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我们正逐渐进入风险社会.新兴媒体为公众参与风险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公众参与的风险传播,使得公民通过"自媒体"渠道参与风险信息的生产、传播过程,在再现风险、定义风险、监测风险、沟通风险甚至是扩散风险方面发出自己的声音.公民得以亲身参与风险的定义过程和决策过程,这将促使社会对风险的界定和决策上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跨越时空的传播,打破了传统社会结构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以及大众传播的边界,这意味着社会关系的重构。在社会关系重构中,作为公民社会发展的要素,如公民身份、公共理性以及媒体公共空间等对促进社会有机团结、推动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所有这些集中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对话与沟通中。本文从中国公民社会及其特征、公民身份与公民意识、媒体公共空间中对话与沟通何以可能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媒体公共空间中中国公民社会发展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建构公民日常对话与沟通的思想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小区业主论坛为代表的新型社区媒体的兴起,弥补了主流大众媒体的社区传播缺位,成为社区公共参与主要的交互平台,对社区建设具有显著影响力。通过田野调查,对所选案例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探讨新型社区媒体的传播特性,重点剖析社区媒体在整合社区公民、预警公共事件、疏导公众情绪、涵养公民素养等方面的独特功能,进而指出我国新型社区媒体在培育社区公民素养、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民主管理方面的可能路径及其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4.
传媒促进公民参与、形成管理的公共领域,是构建我国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传媒呈现出参与公民的议题表达、参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推动政府部门和公民合作三种形式促进公民参与的实践状态。推进公民参与,我国传媒需要开展公共新闻运动、促进社区媒体建设以及建构社交媒体理性的公共领域建设。  相似文献   

5.
谢芬 《新闻传播》2023,(5):25-27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交媒体已成为公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诸如短视频、长图、直播等新型表现方式,直接提升了公民参与各类社会事务的能力,毋庸置疑社交媒体为公民进行社会参与带来了诸多方便,但不可忽视的另一事实是公民在社交媒体上社会参与程度并不深,存在较多棘手问题。笔者以孟晚舟事件为例,发现社交媒体时代公民社会参与深度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社会参与间歇化、社会参与重心偏离、社会参与目的不纯。社会参与不仅是社会治理的关键部分,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主要方法,社会参与水平已经成为检验社会发展活力的核心指数,因此充分发扬社交媒体的优势,提升公民社会参与的深度,是当下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互动新闻”也称为“参与式新闻”,它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发布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以上定义里的所谓“公民”,是特指以往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公益传播置于公民社会逐渐形成的现实环境之中,以传播主体为切入点,形成"媒体公益传播"、"企业公益营销"、"政府公益管理"、"民众公益参与"四个考量维度,称之为"公益传播的四维框架".探讨我国公民社会构建中四个维度如何统筹,为公益传播提供符合现实的功能性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传播环境下,公民新闻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自媒体的众多形态中对公民新闻传播起较大作用的有博客、BBS论坛、公民新闻网、播客、电子邮件、QQ群、维客等.我国自媒体公民新闻产生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Internet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新闻业带来了诱人的发展前景.现代传播技术的革新必然会导致传播内容与方式的改变.社会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公民社会的构建,民众利用媒介实现自我意愿表达需求日益增强等因素,共同为公民新闻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孕育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许文谦 《新闻世界》2014,(7):209-211
微博问政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开创了网络时代民众参政议政的一种新形式。在新传播环境下,政治权力的媒体化扩大、深度的公民参与和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为新闻生产和权威带来了重大机遇与挑战。为了巩固新闻权威,新闻传媒有必要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善用新闻媒介的符号权力,以及拓展新闻生产模式和另类媒介空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博客、播客等"自媒体"越来越频繁地参与新闻传播,"公民报道"一词被引入新闻传播领域.一般认为,公民报道是指"来自普通公民的非专业新闻报道.他们或是现场的目击证人,通过现代科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直接传送给大众媒体;或者自己创办小众媒介,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新闻生产与传播".①显然,更多的公民报道是和新的媒介技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虚拟的网络空间是其成长壮大的温床.  相似文献   

11.
叶芳 《新闻战线》2015,(2):32-35
所谓公共话语空间是指公民在国家政治权力之外,运用自身的话语权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讨论的活动空间。媒介的出现使得社会公共话语空间得到迅速发展,其为社会公共事务讨论提供了一个话语平台,且让社会大范围的公共对话与讨论成为现实。政府运用新媒体参与公共话语空间的特点首先,政府以及媒体的把关功能弱化。在媒介领域,所谓把关是指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媒体从业人员或其他组织会对信息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互联网经过十几年的蜕变,其社会意义早已超越了最初的技术平台的影响,互联网以一种"媒体新形态"进入公众视野并参与公民生活,共同构建着过去十多年以及未来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最初信息匮乏时,人们狂热追捧网络传播,但目前已出现由信息失控带来的一系列传播负效应,影响着网络传播生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与公民新闻对原有传播格局进行重构,社会话语和媒介权力在重构中产生转移。本文探讨了自媒体传播中公民新闻带来的媒介权力的补偿性转移。  相似文献   

14.
陈晓益 《新闻传播》2012,(6):233+235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公民记者从提供线索到传播信息、从发表评论到舆论监督、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参与的状况,认为"公民记者"带来了新闻传播的新景象,体现着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将成为我国新闻发展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共传播是组织传播和媒介规范的交叉概念。作为推动民主社会进程的机制构成,政府公共传播是基于公共决策、信息接近和社会责任的最佳社会决策框架而建立的“公共话语系统”。社交媒体重构了政府公共传播的要素指涉语境,“秩序协同”成为我国政府公共传播话语实践的主导模式。通过运用语境重构方法对微信平台的政府公共传播多元话语主体生成的关键文本进行文本间语境重构分析,以检验政府公共传播各行动者在社交媒体的策略实践能力。研究发现,在重大公共事件传播中,官方机构以“权威发布”的强话语文本建构公共传播“主调”,并通过机构间文本互文和修辞维持话语秩序。媒体文本对政府文本,尤其是关键文本高度依赖并将“协作修辞”作为其主要话语策略,此外,公众参与政府公共传播的话语空间仍然有限。据此,本文提出了我国政府公共传播的“协同责任”媒介规范理论,主张社会责任论与公民参与相结合的责任协同范式。  相似文献   

16.
岳琳 《新闻前哨》2021,(2):25-26
新媒体是在媒体技术发展基础上形成的,能够为更多受众参与提供条件的媒体形式。新媒体传播,要注重这种受众参与文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在新媒体传播中,提高受众的参与体验效果,同时也要强化媒体传播的质量和效率。新媒体传播要想实现社会广泛关注,就要将受众文化的民主化、多样化以及个性化进行探究,加强新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7.
张垒 《现代传播》2014,(4):50-54
本研究探讨当"公民记者"或"自媒体"所具有的朴素伦理标准进入新闻传播流程时,对传统新闻伦理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追溯了新近发生的若干热点事件产生、演化的传播链条,分析了"公民记者"、传统主流媒体、市场化媒体以及资本化网站在其中的角色及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传统主流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回避和忽视、都市类媒体和网站片面市场化取向,都使新闻伦理面临解体的窘境,"公民记者"的加入事实上加剧了这种解体的趋向,并使之变得更加破碎和混乱。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信息传播权仅仅由社会高等阶层的人们所掌握,现今的信息不仅可以由高等精英传播给社会大众,社会大众也可以进行信息的传播,自媒体时代到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媒体形式,它可以让社会大众都可以参与进来,发表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观点或看法,这是一种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互补互动。本文通过对自媒体时代以及其中的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介绍,阐述自媒体时代社会化媒体与个人"媒体"之间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性和改进措施,从而促进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崛起,多种文化与价值观融入,多元利益产生,推动公民社会成长,报纸的传播对象已经不是仅能倾听的受众,而是具有主观选择性和参与积极性的新型受众。本调查2012年7月1日至30日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四个城市,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受众接触“全国两会”新闻的媒体接受习惯与动机以及媒体报道对受众的影响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调查结论、提出建议,服务两会媒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杨婷 《今传媒》2014,(1):20-2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公民社会参与意识的增强,公民新闻逐渐产生并成为新闻领域一种全新的模式。本文主要从传播内容、传播主客体、传播效果及传播渠道等几个方面对公民新闻的传播模式进行研究,阐述了公民新闻传播的新范式,对于正在走向公民社会的中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