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科技类博物馆中的导览式学习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博物馆中开展的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对一项在南加州自然博物馆中开展的导览式学习的评估研究的改编与分析,从中学到对导览式学习开展研究和评估的方法。本文同时借鉴该研究中的建议,为改进科技类博物馆中的导览式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梳理不同情境理论中“情境”的概念,明确科技类博物馆学习情境的概念主体,剖析“情境”与科技类博物馆学习特征(基于实物的体验式学习/基于实践的探究式学习)的关系,分析科技类博物馆学习情境的基本依据与重要意义。最终明确科技类博物馆学习情境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科技类博物馆学习情境的营造模式:“情境-体验/探究-认知”,提出营造科技类博物馆学习情境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观众在博物馆中如何学习、学习效果如何评量等问题长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观众对话作为参观学习的体现,是探究博物馆学习过程的重要材料。基于此,苏·艾伦采用社会文化视角,透过参观过程中的观众对话寻找学习的证据。本文主要目的是介绍该研究的研究问题、研究发现、方法论框架、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国内博物馆观众研究领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实地参观是博物馆学习中的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形式。到科技博物馆实地参观,被许多中小学作为校内科学课学习的补充。美国研究人员以纽约市8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07—2012年学生去科技博物馆参观的情况和学生们在州级标准化测试中科学科目成绩数据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实地参观体验对于8年级学生的科学课成绩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西班牙裔学生和享受免费午餐的学生有更大影响。这一基于观众调查和大量数据分析的研究内容、数据分析过程及其研究结果等,对我国的相关研究及博物馆实践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观众在博物馆的学习具有主动性、偶发性、主观性和差异性的特征,这对展览策划和基于展览的教育活动的开发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其实,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大众,对博物馆的利用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参观,而是趋于深度学习、系统体验和个性定制。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博物馆基于展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讲解辅导,如何激发观众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习不止于好奇,如何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是讲解辅导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单一的讲解辅导会受限于人力资源而无法持续为观众提供服务,博物馆可以对照科学课程的标准和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要求,构建起包括讲解辅导、学习单、课程、深度看展品、介入式辅导、教育手册、语音导览、APP等在内的展览教育体系以提供观众多元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亲子家庭是博物馆观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场馆参观过程中的亲子对话有助于儿童科学、人文素养的提升。本文通过剖析上海自然博物馆“野孩子主题参观路线”的策划理念、开发流程、教学策略与应用效果,探讨了以促进亲子对话的产生为目的、以为家长提供支架为手段、形式上进行参观前中后一体化设计的博物馆亲子自助导览活动的策划模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运用引起了博物馆界的极大关注,一些博物馆正通过智能应用软件创新信息传播方式,为公众提供各种便捷服务,增强公众互动体验。本文以南通博物苑“掌上博物馆”项目为例,介绍了“掌上博物馆”建设的背景,并从组织策划、界面设计、内容构建、创新导览、测试修改等五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掌上博物馆”项目建设开发的实践过程与经验总结。其中,重点探讨了增强现实、自助导览、互动体验等应用引领下的博物馆导览手段的创新,最后对整个开发建设过程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学习的研究成果表明,展览除了可以通过自身的内容来对观众施加影响之外,环境设计也同样会对观众的参观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合理评估展览环境的效果、并针对性地发现环境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将有助于展览提升总体的教育效果和观众的参观体验。本文以2017—2018年间在山东博物馆所进行的一系列博物馆学习相关研究与展览评估实践为基础,从观众的注意力水平入手,计算展厅中各个区域的“吸引力”,进而实现对展览环境效果的评估。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展厅环境中的“展线”与“照明”设计,对观众的学习效果有潜在影响,值得引起博物馆在环境设计时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跟踪观察法和个人意义映射是目前西方博物馆学习研究者常用的调查方法。前者侧重记录观众的参观行为,后者记录观众在博物馆参观前后的智识变化。本文在分析两种方法的内容、目的、特点以及在博物馆学习研究中的应用范式的同时,依据山东大学博物馆学习项目组在山东博物馆展厅实施的调查,介绍这两种方法的操作流程、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举办科技类展览不仅要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更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并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本文在对伦敦设计博物馆“移居火星”特展展览主题、内容策划、形式设计与展览教育活动进行叙述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探究类展览以生活化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观众像科学家探究科学一样学习科学。展览还体现出“基于问题的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让观众思考人类太空探索活动的目的及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和检索相关文献,提出当前美国科技博物馆呈现几个值得关注的发展态势:与正规教育紧密结合、高度社会化、高度市场化、科学中心与传统博物馆相互借鉴相互融合、重视新技术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科技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对策:正视差异与差距,加快科技馆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和工业藏品的征集,提升科技博物馆的经营能力,实现我国科技博物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量化、质化内容分析方法,对国内外134所高校博物馆的空间分布、访客感知热点、大学/博物馆教育属性融合、休闲/教育社会功能、教育学习的情感体验影响因素等五方面进行分析。公众对国内外高校博物馆整体评价较高,其中,产生积极体验的影响因素,国内源于激发文化自信的身份认同,国外在于信息化完备、周边服务完善和感知自我社会地位提升;产生消极体验的影响因素,国内主要在于参观不便、展品管理不当、安全管理缺失和服务水准不足,国外则在于讲解服务不足、性价比低等。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editors of the recent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report Learning Science in Informal Environments: People, Places, and Pursuits discuss the report’s implications for museum professionals. The report is a synthesis of some 2,000 studies and evaluations of learning in non‐school settings such as museums. Here we focus on three specific topics discussed in the full report, which we see a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museum professionals. These are: 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and studying science learning experiences; cultural diversity as an integral resource for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of learning. Many museums include “learning” among their goals and many researchers concern themselves with how museums and other settings can be organized to support learning. Yet this wealth of research is rarely brought into focus and offered as guidance to the museum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4.
Science museums play a role in creating visitor experiences that relate to contemporary issues in science, and in linking audiences to the scientific enterprise and the community of scientists. In the Portal to the Public approach, science researchers are trained by museum educators with experience in inquiry‐based learning, and are then given opportunities to translate their current research for museum audiences. Portal to the Public offers one solution to museums seeking to sustain a commitment to delivering experiences that reflect the dynamic pace of research, and the need to connect local communities to scientific research occurring in their midst.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本学术游记和随笔集,《域外博物馆印象》作者通过参观、考察众多的域外博物馆,从四个维度展现了自己的学术收获:以中国科普事业领导者的视角,对中国的科技馆事业建设发展予以指导;以科学传播理论研究学者的视角,探讨科学博物馆的发展规律;以中国科学博物馆行业引领者的视角,思考科学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以科学博物馆忠实粉丝的视角,归纳科学博物馆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6.
Studies exploring very young children visiting museums and art galleries are few.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 about museum and gallery visitors explores family group interaction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involving three‐ and four‐year‐old children visiting an art exhibition in a national museum on more than one occasion. The children's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about being a museum visitor and exhibitor indicates their ability to develop an appreciation of art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urposes of museums and art galleries.  相似文献   

17.
目前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覆盖的主要学龄段集中于小学阶段,高中生受众较少。科技博物馆如何加强与高中学校的合作,吸引高中生参与馆内教育活动,发挥自身教育职能,成为科技博物馆面临的一大挑战。通过梳理国内外案例,笔者认为科技博物馆在升学和就业上能够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助力高中生未来发展,并且总结归纳得出四种服务于高中生未来发展的馆校合作新方式:到馆实习型;动手实验型;专业研究型;课程资源型。最后,本文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科技博物馆高中学段馆校合作现状,提出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培育具有卓越特性的科技馆群体是促进科技馆建设质量整体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对国内外博物馆领域追求卓越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整体概述,重点梳理卓越绩效模式在欧洲博物馆的应用,以及美国博物馆联盟卓越认证的进程。结合国外科技馆追求卓越的实践经验,厘清卓越科技馆的内涵外延,有助于在现有的科技馆评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卓越科技馆评估路径,为培育卓越的科技馆群体,促进现代科技馆体系更高层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