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时莹  王铮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23):41-50
[目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需要深入理解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并探索和培育适合本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支撑要素。而数字化服务能力就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撑要素,需要对其内涵、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进行把握。[方法/过程] 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服务能力的内涵及层次进行阐述,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网络在线内容获取等多渠道收集资料,借鉴扎根理论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结论] 内外部支持、读者和数字化馆员的认知程度、读者和数字化馆员的行为是影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综合利用内外部资源、提升馆员和用户数字化认知程度、促进图书馆与读者的行动协同及价值共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意义] 研究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模式,以期为创客空间建设提供参考,该研究对于开拓图书馆新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网络和文献调研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模式,将其归纳为头脑风暴型、活动实践型、创业创新型3种类型,总结存在的4个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结果/结论] 图书馆创客空间构建将会给图书馆服务理念创新带来启发,为提升读者服务寻找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公共图书馆馆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意义] 构建公共图书馆馆员胜任力模型,对于公共图书馆馆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及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分析法、开放式问卷法和专家访谈法收集胜任特征指标并编制频次及行为表现表,在此基础上设计结构化调查问卷,以SPSS 13.0为数据分析工具,通过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公共图书馆馆员胜任力特征的构成,构建公共图书馆馆员胜任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模型各维度胜任特征的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公共图书馆馆员胜任力模型由基本知识和业务能力、相关学科知识、计算机运用能力、职业态度和服务精神、情绪适应能力、组织沟通能力6个维度组成,职业态度和服务精神对工作绩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分析国外高校馆员的角色转变,了解时代变化对馆员职业发展的要求,并对馆员能力提升和如何应对科研环境变革提供建议。[方法/过程] 以国外10所一流高校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主体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基础上,利用对比分析法从岗位职责和能力条件分析其扮演的角色转变。[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国外高校图书馆员在传统学科角色之外,还扮演着管理者、引领者与教育家3种角色并呈现出"职责分工细化与素质专业化" "服务进程协调推进" "职业成长持续化"3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学术交流是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将学术交流服务作为科研支撑服务的重要内容。[方法/过程]以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3所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学术交流服务为例进行分析,对香港高校图书馆的学术交流服务进行研究。[结果/结论]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厘清学术交流的概念及学术交流服务范畴,关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交流服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在图书馆培养和选聘有能力的馆员逐步开展学术交流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入手,找到与国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异同点,发现我国学科服务的特点及与国外存在的差距,并提出相应建议,引导我国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开展学科服务。[方法/过程] 笔者采用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访问各高校图书馆主页以及与部分图书馆员联系,结合相关资料的查阅,分析该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情况并进行总结,从学科服务在门户网站上的所属路径、学科服务模式、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内容及学科馆员设置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 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建设程度整体上较为薄弱,但部分高校有其特色;国内外学科服务的内容相似,但在服务模式、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及学科馆员的设置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针对"和+共享图书馆"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反映长沙市民间自办公共阅读空间的一般性问题,为长沙市民间自办公共阅读空间可持续发展提出优化建议。[方法/过程] 通过现场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法等方法对"和+共享图书馆"建设现状和特点进行剖析,认为存在专业人员短缺、空间利用率偏低、营销形式单一等问题。[结果/结论] 提出优化建议包括:构建运营管理机制;加强专业人员培养;增强公共阅读空间服务的可及性和丰富服务营销形式等,以促进长沙市民办公共阅读空间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新媒体及其深度融合给整个知识生态系统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正面临着传统服务业务量不断下滑,而数字信息服务方面却难以满足读者需求的尴尬局面。以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理论"为指导,提出新时期图书馆场景的构建策略,从而为解决当前图书馆面临的问题指明路径。[方法/过程] 依照"媒介情境理论"提出的"媒介是构成场景的核心要素,媒介的演进改变了场景中信息的流动方式,从而导致人们行为的转变"的基本原理,以"满足欲望""响应需求"以及"创造价值"为原则,从"媒介扩展""空间构建""角色转换""业务重组"以及"技术改进"5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结果/结论] 图书馆应扩展各类媒介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不断提高知识的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重新规划实体图书馆的空间格局,并重视虚拟图书馆空间的建设;主动转变馆员的角色,并密切关注读者角色的变化;整合原有的业务流程,调整机构设置,改善服务方式和方法;通过技术改进,给予读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合力营造"虚实一体""泛在智能""注重交流""人机一体"的新媒体时代的图书馆新场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总结分析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学科馆员的发展能力建设情况,为学术图书馆未来发展提供最佳实践案例。[方法/过程]针对面向新科研环境下的用户新需求和学科馆员能力要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开展的学科服务发展能力建设专项,剖析其理论基础、总体方法和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对此专项实施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结果/结论]学科馆员服务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核心内容包括嵌入协同式团队、咨询交流互动机制、知识化服务和长效管理机制等。经过近5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用户反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当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普遍存在基础信息壁垒难破、产学研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本研究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看作一个共生系统,从其内部共生要素的行为特征与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构建服务运行机制,对解决服务现存问题,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 以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运行现状为出发点,从5类服务参与群体中选取15名研究样本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扎根编码的方法提取服务运行的影响因素,并结合4种共生模式下服务系统的发展特点针对性地构建服务运行机制。[结果/结论] 通过构建共生视角下的服务运行机制,以及梳理现有运行机制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资源保障机制、完善协同合作机制、健全激励评价机制以及创新服务宣传机制等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运行机制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将图书馆放在现阶段消费时代的背景下,考察图书馆面临转型和定位的深层次文化背景。[方法/过程]立足于文献梳理上的理论分析法,在分析过程中认为图书馆的研究重心应该转向对图书馆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的梳理,尤其是图书馆作为文化品牌的空间建构。[结果/结论]在泛娱化的语境下,图书馆逃离不开消费主义的影响,从文化普及和用户参与的角度来讲,现阶段的图书馆消费文化空间不再只是"被消费"的空间,而是具备了"再生产"的功能。图书馆要正视自身的文化自觉性,拓展和重塑图书馆的文化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刘晓晔  王壮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2):104-108
[目的/意义] 少儿图书馆是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对少儿图书馆馆员素质研究有利于提升少儿图书馆服务质量,促进儿童发展。[方法/过程] 从儿童发展观的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影响发展的关键因素出发,对馆员职业素质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少儿图书馆馆员要能够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创设阅读环境,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标设计阅读活动;需要在通识知识基础上具备学科专长,并通过阅读活动提升儿童学习品质;能够在阅读文本、阅读活动与社会生活间建立联系,具备与社会相关儿童教育机构进行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将社交媒体应用于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探索其助力虚拟学习共享空间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以践行图书馆服务由"以信息资源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转变。[方法/过程]设计以QQ、微信等大学生喜爱善用的在线交流媒体为工具,以"学生服务团队"、主题驱动、多方协同、用户评价等为要素,构建、组织、管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的机制,并将这种机制应用于一个以"汽车"为主题的虚拟学习共享空间进行了实践研究。[结果/结论]实证研究和用户评价表明,以社交媒体作为工具构建高校图书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适合当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优化"学生服务团队"是其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主题驱动和多方协同提升了其吸引力及其内涵,大学生学习成效显著,参与踊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现有用户行为模型能甄别用户的差异,挖掘用户深层次需求,实现图书馆智慧化精准服务,将用户行为模型运用于"智慧门户"建设,可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实践案例和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在对现有的图书馆门户系统和用户行为模型进行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以重庆大学图书馆"智慧门户"建设为例,探索用户行为模型在图书馆"智慧门户"的架构方式。[结果/结论] 实践证明,基于用户行为模型的图书馆"智慧门户"可实现用户、资源、服务以数据为中介的交互,能更准确地预测用户行为和需求,让数据成为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决策依据,是图书馆实现"智慧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研究提出学科服务3.0模式,为科学大数据环境下学科馆员团队创新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模型和实践参考。[方法/过程]面向科学大数据环境下科学研究新范式新形势,分析学科馆员代际演进趋势,从"创新组织方式" "提高能力素质" "转变工作方式" "拓展服务内容" "提升服务层次" "完善目标追求" 6个维度设计新型组织服务模式,建立"矩阵式+网状式"学科服务团队"双协同"协作体系,创新组织方式,按照"能力专业化""工作精准化"提高能力素质,根据"团队协同化" "过程嵌入化" "合作有温度""品牌高价值"转变工作方式,围绕"四重对象"、沿着科技创新产业链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层次,支撑科技管理与决策。在此基础上,以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学科服务3.0模式在当前科学大数据环境发展下,能有效提升学科服务建设效果,为学科用户提供更好的研究服务与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2017年全国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以"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建设"为主题,重点探讨在创新驱动环境下图书馆新型服务能力建设的战略思考与创新实践。此次研讨会对加快图书馆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智慧服务的延伸与深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10位国内图书馆服务领域专家学者与一线工作者的专题报告,探讨图书馆新型服务创新与能力提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结果/结论] 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技术、空间、人才等多方面要素的作用,才能全面提升图书馆支撑教学、科研、管理、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与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服务用户画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通过构建用户画像的方式来识别与描绘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服务的不同用户群体,进而准确地提出符合目标用户期望的功能优化与差异性服务策略。[方法/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和用户访谈途径,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分析用户利用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服务的目标、行为和态度,进而聚类用户分型并构建用户画像。[结果/结论] 形成"自主进修型""镂心研究型""生活消遣型""资讯衷爱型"4类用户画像,通过解释分析不同用户画像模型中存在的群体特征与关键差异,提出优化策略以促进面向用户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更具针对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通过对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进行学习解读,总结其修订要点和创新所在,以此推进业界对新版《规程》的理解与遵循。[方法/过程]采用比较对照法,将新版《规程》与原《规程》的内容进行逐条对照,找出新版《规程》调整、修订和增加的部分新内容。通过新、旧版《规程》内容以及修订要点的对照比较发现,新版《规程》是在借鉴和继承原《规程》合理内容,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进行扬弃的基础上,调整、修订增加了部分新条款,体现了高校图书馆与时俱进的普遍共识和实践经验。[结果/结论]新版《规程》的修订,能秉持改革创新、以人为本、努力服务社会等新理念;在专业馆员学历、嵌入式学科化服务、延长开馆时间、信息素质教育等问题上体现出新意;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准法",成为未来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新纲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意义]讨论图情档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方法/过程]在图情档学科建设的讨论呈现、逻辑分析和行动例举中,指出当前学科建设的主要困难,并提出初步建议.[结果/结论]"小逻辑"服从"大逻辑"、因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变、顺应教育和高校的改革情势而为是学科建设的基本逻辑.在中山大学的学科建设实践中,发现在需求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