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意义]通过眼动实验探究移动用户音乐信息浏览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移动用户提高浏览行为的效率、app设计者优化可浏览性功能与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选择情境和领域知识两个主要变量,研究在不同情境下领域知识水平对音乐信息浏览行为的影响。在眼动实验中将被试分为高领域知识水平组和低领域知识水平组,要求其按指定的任务浏览基于网易云音乐app修改的音乐信息,对浏览的眼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在兴趣驱动情境下,高领域知识组和低领域知识组被试的信息浏览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任务驱动情境下,两组被试的信息浏览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在兴趣驱动情境下,用户的领域知识水平不会对其信息浏览行为产生影响;在任务驱动情境下,高领域知识水平的用户能够通过浏览更快速获取目标信息。  相似文献   

2.
数字图书馆利用中信息偶遇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搜寻实验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有任务搜索和无任务浏览两种实验情境下用户在数字图书馆中信息偶遇的频次、原因和途径,比较个人和信息因素对日常信息搜寻中信息偶遇的影响以及信息偶遇后的行为的差异。研究表明:无任务浏览情境下易于发生信息偶遇,数字图书馆的相关主题、推荐机制、相关收藏是信息偶遇的主要途径,评价信息有用性、分析比较信息、表达信息需求、信息标题和热度是信息偶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实验研究方法,探讨用户个体差异对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影响.该实验在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的人机交互实验室开展.35位实验参加人员分别在三个数字图书馆中完成了两项实验任务.结果表明,用户个体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估,尤其是对浏览功能 (browsing) 的评价.在考察的几种个体差异中,用户的教育背景、性别、浏览技能、搜索技能和浏览经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用户对三个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不同方面.本研究有助于改善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采用对照组设计,考察了新技术介入、信息分析任务的类型和资料的引入次序三个因素与用户的焦虑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用户在完成数字信息分析任务的过程中,技术因素未造成其焦虑水平的显著变化;在引入技术因素背景下,资料安排次序和任务的性质都会引起用户焦虑水平的显著变化。研究为数字图书馆及网络搜索引擎等的优化及其设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参照。图1。表7。参考文献45。  相似文献   

5.
刘畅  赵瑜  杨帆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99-105
[目的/意义] 通过分析时间限制和任务次序在用户实验设计中对被试和实验结果的影响,提出响应的优化方案。[方法/过程] 使用实验法,对被试搜索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分别验证时间限制和任务次序对被试搜索体验的影响。[结果/结论] 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被试对于成功完成搜索任务的信心较低,且在任务结束后,对检索结果的自我认同度较低;任务次序也会影响被试的检索体验,搜索任务的次序越靠前,用户的信心和体验越易受到较为负面的影响。建议学者在采用实验法进行用户行为分析的时候,要科学全面地对搜索任务和情境变量进行轮换,如采用拉丁方的设计。同时,若非检验实验时间限制对搜索行为的影响,应尽量避免实验过程中对被试的搜索时间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研究Web环境下的用户浏览行为的规律,分析用户在浏览行为中认知、物理和情感3个维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认知维度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通过为被试设计指定任务,要求被试在完成任务时进行出声思考,对其口头报告进行转录、分割、编码,进一步使用SPSS对编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随着认知阶段的顺序变化,物理维度的新建与停滞动作逐渐减少、后退与停止动作逐渐增多,情感维度的消极情绪所占比例下降、积极情绪所占比例上升。设定认知维度的评价阶段的投入阈值,帮助用户发现具体搜索目标,有助于提高浏览行为的速度和效果,增加用户的积极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通过采用高效能的界面导航技术,部分解决在移动数字图书馆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用户交互绩效低、使用体验差的问题,以提高移动数字图书馆被使用时的交互绩效、易用性及对多样化应用场景的适用性。[方法/过程] 以实际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定位操作为实验任务,通过定量实验收集所采用的界面导航技术和传统的导航技术在完成实验任务过程中的任务完成时间、准确率及被试者的主观评价等方面的数据;在SPSS 25中,采用RM-ANOVA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所采用的界面导航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导航技术在实验任务完成效率方面提高了68%,准确率提高了29%;在被试者反映的主观偏好和眼疲劳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支持单手操作和"盲操作",比传统技术能更好地适应移动数字图书馆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意义]认知负荷是从众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认知负荷视角出发,对数字图书馆环境下从众信息使用行为及其前置动因进行考察,有助于深入理解用户信息使用活动中的从众行为,为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首先,结合从众行为相关研究和认知负荷理论构建研究模型;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308份有效样本数据;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模仿他人、导航结构和流体验显著正向影响从众信息使用意愿,任务复杂度对从众信息使用意愿的影响被流体验所抑制;流体验和任务复杂度显著正向影响模仿他人,导航结构对模仿他人的影响不显著;模仿他人分别部分中介任务复杂度、导航结构、流体验对从众信息使用意愿的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提供商和用户层面出发,为数字图书馆的长远发展、用户服务优化及信息使用行为引导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语义网环境下数字信息呈现多样性、异构性等特点,造成了大量冗余信息的产生,这些信息资源关联度低,语义异构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体验和效率。本文为了提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集成的质量,运用有关语义网的方法和技术实现语义网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集成,并提出了模型框架,在本质上改变现有整合方式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探究在协同与独立模式下完成信息搜索任务的过程中,用户在搜索体验、交互行为方面的差异,试图通过对比研究来理解协同信息搜索行为的特点,为协同搜索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基于图书交互式检索平台(CLEF-Social Book Search)进行实验,共招募16名独立被试和18名协同被试到实验室完成多种类型的书目搜索任务,对搜索前后问卷记录的搜索体验以及后台服务器记录的搜索过程交互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搜索体验方面,协同搜索被试比独立搜索被试对实验系统的功能评价更好,对系统的美感、耐用性、新颖度评价更高,参与实验的专注度更高,但却感到更加费力;搜索行为方面,相比独立模式下的被试,协同模式下的被试在目标型任务中进行更多次决策,尤其是删除书目的决策,意味着协同搜索被试在搜索后期会进行更多的决策讨论和整理;在探索任务中,协同被试比独立被试的平均决策时间和首次决策时间都更长,可能是由于在探索任务中协同被试的参与度更高、讨论更多。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基于概念格发现数字图书馆用户浏览行为相关性的信息推送方法。以形式概念分析理论为基础、数据挖掘技术为手段将研究方向相似的用户自动聚类,以用户为对象、用户浏览兴趣为属性构造某一学科下的用户用法概念格,挖掘出用户群中知识点间的关联规则,并根据知识间的相关性为用户推送信息,解决以往推送方法中用户需求获取方式单一以及推送信息与用户信息需求的时效性统一程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招募42位本科生进行实验研究,探讨数字图书馆环境中用户交互信息搜索行为与交互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户与数字图书馆在不同维度的交互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交互绩效。其中,技术维度的“界面易用性”、“导航清晰性”和“栏目信息组织合理性”,信息维度的“所获信息充分性”及任务维度的“获得任务所需信息的信心”显著影响且可预测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的交互绩效。  相似文献   

13.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用户弱信息需求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数字图书馆注册用户的特征信息和网络需求行为,提出一种满足用户弱信息需求的用户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用户的各项指标信息,以用户三级需求模型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计算,形成用户需求主题库,进而扩展满足其弱信息需求的主题词。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弱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4.
数字开放环境下,用户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产生了一系列发展变化,用户在信息资源的内容、信息资源工具以及信息资源服务都呈现出了一些新特征:更倾向于电子期刊、二次资源的使用、搜索引擎成为主要的资源获取工具、社交网络相关服务日趋流行等。通过分析发现,未来电子资源的使用将会不断上升但不能取代印本资源,深加工资源和开放资源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用户对相关工具的可融合性要求越来越高,诸如移动服务、社交媒体等新型服务的使用量将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文献跨语言推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超载和语言障碍影响我国科研人员对外文科技文献的有效获取,如何提高获取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个性化推荐能很好地处理信息超载现象,但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都基于单一语种进行,多语种环境下的推荐研究非常缺乏。本文提出网络环境和海量数据背景下的科技文献跨语言推荐模型,并论证用户兴趣特征抽取、语言转换和混合推荐等步骤。利用Web日志挖掘技术,分析基于多种信息行为的整合分析方法抽取用户兴趣特征,以分类表作为参考体系建立用户兴趣表示模型,在用户—特征词转化为用户—类目矩阵的基础上开展推荐研究。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Adding multipl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 the display of Web search results may negatively affect users’ perceptual experience and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This claim was established by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Web search compositions on users’ ability to extract specific inform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assumed that the quantity and order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s (areas) in the Web search results page may contribute to individual’s ability to find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their search queries. An eye-tracking device was used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perceptual behavior of 14 users in an information-seeking tas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s in the display of Web results pag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users’ perceptual experience by reducing their attention to the organic results area. The quantity of these compositions was found to greatly increase the cognitive load of users when attempting to retrieve information from the organic area, which negatively affects their information-seeking performance. Our finding provides a rationale for further studies to consider the impact of quantity and order of Web page compositions on individuals’ perceptual attention and cognitive load in information-seeking task settings.  相似文献   

17.
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在日益稳健推进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如何在复杂的大数据环境中妥善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是关乎档案事业发展前景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的相关特点,分析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国家法律规约、用户信息素养等角度分析其原因,强调应拓宽法律保护途径,提高技术保护能力,增强用户信息素养以及防范新型档案传播方式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8.
There is ongoing discussion about the value and reliability of information produced by experts and organized by digital libraries in universities versus information produced by the crowd in virtual communities. This study compares users' perceptions of digital libraries and virtual communities in terms of affinity. In this study, affinity with digital libraries or virtual communities is defined as the degree of importance that users place on digital libraries or virtual communities. Data collected from 334 users of digital libraries and virtual communities were used for data analysis. The statistical method of 'compare means' is employed. We find the mean of affinity with digital libraries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virtual communities, suggesting users are likely to perceive higher levels of affinity with digital libraries than with virtual communities. More analysis oriented to different groups is also conducted. The finding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从用户、信息源和数字化手段等方面总结嵌入式知识发现情报分析服务的发展特点,研究分析嵌入式知识发现情报分析服务所涉及的人才队伍建设、需求调研、知识发现系统、综合分析方法和用户反馈机制等关键内容,并从商业化和机构已研发的知识发现系统角度,研究融入科研数字环境的情报分析服务,对情报分析可开展的服务内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对DBSCN与K-means两种经典聚类算法分析研究基础上,结合中文文本数据的特点,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结合与改进,提出了一种中文文本聚类方法:DKTC。该算法能自动产生簇的个数,且对“噪声”或异常数据不敏感,对数据的输入顺序不敏感,另外,与DBSCAN相比,该算法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实验表明,DKTC算法不仅能对中文文本进行聚类,且与传统DBSCN与K-means法相比,聚类效果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