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在期刊数字化条件下,编辑面临着在编辑理念与素质、编辑业务与流程、编辑技术与方式等方面转型的挑战.数字期刊重组和期刊编排集约化运作是编辑转型的重要动因,而编辑转型是数字化期刊发展与完善的可靠保证.编辑转型的实现依赖于期刊组织创新及期刊体制机制的转换,以及数字期刊与传统期刊编辑理念的融合创新和编辑业务流程的整合,也依赖于数字期刊技术的进步,以及数字期刊编辑运作、产品制造和表达等技术标准的规范和统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出版业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军队期刊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已成为其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军队后勤期刊的数字化、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面对信息化、数字化的挑战,军队后勤期刊编辑需具备品牌观念、专题策划能力,并不断提高网络素质。军队后勤期刊要以吸收人才、稳定人才和编辑人员的培训交流为重点,不断加强军队后勤期刊编辑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出版业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军队期刊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已成为其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军队后勤期刊的数字化、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面对信息化、数字化的挑战,军队后勤期刊编辑需具备品牌观念、专题策划能力,并不断提高网络素质.军队后勤期刊要以吸收人才、稳定人才和编辑人员的培训交流为重点,不断加强军队后勤期刊编辑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作为我国期刊出版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转型是发展必然趋势。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如何迅速调整知识结构,积极转变工作方式,以适应期刊数字化转型需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对编辑提出的挑战及编辑的应对措施,为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数字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出版正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探索前行。承担着出版物策划、设计和加工制作职责的编辑也必须转型。编辑的数字化转型涉及编辑思维和编辑加工两方面内容,编辑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吴颖 《新闻前哨》2021,(2):103-10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期刊出版工作基本已经告别了传统的纸质工作时代,逐渐地实现了期刊的数字化建设。而且随着各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在线阅读也成为了当下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期刊编辑的社会职能和角色的定位也逐渐地发生了变化。笔者结合数字化时代期刊编辑的实际工作情况,分析期刊编辑在期刊数字化时代职能的变化和编辑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为期刊编辑的发展寻求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陈卉 《新闻前哨》2013,(9):23-24
新闻出版总署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期刊编辑培训"不久前在北京举行,来自新华社、北京广播电视报、中国新闻周刊、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北京印刷学院等业界及学界的专家,围绕新媒体环境下的学术期刊经营与管理实践、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新闻人价值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专家们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学术期刊编辑应深入思考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积极的态度、稳妥的步伐应对数字化的挑战,通过加快学术期刊出版和传播的数字化、国际化步伐,全面提升学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我国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期刊的舞台上占据更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行业期刊新媒体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养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行业期刊新媒体特殊性、行业期刊新媒体编辑在转型中遇到的挑战、存在的误区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探索行业期刊新媒体编辑应如何加强自身修养,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龙源期刊网自2005年起,连续8年发布中文期刊海内外网络传播TOP100排行榜单,以及3000种主要期刊海内外在线传播的TOP100栏目、TOP100文章、海内外访客地区分布等专业项目。2012年还特别增加了与三大运营商合作的龙源期刊移动阅读TOP100期刊、APP应用商店龙源期刊TOP100、龙源手机网移动阅读TOP100期刊等三个新设项目数据的发布。认真分析这些专业数据,寻找期刊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和受众数字化阅读的基本特点,把握大众阅读方式的演变态势和期刊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趋向,对于我国期刊产业的内容生产、编辑业务的改进,期刊品牌的塑造与传播,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提升,以及期刊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等,都  相似文献   

10.
龙源期刊网自2005年起,连续8年发布中文期刊海内外网络传播TOP100排行榜单,以及3000种主要期刊海内外在线传播的TOP100栏目、TOP 100文章、海内外访客地区分布等专业项目.2012年还特别增加了与三大运营商合作的龙源期刊移动阅读TOP100期刊、APP应用商店龙源期刊TOP100、龙源手机网移动阅读TOP100期刊等三个新设项目数据的发布.认真分析这些专业数据,寻找期刊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和受众数字化阅读的基本特点,把握大众阅读方式的演变态势和期刊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趋向,对于我国期刊产业的内容生产、编辑业务的改进,期刊品牌的塑造与传播,期刊网络传播影响力的提升,以及期刊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湛江 《今传媒》2016,(11):119-120
2010年以来,随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专业学科发展迅速,期刊转型不断被提及,期刊数据库地位越发凸显,促使了国际期刊和出版集团跨界而入,期刊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的期刊编辑应不断增强编辑出版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打造编辑出版的硬功夫;还应提升适应新时期的软实力,如计算机网络技术、期刊经营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本领等,以便在新时期更好地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2.
郑立新 《出版参考》2014,(10):11-12
正这次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主要建设的软件系统包括资源加工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协同编辑系统和发布系统四大模块。由于协同编辑系统涉及编辑的参与配合,涉及编辑工作流程的再造以及编辑工作习惯的改变,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这次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中难度最大的一个子项目。本文结合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下简称中少总社)全媒体出版平台实施经验,从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规划、协同编辑系统软件的选择、项目组织管理、项目需求调研、编辑流程的规范化等几个方面简单地谈谈协同编辑系统实施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期刊社在全媒体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出版编辑能力是期刊社的核心,数字出版是信息传播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在出版中密切结合了数字技术,也是期刊社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探究编辑能力的概念,分析如何实现全媒体发展背景下传统期刊社中编辑能力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显而易见的,而编辑的数字化转型又是出版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其核心在于编辑自身意识形态的转变。编辑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大体上可分为两方面:一是编辑出版技能的转型,二是编辑媒介素养的转型,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革新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期刊编辑是为读者服务的,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要,使期刊编辑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型,以更好地贴近读者。对于读者来说,期刊编辑角色要从"老师"变为"朋友",从"中介者"变为"分享者",从"幕后"走向"台前",以更加人性、平等、开放、个性的编辑风格来适应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期刊编辑的形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从总体上来看,期刊编辑工作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本文以期刊编辑工作数字化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所出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我国期刊编辑工作数字化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为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编辑的重新定位与新形势、新要求面前编辑对出版规律以及自身角色的认识密切相关。文章从如何理解编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入手,分析了编辑应实现三大转型,进而指出编辑转型后,编辑部门应发挥五大"中心"的职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与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整个传媒环境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期刊编辑作为制造信息的主体,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成为了新媒体时代急需转型的主要群体。新媒体时代对期刊编辑遇的数字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期刊编辑转换角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说明了期刊编辑急需重审自己的工作重点与角色定位,该群体应积极从个人的思想力、经营力、创造力、编辑力四个方面转型,从传统的单纯性编辑身份转型为全新的新媒体时代的全媒体编辑。  相似文献   

19.
期刊数字化数据存在着较严重的文件质量问题,同时存在保存机制缺陷.针对数字化文件来源与制成对其文件质量的影响,期刊编辑应发挥职业特点,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提高数字化文件质量,并选择适当的文件格式,采用异地迁移保存方法,维护科技期刊原始数字化数据长期保存安全性和再利用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期刊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期刊发展的主导性趋势.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数字阅读影响力国内期刊TOP100排行榜和国内期刊阅读文章TOP100排行榜,从两个纬度展示了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很多趋势和特征,如实用性和专业性强的期刊更受欢迎,阅读主题细分、用户分层已成期刊数字化阅读的趋势,以及阅读内容创作时间呈现就近性特征等.这些趋势和特征,既是未来期刊数字化转型内容生产的重心,也是未来期刊内容生产再造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