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船舶集团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现状调查、修复难点分析,按照档案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结合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的特性和特点,提出了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修复技术路径,围绕去污、字迹加固、纸张去酸、纸张加固等环节展开一系列修复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办公自动化的逐步推行,尤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对传统的底图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图纸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契机。一、底图档案的形成及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中,图纸通常分为底图和蓝图两种形式,底图所用的纸张是一种通称为硫酸纸的透明纸,它经过硫酸、甘油等特殊制作后变得透明,可以直接放在原稿上描出来,并可晒成蓝图。传统意义的底图是依据白图用描图纸和墨线描绘的方法绘制而成,而现在通常直接用计算机绘制出设计图样作为工厂科研、生产的技术指导文件。  相似文献   

3.
底图档案不同于其他纸质载体档案,底图幅面大、数量多、利用率高.近年来,科研生产任务越来越繁重,图纸文件增长速度逐年提高,底图档案的更改多而且必须受控,底图档案投产利用时需晒蓝图.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效率低下,底图档案数字化处理以后,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可提高工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使档案员从抽图、更改、晒图中得以解脱. 一、底图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 底图档案数字化以后,具备以下优点: 1.改进底图档案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底图档案数字化后,用户查阅、制作图纸更为方便,因为信息保存在服务器中,用户经过授权可以查阅,利用档案将不受时空限制,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魏颖  郭雅 《兰台内外》2011,(6):39-39
科技档案是我院档案的主体,底图档案是科技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底图作为图形文件是科研设计的成果和结晶,具有法律凭证效力。底图与蓝图不同,它既不能折叠,也不宜装订。因此,对底图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档案馆研究的“破损单页双面字档案、底图档案修复加固技术”,于1998年开始研究,2001年被确立为国家档案局科研项目,2002年11月2日通过国家档案局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解决了多年来用传统手工方式无法修复单页双面字脆变档案、碎片档案及底图档案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级各类馆(室)藏档案不断丰富,破损档案的数量和类型也随之增加,传统手工保护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档案保护工作的需要,特别是档案的消毒、破损的单页双面字档案和底图档案修复等,还没有比较理想的方法。沈阳市档案馆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档案保护工作的实际,研制开发了破损单页双面字、底图档案修复加固技术等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为解决档案保护工作的一些难题,找到了办法,开辟了新路。沈阳市档案馆研究的“破损单页双面字档案、底图档案修复加固技术”,是针对传统手工操作无法修复的单页双面…  相似文献   

7.
科技档案是企业档案的主体,而底图档案是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底图档案管理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底图是蓝图的母图。蓝图需直接提供给建设单位,是工程项目有序进行建设并指导现场施工的重要依据。底图是设计技术成果的存在形式,是设计单位对外提供设计产品和进行技术转让、技术交流的重要技术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8.
刘晓静 《档案》2014,(9):60-61
正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修改、补充、完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管理规范,各企业在此规范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工程底图作为设计单位的重要"产品"和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它所具有的原始性、完整性、权威性是其他工程档案无法替代的。但从目前情况看,在工程底图扫描和数字化建档过程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解决。一、工程底图数字化的意义工程底图是整个工程档案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一、建筑设计底图档案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建筑设计底图档案是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设计文件.与其他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相比,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利用的频繁性.  相似文献   

10.
1.底图档案保管装具现状。档案装具是保护存放档案基本的用具,基本要求是坚固耐久、经济实用、方便管理,充分利用库房面积。目前,档案部门使用较多的装具有:移动式密集架、电动式密集架、档案固定架、九节柜、二节柜、大立柜式文件柜等。而底图的存放大多采用平放、卷放、筒放等保管方式,这些保存方式存在的问题如:占地面积大、库存量小、抽配图困难等不利于底图保管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图书”一词起源较早,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目前可以确证的是它出现于西汉初期。“图书”由单音词“图”与“书”组成,“书”的本义指“书写记录之物”,“图”本义指“地图档案”,二者均有档案之义。本文对出现“图书”一词的早期文献及其版本进行考辩,并对其组成意义进行分析,认为“图书”一词的原始含义为“图籍档案”。  相似文献   

12.
none 《文物保护研究》2013,58(1):77-86
Abstract

Parchment is produced by processing the dermal layer of animal hide through limited mechanical and chemical treatment and then drying it under tension. The weak condition of many historical objects made of this material is caused by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mechanical degradation. Repairing these objects by filling gaps with parchment or paper patches may be inadvisable, due to important differences in intrinsic strength, which can create tensions between old and new materials. Alternative filling methods may be used, consist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in the form of a powder or a suspension, used to create a solid sheet of reconstituted parchment. The solids may consist of any kind of collagenous material (powdered parchment or hide, gelatin), paper or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Published methods describe preliminary treatments (e.g.relaxation), application media (water, solvents, additives), use of additional consolidating membranes (Japanese paper, goldbeater's skin), use of adhesives for pasting and surface consolidation purposes, preparation of mechanically isotropic templates for infills and tinting with synthetic dyes. 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methods confirms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chieved in these infills, such as tensile strength and elasticity, as well as their reproducibility, are acceptable for application in conservatio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战英 《山东档案》2020,(1):15-18
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衡量利用效果优劣的标准在于利用需求是否得到充分满足.利用需求本身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和层次性,本文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档案利用需求划分为实证需求、数据需求、知识需求、决策需求、文化需求五个层面,并对其特性进行了逐一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构建以利用需求为中心,以数字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档案数据信息库、档案知识信息库、档案决策信息库和档案文化信息库为依托的个性化、便捷化和精准化档案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无碳复写纸档案耐久性与原纸、微胶囊、显色剂等主要组成成份的性质和保存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影响无碳复写纸档案耐久性的原纸、微胶囊、显色剂等内在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斌  魏扣  郝琦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5):118-124
[目的/意义]构建面向决策的档案知识库可以深层次开发利用档案,发挥档案知识价值效用,深化档案的资政服务作用。[方法/过程]分析档案知识库构建的理念、原则和目标,将档案知识库的构建过程划分为知识单元的准备、知识单元的描述与揭示、知识单元的再组织以及知识单元的评价和存储等4个阶段。[结果/结论]最终提出档案知识库系统的系统结构,详细解释该结构的4个关键组成部分以及档案知识库的6个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16.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整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是网络档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资源整合视角审视网络档案教学,分析网络档案教学资源整合的意义,并对当前网络档案教学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基于已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preservation state of parchment primarily depends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collagen fibre network, which in turn is responsible for optical anisotropy, i.e. birefringence. Polarised light microscopy can therefore be used as a non-invasive technique that allows recording of birefringence distribution in the parchment, which directly relates to stress–strain distribution. Using samples from diverse sources (commercial parchment, parchment used by restorers for book binding, and parchment fabricated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capability of polarised light microscopy for various diagnostics. We performed, for in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gelatinised regions, layered or ?brous regions in parchment cross section,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parchment fat content (lipids), observation of stress-induced patterns resulting from tensile tests, and observation of water diffusion. These proof-of-principle experiments extend the capability of polarised light microscopy far beyond its common use and open the path to its deployment in conserva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18.
知识工程为知识时代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技术,而既有档案服务平台为档案知识服务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本研究以二者间关系及融合机制为基础,探索知识工程视角下档案知识服务的模式与机理。首先,本文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在概述档案知识工程研究体系的基础上,选取“理论支持”“政策依据”“技术基础”等十二个项目对档案知识工程、数字档案馆、智慧档案馆及档案知识库的属性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借助理论建模方法梳理了融合视角下档案知识服务的模式及机制,从档案数据治理与共享、软硬件优势互补、资源与服务整合三个方面阐述了档案知识工程与档案服务平台间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9.
齐文台  荆涛  李嵋  徐华 《档案学研究》2019,33(5):120-126
应用数字技术对馆藏破损照片档案进行修复,具有保护原档、修复效率高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国内档案馆破损照片档案修复现状的调研,提出了数字修复的基本原则、等级评价系统和工作流程,并对修复件的真实性、法律效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者的身份转变给档案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原有评估体系上进一步丰富与完善。针对档案机构的现状与未来管理的需要,本文介绍了职业认同调查,并论述实施该调查工作的必要性;结合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对实施档案工作者职业认同调查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