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震元 《现代传播》2006,42(5):22-25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审美文化”研究已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交引起了中国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文化对话与交流的历史语境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先进文化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审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我国当今审美文化建设,从重视审美文化研究、倡导审美文化批评、开展审美文化教育等三个方面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审美文化研究问题提出了看法,并呼吁学界通力合作,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学学科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新闻标题大抵可分为娱乐性、严肃性和平述性三种类型。然而,从其产生亦至发展迄今,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仅就新闻标题所呈现的“娱乐性”而言,一直却未能在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领域内拥有一个确切的、原则性的限制性定义——单单是就其研读现状来说,也只是粗略且“大众化”地被人理解为新闻标题所具有的文化娱乐属性、趣味特征和文化审美内蕴而已,即强调其“娱乐性”所呈现出的“大众文化”特质和“文化审美”触角。  相似文献   

3.
与政治、经济等其他人类生活形式相比,审美文化应该是最佳的探寻时代心灵和文化志趣的窗口。 在古代,以文学艺术为核心的审美文化一直被视为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但恰恰是这种边缘角色带给它们以更大的自由,没有庙堂之上的种种约束,  相似文献   

4.
张晶 《现代传播》2005,(5):18-20
国学的精华,是荷载中华民族精神的物化载体,其中“乐感文化”是国学中的审美特质,含在外形中的内蕴、从人的自然情感升华到审美情感是国学中审美文化的重要内容。更多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方能在视觉文化时代积存、培植和光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刘卫华 《中国博物馆》2001,(3):32-36,37
“审美文化”这一概念 ,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出现的文化现象。审美文化与后工业时代的科学理性主义和艺术自治主义相对应 ,与政治文化和道德文化也是相对的。它以超功利性和愉悦性为原则 ,并将之渗透到整个文化领域 ,是一种注重精神品位 ,以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来引导和提升生活实践 ,使之符合人的真正需求的模式。随着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 ,科技在帮助人类增强自身力量的同时 ,也成为人类自我异化的工具。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文化正经历着巨大变迁 ,从高整合低分化的社会转向分化加剧…  相似文献   

6.
媒介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不仅在经验层面建构着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样态,而且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更为甚者,媒介文化也是联结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领域的轴心势力.将媒介文化置于审美现代性视阈之中观察与分析,不仅可以见出媒介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诸多审美属性,也有助于我们对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白文硕 《现代传播》2024,(1):121-128
作为“最古老的亲善大使”,丝路审美物质资源深厚、形态多样,熔铸而成的物质审美文化并存互渗、交互融合。在众多丝路物质中,“胡”物作为域外文化符号,携带并凝聚丝路物质审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民心相通的根基建构过程中,曾经并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媒介枢纽作用,这些经过“丝路旅行”的“胡”物从味觉共同体和嗅觉共同体、视觉共同体三个方面印证了丝路审美共同体生成的可能性,并将丝路沿线人民的“歧感”与“共通感”相互融通,推动并完善“不同”而“和”的丝路审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张晶 《现代传播》2006,(5):26-30
审美文化研究是近年来美学领域新的生长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从广义来说,审美文化是人类文化各个层面呈现出来的审美因子,或者说是人们以自觉的审美理想、审美价值观念所创造出来的文化事象的总称,一般说来,审美文化具有感性化和符号化的特征;从狭义来讲,审美文化特指在当代大传媒影响下,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所呈现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产品、倾向与行为。审美文化所指涉的不是大众文化、视觉文化、媒介文化等概念的外延,而是其中具有审美意义的成分,是以特定的审美价值观念或尺度来观照、评价文化事象,从而提摄出的一种美学形态。本文提倡审美文化研究的实践品格与实现针对性,作为审美价值观念和尺度的审美文化,对于大众文化、媒介文化或视觉文化进行考量与评价,发现其中的审美价值,也拣汰出其中的非审美成分或亚审美、泛审美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电视荧屏上,真人选秀节目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重要节目样式,当代真人选秀节目之所以能够在电视荧屏上盛极一时,是因为其内在蕴含着狂欢化的娱乐民主、过程化的传受互动机制、拟剧化存在的审美文化机制,这些构成了当代真人选秀节目审美文化机制的主要内容.只有建立起良性的审美文化机制,当代真人选秀节目才能超越以虚假低俗为表征的发展困境,真正地实现健康有序而生机勃勃的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休闲”掩护下的文化轻浮。副刊的有用性和可读性必须坚持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价值。现在有些副刊在“休闲”的掩护下,泛滥文化轻浮。什么“美腿”、“丰唇”、“扮靓”,什么“美食”、“时尚”、“健身”都出版在副刊版面上。这些所谓的服务性文章,满足的只是少数人的感观需求,看不到副刊应有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美和审美都不可避免地依附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文化的发展是缓慢的,渐变式的,而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动荡、激烈的发展过程,社会文化、审美文化也都随之发生了剧烈变更。特别是现代消费文化带动下的审美文化冲破了传统审美的规定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审美文化,本文通过对传统审美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进行论述,揭开现代审美的功利化和商业化特征,以期为现代中国大众审美文化在全球村的历史条件下寻找本土语言。  相似文献   

12.
侯琰慧 《东南传播》2018,(7):122-124
中华诗词文化经历了三千余年的发展积淀,是现代社会无法企及的优秀文化遗产,诗词文化类电视节目一经推出便受到了观众热捧.与答题类的诗词文化节目不同,《经典咏流传》节目采取了音乐审美与文化审美相互融合的深度模式、与节目定位相得益彰的星素结合模式以及全方位的传播互动模式,同时精心选择具有普世性的节目文本、具有感染力的典型故事并进行有立意高度的审美鉴赏,不仅达到了文化和艺术的双重高度,也在号召受众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诗词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播与当代艺术状况--当代艺术模式转换的一种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德胜 《现代传播》2004,3(2):13-17
大众传播环境中 ,当代艺术模式转换已是显著的事实 ,具体表现为艺术与大众日常生活的广泛对话、大众的艺术接受由“阅读 /思考”形式转向“直观视听 /感知”的身体形式、技术材料和手段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明显强化、艺术的意识形态扩张力度愈益表面化等。同时 ,当代大众传播普遍参与大众日常生活、制约人的思想方式 ,又在当代审美文化层面制造了“传播假相”的弥漫 ,客观上导致了当代艺术选择的困难。对于大众传播环境中的当代艺术状况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研究需要从“展示性”、深度削平、艺术活动的流行性 /消费性与艺术批判性要求的矛盾、技术推动力四个方面加以深入关注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论图书馆建筑的人文内涵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图书馆,作为一座城市文化标志性的建筑,其人文内涵在于她是一个自然审美空间、文化审美空间,是交流的“平台”和文化活动的“舞台”。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既是文化的表现,也以文化为表现对象,文化从根本上决定着电视剧艺术的性质与特征。因此我们可以从审美文化类型上来理解与分析电视剧的类型.并探讨在三种审美文化博弈格局下电视剧艺术的价值定位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6.
张晶教授最新力作《偶然与永恒: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文艺美学的建构意义》(以下简称《偶然与永恒》)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当代文艺美学学科建构”走向历史的深化。“偶然”与“永恒”这组用来指称时间性的视角是审视并阐释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文艺美学建构意义久违且内在的深层需要,不仅是因为这一视角有助于回溯到文艺审美“当时的”体验性现场,复活审美感知的在场状态,更因为审美主体“内时间”意识的超越性,使得中华民族的美学精神得以在“现时的”价值观照下穿越时光,活在当下,通往未来。  相似文献   

17.
推销商品和服务是广告的初衷。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境况下,为了实现这一直接目的,广告动用了一切可能的手段,将“物的机能欲望的满足,视点的高度和谐,结构的精确合理,线形和色质的别致个性等,通过实质媒体(广告创意设计)渗透至人的感官,形成种种精神性效名”。(汤·狄龙《怎样创作广告》)为此,广告创作者基于对受众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彭文祥  张丁祺 《现代传播》2023,(12):101-109
作为民族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新兴艺术形式,VR艺术依凭技术赋能而具有沉浸、交互的鲜明特征。在当代中国的VR艺术创作中,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VR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另一方面,伴随现代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得以转换与表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VR艺术的相互成就中,借助沉浸、交互所蕴含的可供性和能产性,VR艺术创作在“审美转换”与“审美表征”两个层面呈现出审美表意实践的新特点和新风貌。VR艺术创作的探索、创新所寓含的审美现代性意义可为VR艺术发展乃至当代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商帮文化对浙西古建筑群审美文化影响深远。徽商、浙商对明清浙西的建筑审美影响也是颇大,了解商帮的起源、走向及商帮对明清浙西古建筑群的审美文化起到哪些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在明清时期浙西古建筑群的改变方向。  相似文献   

20.
高慧燃 《现代传播》2006,(5):133-135
传媒是文化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占据着文化产品的主导地位。同时,媒体成为当然的审美文化的传播者。但时下,媒体在其产品中,在为大众传播着审美文化的同时,也给大众注入了许多非审美或反审美的元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媒体人的素质良莠不齐,尤其是审美文化素质低下是主要原因。媒体教育必须重视对传媒人才的审美文化教育,提升其文化层次,使媒体人成为合格的文化使者,使媒体成为文化的首善之区,为净化我国的文化环境,创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