企业越来越多地从事知识创造活动的历史,也有利于利用知识型档案进行知识创造。研究揭示了企业内知识创造合理的立档标准为组织知识创造事件,其标志是企业作业系统中的技术问题和相关的创新,管理系统中的治理问题或非程序决策问题和相关的创新;企业知识型档案系统的构成包括企业内创新事件中的共感知识及其创造过程,形式知识及其创造过程,系统知识及其创造过程,操作知识及其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3.
郑微 《兰台内外》2023,(5):76-78
从知识转化视角出发,结合SECI模型构建高校档案馆开发利用能力的提升路径,提出高校档案馆要从多元化开发利用、营造知识氛围,完善交互场景、挖掘隐性信息资源,搭建档案资源库、完善平台功能,完善组织培训、延长档案服务链条4个方面策略,促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从而不断提升馆员服务能力,完善高校档案开发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MUDs的改进知识管理模型。模型综合利用知识抽取与知识可视化手段,通过促进特定领域的隐性知识的转换及显性知识的保存,达到知识创造与知识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SECI知识转化模式为分析框架,论述了OA对科研中知识创造、传递、存储和检索的影响.结果表明:OA加速了知识的创造,扩展了知识的传播范围,改变了知识存储与检索的模式,缩减了学术交流的成本.通过对比分析OA知识库的两种形式,即主题知识库相和机构知识库,指出前者在知识检索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MOOC的知识转化功能存在不足,完善高校MOOC平台的知识转化功能,有利于推动知识创新。[方法/过程]采用理论移植、模型设计、网络调查和文献调研法,通过引入研究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过程的SECI模型,分析高校MOOC平台知识转化的过程、要求及现状。[结果/结论]高校MOOC平台在知识转化中学习"聚落"的深度交流不足、记录学习路径的功能缺乏立体设计,据此提出游戏理念、尊重需求、人性化设计、获取分享方案、快速查询定位、立体化笔记等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17.
根据野中郁次郎的经典知识转化模型SECI,认为知识创新的实质是知识转化。通过分析野中的知识转化模式,总结出影响知识转化的三个关键因素。结合竞争情报工作特点,从竞争情报工作角度对这些关键因素在知识转化中起到的促进作用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赵晖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2):114-69
根据将创新分为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的分类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创新的特点,在野中郁次郎的SECI知识转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高技术企业两类不同创新类型下的知识转化机理并提出相应知识管理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高技术企业应当在三个方面提高知识转化效率: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知识库的不断完善,创新文化及激励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为更好地克服知识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提出应该将交互记忆系统纳入到知识管理流程中来,构建基于交互记忆系统视角的知识管理的整合模型。[方法/过程]基于知识管理理论、信息管理理论综合探究现代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如何进行知识管理,进而不断地提升企业的价值与绩效。首先,在共享情境下构建围绕组织目标的知识管理一般模型;其次,在对交互记忆系统进行定义的基础上,构建起基于交互记忆系统视角的知识管理整合模型,旨在不断提升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最后,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结果/结论]本文所构建的知识管理整合模型的基本分析主体是个体层面、团队层面以及组织层面。本研究在对信息输入的具体形式进行阐释的同时,对在交互记忆系统和知识管理流程作用下,原有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以及其他信息的作用结果进行描述。同时也探究了TMS分别对知识获取、知识转移与共享、知识整合与创造以及知识利用等4个知识管理流程的影响与作用。本研究基于交互记忆系统视角构建的知识管理模型对知识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SECI模型构建一个KSIC模型,实现从知识管理概念到实体知识空间的转变,并将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转化过程与特定的服务手段对应起来,通过四个知识空间实现知识服务型信息共享空间中的知识交流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