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述图书馆古籍保护的历史机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叙述中华古籍遗产的概貌和古籍保护的严峻形势,阐述《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后全国古籍保护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阐述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开展后图书馆古籍工作的历史机遇和使命。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籍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政府对古籍保护非常重视,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启动“中华再造善本工程”。2005年春天,文化部、财政部又启动“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2008年伊始,国务院批准颁布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三项措施的实施对古籍保护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此,我们采访了来鲁给“第三期全国古籍鉴定与保护高级研修班”讲学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李致忠先生。  相似文献   

3.
文献保护与国家级古籍保护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单位之一,国家图书馆建立了国内首家国家级古籍保护实验室,并陆续配备了先进的科研设备与专业的保护人才专门从事文献保护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论文详细介绍古籍保护实验室的建设与现状,并对实验室的未来进行展望和规划。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云南省建构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古籍保护体系,即省、州(市)、县成立了相应的古籍保护机构;依靠自身的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力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根据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收藏丰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彝文古籍、藏文古籍、傣文古籍和东巴古籍的修复工作,在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同时也培养了一支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的人才队伍;积极开展古籍的数字化建设和整理出版,一批珍贵古籍和拓片数据库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围绕寺庙和民间少数民族古籍的普查登记、少数民族古籍修复,论文认为古籍保护涉及多学科知识,应尽快开展古籍保护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5.
《北京图书馆馆刊》2014,(5):104-112
2007年 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对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提出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全面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和古籍数字资源库;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分析中国古籍保护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主张从古籍三种基本价值属性出发,有意识地构建中华古籍层级保护体系:在文物价值层面,对古籍实体实施文物级别的原生性保护;在学术价值层面,对古籍内容实施再生性保护;在艺术价值层面,对古籍版刻工艺、修复技术、鉴赏方法等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提出了创建"国家古籍文物馆"和"国家古籍版本数据中心"等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7.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高校系统在古籍特藏普查登记、保藏条件改善、抢救修复、再生性保护、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时代推动高校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化与发展,要进一步扎实做好古籍保护基础性工作、加强古籍数字化和影印出版、加强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古籍的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2):107-111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没有专项经费的情况下,探寻出一条符合馆情的古籍保护之路,在海外古文献回归、馆藏古籍再生性保护和馆藏古籍原生性保护等方面取得了很好成绩。这是图书馆古籍部全体业务人员齐心协力勇于担当的体现;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推行精细化规范管理的结果。建议在未来的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中,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应完善顶层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将国家项目与各馆古籍保护业务给予协同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津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几则实例,回顾该馆古籍保存保护工作的过往,文末提出在国家顺利实施"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的今天,共同展望未来、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0.
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四川省建设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四川省古籍保护单位、四川省古籍保护站四级分级保护体系。文章以四川省各级古籍保护单位申报命名制为例,通过对分级保护体系的构成、分级保护单位评审机制及评审效果等进行对比研究,梳理四川省在古籍分级保护方面的实践和成果,提出进一步推进古籍分级保护的建议,为后续古籍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建立古籍保护实验室,开展各种基础研究和保护技术研究可以促进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科学化发展。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国内各图书馆已普遍认识到古籍保护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但目前仅有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专门的古籍保护实验室,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我国古籍保护事业要实现科学化发展,各实验室要发挥各自专长、深入开展研究,注重实际应用、促进成果转化,加强交流合作、推动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基本完成,“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项目将转入协会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工作。本文回顾“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项目流程,剖析活动典型案例,探讨引入社会力量助力古籍保护工作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启动,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关注。笔者近年来多次参加古籍保护培训班的学习,结合培训实践并做了相关文献调查,总结出古籍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及古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为今后古籍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15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结合本馆业务需求在馆藏古籍保护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根据经验,我们提出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应当遵循3项原则: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推行的业务不交叉;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古籍工作现实,推进古籍保护业务的开展;调动高校图书馆古籍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广泛参与,早出成果。高校古籍保护中心成立之初应当尽快推进各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提倡联合协作,整理编辑出版《全国高校图书馆所藏未刊善本古文献丛刊》;推动各高校利用馆藏古籍开展协同服务教育教学;组织研发适用于各馆实际业务需求的“高校古籍资源服务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古籍数字化能够有效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建设“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首次写入国家五年发展规划,这是解决古籍数字化现存问题的良好契机.应利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各类古籍收藏机构已有的古籍数字化成果,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为依托,统筹规划,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建设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保障国家文化安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16.
古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同时也因其不可再生而弥足珍贵。为更好地了解我国现存古籍的保护状况、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管理,我国于2007年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17.
近代公共图书馆古籍服务思想、公共图书馆职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无一不表明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的重要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公共图书馆应在坚持古籍保护的同时,充分利用古籍保护成果,大力开展古籍阅览、整理开发与学术研究等服务,在合理使用中积极实现古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向阳 《云南档案》2018,(12):59-61
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许多古籍,它们不仅是历朝历代历史的记录,还是伟大人民智慧的结晶。古籍的保护历来都是文化保护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古籍合理妥善的保存起来,成为摆在管理员面前的棘手问题。新型保护技术的采用,可以在最大限度降低古籍保存成本,提高古籍的保存年限,这为古籍保护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以及同古籍保护相关的文物、图书馆、档案、史志、宗教事务等法律法规,对古籍保护立法的合法性作出了分析,对古籍立法可能从其他法规借鉴和区别之处作了辨析,并特别就文化主管部门和公共图书馆在古籍立法中的地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实施以来,我国古籍保护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日益突显,古籍保护的学科建设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就学界关注的“古籍保护应独立成学”“古籍保护的学科归属”等问题,提出我国古籍保护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而阐释古籍保护的研究对象、研究类型和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学科性质和定义等基础理论问题。在借鉴欧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古籍保护教育的培养目标、方式、研究方向划分、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关于古籍保护学的学科地位问题,认为近期需要大力建设古籍保护的二级学科,远期规划应于新增学科门类“文化遗产保护”之下,将“古籍保护”设为一级学科,其下再设“古籍保护学”“古籍鉴定编目”“古籍保藏修复”“古籍再生传播”四个二级学科。此远期愿景较目前而言跨度较大,实现难度也很高,若能付诸实际,将带来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的深刻变革。图1。表1。参考文献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