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到暮年,欠下怀旧伤逝的文债就愈来愈多。别的债务可以赖而不还,但欠下象老朋友恽逸群同志那样的文债,不论自己背的债务怎样多,文思怎样钝,正好趁这个机会卸下这个思想包袱。”这是今年1月间,父亲拖蓿病体为杰出的新闻战士恽逸群伯伯诞辰八十周年写的纪念文章的开头。父亲也可以算个老报人,在新闻界他有许多老相识,其中一些人已经成了古人。父亲生前对他们感情至深,时常惦记着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留下一些纪念他们的文字。可是这个意愿没有完全实现,痛忆恽伯伯的文章还未及发表,他自己  相似文献   

2.
恽逸群同志是我国现代名的记,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也是中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今年是恽逸群同志100周年诞辰,我们纪念他,旨在表达我们对恽逸群同志的敬慕和缅怀之情,旨在学习恽逸群同志的优秀品德,弘扬恽逸群同志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3.
博览群书与博闻强记恽逸群写史论方面的文章,的确是驾轻就熟的。他写的时评和政论,往往也是纵论古今、陈古证今。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恽逸群住在香港,在潘汉年领导下,他和郑森禹办过一个刊物叫《二十世纪》,在刊物上揭露新老汉奸汪精卫、梁鸿志等人的丑闻。他还写过一篇《吴佩孚评传》。恽逸群一生究竟写过多少文字,至今尚无详细的统计。近年来,江苏省社科院《恽逸群文集》编选组的同志搜集的他的遗文、日记、信札等,就有四十万宇。其中除了我们已经提到的一些时评、文论和史论外,还有《杜月笙论》《上  相似文献   

4.
名记者恽逸群去世已15年了,但他与我跨度达半个世纪时间的交往,长久留在我的记忆中。初识于上海 1935年夏天,我中学毕业,从湖州赶到上海投考将创办的《立报》的练习生。因为我家无钱供我上大学,我必须找到一个就业的机会,同时,我一直有志于当个新闻记者。《立报》招考的考场设在四川路桥北堍的上海市商会。主持这场考试的便是恽逸群老师。恽老师当时不过30多岁,年富力强,但是他很瘦,穿着白夏布长衫,走  相似文献   

5.
恽逸群同志是党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他蒙受冤狱达10年之久。十年动乱中又倍遭摧残。“四人帮”被粉碎后,他未能看到自己的不白之冤得到昭雪,就离开了人间。每年12月10日,是恽逸群的忌日。回忆起我在江苏省阜宁中学工作期间,和恽逸群相处的10多个春秋,许多往事依旧历历在目。他的高风亮节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6.
我是流着眼泪读完顾雪雍的《奇才奇闻奇案——恽逸群传》的。恽逸群的道德文章,独具慧眼的见解,光明磊落的胸怀和对后辈的谆谆教诲在我的脑际萦回。这本书从各个方面描述了恽逸群的许多传奇的经历——他早在20年代后期就曾先后担任江浙几个县的中共县委书记。30年代踏入新闻界,中间又几度战斗在敌人心脏,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7.
王萌 《今传媒》2012,(3):143-144
结合当代中国新闻现实状况,回顾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恽逸群的新闻生涯,分析整理了恽逸群的新闻思想及新闻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历史这面镜子指导和反思现实,以综合的视角将其思想与当代中国新闻事业进行联系,思考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恽逸群同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工作,先后任新华社华中、华东总分社社长、华中《新华日报》社长、山东《大众日报》总编辑、山东《新民主报》社长兼总编辑、上海《解放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华东新闻学院院长、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等职。1955年起,蒙受冤狱二十余年之久。不久前,有关部门已正式予以平反昭雪。1978年12月,恽逸群同志病逝于南京。恽逸群同志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抗战国际知识》、《新闻学讲话》、《蒋党真相》。“文化大革命”中,恽逸群同志在江苏阜宁中学图书馆度过了10年艰苦的岁月。在这期间,他尽管被剥夺了一切政治权利,仍默默地写下了一些针砭时弊、见解精辟、言人之所不敢言的文章。《平凡的道理——略谈个人崇拜》就是其中的一篇,现刊登于后。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出现了众多璀璨的著名记者和报人,恽逸群就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位。但是对他的新闻思想的研究一直相对较少,本文从恽选群的新闻作品出发,结合其新闻实践,从五个方面对恽逸群的新闻思想做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恽逸群是中国新闻史上不能也不应该被忘记的人物。他为中国人民的新闻事业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他的事迹至今在中国新闻界传颂。他的著作至今仍为后学者所称引。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名报人、名记者,不下数千。能够被《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设置辞条加以介绍的,只有区区108个人,而恽逸群就是其中之一。恽逸群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以前,他曾经加入过国民党。秘密加入中共以后,他长期以教师和记者等公开职业为掩护,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地下工作,担任过中共江苏省的武进、宜兴和浙江省的萧山等好几个县的…  相似文献   

11.
梁玉峰 《青年记者》2017,(20):110-111
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恽逸群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新闻工作经验丰富,从事新闻工作20年.他当过记者、编辑,办过通讯社和报纸杂志,先后在国统区、抗战后的上海和香港、沦陷区、解放区以及新中国从事新闻工作,发表过大量的消息和评论.他热心新闻教育,先后创办和主持的新闻院系达八所之多,为党的新闻理论和新闻教育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捍卫新闻职业道德的先驱 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上海,新闻业发达,但也充满着强烈的功利色彩.假新闻、黄色新闻、医药副刊为名头的广告新闻等层出不穷,新闻失范行为不断出现.初入新闻界的恽逸群心痛不已,他连同陆怡、袁殊等人组织“记者座谈”,主张“联合起来,改造新闻界”.他不时发文提醒新闻界,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还要肩负社会责任.在《良心与天职》①一文中,恽逸群认为,新闻工作要凭良心,新闻工作是“天职”.恽逸群就是这样以国家社会为己任、恪尽职守、严于律己地从事新闻事业的.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1989年12月28日,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南京分会,在新华日报社召开范长江、石西民、恽逸群、许涤新、徐进五位同志的新闻实践学术讨论会,曾经跟上述五位同志一起工作过的新闻界老战士以及新华日报、群众杂志社、扬子晚报、《新闻通讯》的负责同志共40余人参加了讨论会。与会同志缅怀了范长江、石西民、恽逸群、许涤新、徐进  相似文献   

13.
恽逸群     
新闻工作者恽逸群,原名钥勋,字长安,江苏武进县马杭上店人,1905年1月24日出生。1921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因家贫中途辍学。1923年入无锡电话公司当练习生。  相似文献   

14.
恽逸群曾在一家汉奸报纸里当过编辑,“四人帮”以此来诬蔑他是“日寇密探”。陈晓籁以其亲身经历揭开事件真相。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7,(6):107-108
<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唯一出版的新闻学著作,即恽逸群的《新闻学讲话》。这本小册子近4万字,原为作者1946年2月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演稿,学员将其授课内容整理以后发表于《新华日报》华中版副刊"新闻工作"上,随后由华中新华书店出版。1947年又有冀中新华书店、山东新华书店、胶东新华书店等版本。1948年4月,恽逸群对《新闻学讲话》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6.
每当我走进解放日报社汉口路309号大门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四十年前本报初创时期的一些情景,想起恽逸群同志慈祥的音容笑貌。他是上海解放日报创建者之一。他在解放日报社工作虽然不到三年,但是作出的卓越贡献却是令人难忘的。作为一个杰出的新闻战士,他的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渊博的文史知识,倚马千言的词章文采,在许多回忆文章中都已讲得很充分,但很少有人提到他还是一位报纸经营管理的行家。就办报来说,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恽逸群同志在解放日报社担任领导工作期间,我在经理部门工作,他在报业管理方面的真知灼见和卓越才干使我深受教益。这里记述的便是一些片断回忆。在恽逸群手下当经理  相似文献   

17.
恽逸群是党的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兼具优秀党员身份和丰富城市新闻工作经验的人才之一,他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开始介入党的新闻工作,并在其后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从事各类革命活动,更为难得的是,他对新闻学的认识已经超脱于实践的层面,形成一系列较为成熟的新闻理论,凝结成《新闻学讲话》等新闻理论文本,这个文本成为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阐述新闻学理论的著作。(1)作为党内的新闻学家,恽逸群非常强调“受众本位”,他将“党所代表的是最大多数人民利益”这一信念与新闻纸的本质规律相结合,并将其贯穿于其新闻学…  相似文献   

18.
梁玉峰  冯兵 《今传媒》2013,(4):142-143
恽逸群是我国早期的党报经营者,解放战争期间和建国后他主持创办党报,宣传党的政策,创造性的管理经营党报,为党的新闻事业和党报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程长源,浙江永康人.1929年就读于浙江湘湖师范学校,由于家境贫寒,恽逸群先生安排其为图书馆工读生,以后,又由浙江图书馆艺徒而进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学习,早期的图书馆基层工作经历为程长源以后的图书档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的体制下,政府与大学有一种直接的父子关系:高校“儿子”精明地欠下了债务,政府“父亲”则会主动地稀里糊涂偿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