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高图书质量必须从出版全流程来综合考虑,而实行项目负责制是对出版全流程进行监督、控制的有效手段。一、项目负责制对选题质量的监督、调控作用选题质量是图书质量的关键,高质量的选题往往需要编辑提前参与策划。图书选题又是多种多样的,每个编辑不可能是"通才",只有实行项目负责制,使每个编辑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选定相关的学科领域,有针对性地搜集、了解相关信息,才可能策划出真正切合实际的、高质量的选题。选题拟定以后,作者的创作能否实现编辑意图至关重要。实践中,有许多好选题由于作者创作未能实现编辑意图,…  相似文献   

2.
策划就是计划、打算,就是筹划、谋划。对出版社而言,策划就是对重要出版活动的筹划,它包括选题策划、市场营销策划、宣传策划等。成功的策划,有助于提高选题质量和出版物质量,有助于创造销售机会,也有助于塑造出版社的整体形象。策划活动已日益为各出版社所重视。比如选题策划,各出版社或已设立了项目策划编辑部,执行选题策划功能,或赋予了编辑室或编辑人员选题策划的权限。再如营销策划,各出版社或设有与发行部平行的营销策划部,或在发行部下设立营销策划中心,或在发行部配备营销策划人员。显然,大多数出版社都将策划活动分散…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组稿与审稿在因特网上的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地球科学》编辑部的实际工作,阐述科技期刊利用因特网策划选题、组织稿件的方法及网上审稿的实现过程和方法。利用网上审稿可大大缩短科技期刊的稿件周转流程,从而可提高稿件的质量和刊物质量,有利于科技期刊面向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的选题是编辑部一个重要环节,探讨了科技期刊编辑在选题时不容忽视的几项原则科学性,创新性,导向性和双效益性.这些原则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强化编辑在选题时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张婕蕾 《东南传播》2012,(6):134-135
图书选题策划是出版流程中的基础环节,策划编辑的文化力决定了选题的价值取向。在注重文化建设的今天,编辑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力,本文从策划编辑编辑文化力的内涵,编辑文化力在选题策划中的意义,以及提高图书出版质量途径三个方面来谈选题策划与编辑文化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郭华  李维东 《编辑科技》2000,12(2):44-46
科技期刊的选题是编辑部一个重要环节,探讨了科技期刊编辑在选题时不容忽视的几项原则:科学性,创新性,导向性和双效益性.这些原则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强化编辑在选题时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选题,按字面意义,就是选定的题目。对期刊编辑来说,选题也是对杂志文稿的选择。每一期杂志包括哪些选题,实际上反映了这期杂志的内容。杂志选题主要包括选题计划、选题的原则和选题的依据几个部分。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军队期刊选题谈点浅显看法。选题计划选题计划是直接渊源于杂志编辑部的方针任务与总体编辑构思的产物,每期杂志出版前,事先都有个选题计划,它是一期杂志内容的总体设计。选题计划是否得当,关系到能否正确贯彻编辑方针、保证杂志质量、满足读者需要、发挥编辑全体人员主动性的重要问题。选题计划,是杂志编辑工作过程的…  相似文献   

8.
图书选题策划方案基本确定后,在组稿环节,编辑引导并干预作者写作是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最重要的表现之一。从作者接受写作邀请至书稿最终完成,编辑必须与作者进行适时、全面而深入的沟通,这样一方面有助于使作者透彻理解拟实施选题的总体构想与具体要求,更好地实现编辑的选题策划意图。按时、优质、高效地完成组稿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交流中深化选题思想,提升图书质量,为读者奉献精品图书,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组搞与审稿在因特网上的实现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结合《地球科学》编辑部的实际工作,阐述科技期刊利用因特网策划选题,组织搞件的方法及网上审稿的实现过程和方法,利用网上审稿可大大缩短科技期刊的入件周转流程,从而可提高稿件的质量和刊物质量,有利于科技期刊面向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静  刘冰 《编辑学报》2016,28(1):95-97
科技期刊的发展与编辑的能力密切相关,青年编辑的业务能力更是期刊质量的重要支撑.掌握青年编辑人才的培养原则,将短期培养与长远培养相结合,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养,方能促进青年编辑的快速成长.青年编辑的成长依赖于编辑部内部环境与自我努力的结合程度,编辑部只有为青年编辑搭建个人成长的舞台,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结合编辑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期刊和个人的协调、全面发展.开展选题策划、承担编辑学项目、参与社会活动等都是提高青年编辑综合能力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编辑的价值及其业务拓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瑞 《编辑学报》2011,23(5):455-456
针对目前编辑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不高,以及很多编辑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迷茫和厌倦等现状,分析编辑价值的挖掘及编辑的努力方向,认为编辑应该从以往的“编校稿件”为主要职责转变为更新的编辑职责定位。详细总结了编辑的业务流程,提出了编辑为推动和促进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可以拓展的8种业务。  相似文献   

12.
论书刊出版的编校分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汪碧蓉  杜玉环 《编辑学报》2002,14(5):365-367
从界定编辑与校对的职责出发,阐述编校分开的出版工作模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版成本,是书刊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由于书刊出版单位管理体制和市场方面的原因,部分期刊出版单位采取编校合一的出版工作模式仍具有合理性.从长远看,编校分工将不局限在书刊出版单位内部,而是在社会范围内实现.  相似文献   

13.
编辑加工中思维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编辑的思维活动集中体现在编辑对稿件的加工过程中.思维是编辑加工过程中最高层次的心理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再创造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动势.从思维活动的观点来研究和审视编辑工作方法,探求对编辑工作方法的理性认识.记忆是编辑加工中思维活动的基础,经验是一种催化剂.编辑加工方法的基础性、延伸性和指导性决定了其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编辑加工中的思维活动,目的在于探索,在于研究出一种合理的思维模式,应用于并指导编辑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4.
目前,方正云服务平台已在我国期刊的排版软件中占据一席之地.通过实践和调研,总结基于方正云服务平台的编排模式,将其分为4类,这4类编排模式下的人员配置、适用范围各有不同并且各有优劣.新模式下编辑和制排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通过改进和优化出版流程可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利用该平台,从而减少工作量,提高编辑工作弹性.以《电力自动化设备》为例,根据其办刊特点选择适宜的编排模式,通过不断尝试和总结,改进和优化出版流程,并从编辑部、作者、平台3个层面分别探讨了改进和优化出版流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以期为不同期刊编辑部使用该平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科技编辑与作者间的矛盾及其化解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周洁  王昕 《编辑学报》2010,22(1):10-12
科技编辑和作者始终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审稿过程中,稿件的采用与否往往是矛盾的焦点,录用稿件能否尽快刊登是矛盾的另一表现形式;编稿过程中,作者与科技编辑在作者专才与编辑通才、行业习惯与编辑规范、内容完整与信息冗余等方面存在矛盾。分析矛盾的特点及产生根源,进而发现编辑和作者二者的共同目的均是高质量科技论文更好地出版,矛盾的产生、消除恰恰促进这一过程的发展。从充分尊重作者、重视沟通技巧、积极运用新技术、提高编稿能力、增强专业素质等5个方面给出解决矛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在编辑加工中体现科技编辑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方华 《编辑学报》2008,20(5):404-405
科技编辑的编辑加工责任包括文法修辞与规范化加工、发现并修正作者在学术层面疏失2部分内容.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探讨科技编辑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胡春雨 《编辑学报》2013,25(5):464-465
针对编校过程中因无编辑署名致作者查稿出现兜圈子、扯皮的现象,提出在文稿的编校过程中编辑也应当署名。认为编辑署名具有增进与作者的相互尊重、担负编辑应有责任、发挥编辑能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曹娟 《编辑学报》2011,23(4):300-302
从编者的角色定位以及在编辑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出发,倡导用编者的服务意识和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平等、公正和理性地化解编辑过程中与利益关系人的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的交流模式,把理性、理解、服务、公开与公正贯穿于编辑活动过程的每个细节,营建编者与作者、编者与审稿者的紧密合作关系,共同维护期刊的品位和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评价Wikipedia中作者的可信度。[方法/过程] 将Wikipedia中作者与词条的编辑关系表示成一个带权值的有向双模网络图,通过对该网络图的全面分析,构建一个新的作者信任评价算法。该算法将作者信任值按类划分,并综合每个类下作者的相对编辑量、编辑错误因子和词条网络簇合系数等因素。[结果/结论] 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很好地区分作者在不同类下的信任情况并识别具体类别中的高信任作者和低信任作者。  相似文献   

20.
盛杰  赵鸥  徐红星  陈燕  罗晓庆 《编辑学报》2012,24(5):484-485
网络采编平台的应用和推广对编作主体的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基于网络采编和传统采编技术的差异性,采用心理学应激理论,对编作主体在使用新采编技术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探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索编作主体应激反应对新时期编作关系及采编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推广网络采编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