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基础性工作数据资料的汇交与整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据资料汇交与规范化整编对于促进数据的开放共享,发挥数据资源的最大价值,实现 国家科技投入的最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是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据资料尚未得到 有效的汇交与规范化整编。基于此,本文首先研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数据资料汇交与规范化整编的总体流程, 然后论述了数据汇交和规范化整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最后开展了数据资料汇交与规范化整编实践。本文的研究 思路对于国家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数据资料的汇交与规范化整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政策是保证科学数据有序汇交的前提。在调研国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构、学术期 刊机构、相关数据组织等三类机构的现有数据汇交政策,并对比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与我国科技部国家重点基 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的政策差异的基础上,指出国外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在数据 汇交政策制定、数据质量控制、数据产权保护、数据共享服务等6 个方面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科学数据是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重要内容.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对于推进山西省科学数据整合共享、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提高科学数据利用率和计划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山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通过制订数据汇交管理办法、建立数据汇交管理依托单位、将数据汇交融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流程、项目分类汇交和汇交数据的更新等5个方面,提出山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数据汇交管理工作的思路,最后对汇交材料的格式进行了设计,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学数据是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重要内容。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对于推进山西省科学数据整合共享、改 善科技创新环境、提高科学数据利用率和计划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山西省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 通过制订数据汇交管理办法、建立数据汇交管理依托单位、将数据汇交融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流程、项目分类汇交和汇 交数据的更新等5 个方面,提出山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数据汇交管理工作的思路,最后对汇交材料的格式进行了设计, 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阅读和现场调研等方式获取数据,然后分别从项目计划类型、资源类型和承担单位3个方面对全国 人口健康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科技资源汇交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人口健康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汇交开 展时间较早,但是汇交总体状况却不乐观,其中主要存在3个问题:政府宏观协调管理不足、科研工作者汇交积极性不 高及缺乏详尽细致的要求和标准。通过研究分析,提出构建人口健康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科技资源汇交和共享有效机制 的对策建议,供资源汇交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科学数据共享的推进,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汇交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本文基于实践,对已经 实施的973 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的进展进行阶段回顾,介绍了数据汇交在政策制定、汇交中心组建、组织实 施策略、汇交环境建设、数据接收管理及共享服务方面的具体做法和进展。并在此基础上,针对973 计划资源环境领域 项目数据汇交未来在其他领域的推广与汇交数据的深度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科学数据共享的推进,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汇交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本文基于实践,对已经实施的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的进展进行阶段回顾,介绍了数据汇交在政策制定、汇交中心组建、组织实施策略、汇交环境建设、数据接收管理及共享服务方面的具体做法和进展.并在此基础上,针对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未来在其他领域的推广与汇交数据的深度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数据汇交共享平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基础性专项工作产生了大量涉及多领域、涵盖多类型的数据资源,只有对这些数据资源进行汇交共 享,才能实现数据资源的增值,更好地支撑科技创新、国家战略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在充分分析科技基础性工作专 项数据资源跨领域性、类型复杂、分散性、异构性等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数据汇交共享平 台。该平台基于自下而上、逐步集成的数据组织框架,可有效实现面向多领域、多类型数据资源汇交共享,促进科技 基础性工作专项数据资源汇交共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时期科技资源配置的特点与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资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功能。本文分析了科技资源配置的内涵,从急点、难点、热点、痛点4个方面考察了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创新、统筹、投入、体制,提出了发展科学技术战略基点的改变,应调整国家科技计划的布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时期科技资源配置的特点与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资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功能.本文分析了科技资源配置的内涵,从急点、难点、热点、痛点4个方面考察了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创新、统筹、投入、体制,提出了发展科学技术战略基点的改变,应调整国家科技计划的布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首先简要介绍我国科技报告制度建设进展情况以及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从制度体系建设、基础条件建 设、平台建设、工作推进等4个方面系统阐述和分析山东省科技报告工作进展和成效,并指出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 问题。然后针对不足和问题,从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科学工作机制、加大培训力度 、建立质量控制和奖惩机制以 及强化超前意识等5 个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更好地改进和推进山东省科技报告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科技情报行业发展现状回顾与环境扫描,并在分析国内外智库发展的基础上, 提出新时期传统科 技情报机构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回归情报,聚焦科技,超越竞争”,只有从文献和信息服务向情报服务回归,完成从 事业单位到现代非营利组织的改革,从“ 事实库”走向“思想库”,最终建成新型的科技智库,才能更好地为科技创新 服务,为科技决策和公共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3.
对2010 年中国科技资源管理论坛进行综述,介绍我国科技条件资源管理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探讨“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条件资源管理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科技报告是宝贵的战略性科技资源,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美国最早建立科技 报告制度,并已建成世界最完善的科技报告体系。本文以美国科技报告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为例,从科技报告的体系门 类、法规制度、共享使用、服务模式、投入机制和产权保护等6 个方面,探讨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共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节选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财政部科文司司长赵路在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开通仪式上的重要讲话。万钢部长在讲话中回顾了我国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平台建设提出4项具体的工作要求。赵路司长在讲话中指出平台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最后提出平台建设的4项新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科技资源有效配置角度,探讨了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讨论了物质和信息资源有效管理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以及投入责任与绩效管理等关键性问题。并针对当前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现实和理论层面论证加强科技资源管理研究的必要性,对科技资源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从基本属性、管理方式、支撑手段和空间尺度4个唯独构建科技资源管理理论框架,并对科技资源管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进行了初步探讨。本研究可为科技资源管理理论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强调指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是关键,根本在人才。认为,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重大而 紧迫的任务,要把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最后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大力 加强科技人才工作。一是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二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完善 科技人才发展政策;三是组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四是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战略性资源的科技资源日益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和有力支撑,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构建科技资源共享的支撑体系更是科技资源共享这一复杂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对科技资源进行了界定,构建了科技资源共享的政府、网络、资金和人才支撑体系框架,并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为例对科技资源共享支撑体系所具有的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开放性系统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方法对浙江省11 个地市2001-2010 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与科技产出之间的关系进 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产出都存在正向影响关系,但影响程度则存在较大差异。因 此,针对不同地市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缩小各地市之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差异,推动浙江省科技 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