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中国药科大学期刊编辑部各期刊发展水平和青年编辑成长中存在的"马太效应"的展示,探讨影响青年编辑成长的期刊平台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文章认为好的平台可以为青年编辑提供成长的动力和空间;反之,青年编辑的发展则受限。期刊负责人应从办刊思路着手,积极创设优良的期刊平台,在提升期刊发展水平的同时,有效促进青年编辑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李二斌  宋雪飞  刘浩 《编辑学报》2013,25(6):601-603
青年编辑是科研期刊编辑部的新鲜血液。进入编辑部以后,首先应该找准人生定位,从合格编辑做起,努力成为优秀编辑或成功编辑。其次,工作中应注意营造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成才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应自觉远离不良习惯和工作作风。第四,由适应阶段,到成长阶段,再到成熟阶段,努力成才,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3.
科技学术期刊青年编辑培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雅意  黄锋  辛亮 《编辑学报》2016,28(5):507-508
针对新时期科技学术期刊青年编辑成长的心路历程,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即新奇阶段、功利阶段、责任阶段和兴趣阶段.根据编辑部人才培养实践及青年编辑成长体会,探讨新时期青年编辑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培养适应高素质青年编辑人才以保证科技期刊的长久发展,已经成为众多编辑部的核心工作之一.笔者结合20余年来培养、带教青年中西医专兼职编辑人员的体会,试述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金琦  李静  王书亚  魏玫玫 《编辑学报》2018,30(4):429-431
青年编辑是传承技艺、推动未来科技期刊发展的主力军,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青年编辑队伍是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笔者从青年编辑的自我成长、责任担当、居安思危和厚积薄发几个方面分析我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成长之路以及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青 《出版广角》2021,(4):48-50
参加编辑技能大赛是青年编辑接受继续教育的形式之一,有利于磨炼和提升青年编辑的业务能力,促进青年编辑的职业成长.目前,期刊编辑技能大赛的比赛形式主要有单一型和复合型两种,前者主要考查编辑的语言文字功底和对编辑出版知识的掌握,后者重在考查编辑的综合业务能力与个人素质.参赛前,青年编辑应认真做好赛前准备,出版单位应重视动员组织工作,赛事主办方应进一步优化比赛形式与内容,通过编辑技能大赛促进青年编辑成长,展现编辑的精神风貌和个人风采,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只有建设一流的编辑团队,才能办出一流的期刊.文章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部为例,介绍其培养医学期刊编辑能力的做法与经验,把编辑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作为目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条件,坚持"人才强刊"理念,坚持"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把培养"科学编辑"作为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把集体学习和数字化技术作为提升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坚持把国际化视野作为提升编辑能力的重要任务,助推青年编辑的能力提升.旨在为医学期刊编辑部培养人才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丁佐奇  郑晓南 《编辑学报》2014,26(4):377-379
以《中国天然药物》为例,探讨青年编辑如何在工作实践基础上,依托期刊发展平台,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包括:依托期刊国际化平台,提高英语水平,拓宽知识面;通过定期组稿和召开学术会议,培养跟踪学科前沿的能力;借助期刊主办大型学术活动,锻炼组织沟通能力;以给编委提供检索情报为契机,开展文献计量学课题研究;总结期刊发展经验,提高撰写编辑学论文的能力。期望本文能为青年编辑的成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黄萍  罗彦卿  陈强  王艳  马莎 《编辑学报》2012,(Z1):82-84
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的发布平台,青年编辑的素质决定着科技期刊的未来发展。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探讨了青年编辑的成长途径,提出了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编辑职业观,在此基础上通过向老编辑学习、加强平时积累、注重编辑技能培养,加深行业知识学习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编辑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0.
结合本单位及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的编辑人员组成状况,分析学术期刊编辑部的人员配备与人员结构等情况,主要存在编辑数量不足、编辑人员结构不合理、编辑人员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提出建设世界一流期刊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部建设中编辑人员配备、分工及编辑发展的建议:加强期刊集群建设,实现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确保编辑人员数量;制定完善的编辑部分工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分工,权责清晰,保障编辑部高效运转;制定定量考核办法,科学合理地分解工作量,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健全编辑部激励机制;加强对编辑的职业规划,为编辑自我学习和成长提供多元渠道,激发编辑活力和动力等,为学术期刊编辑部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雪  邱文静 《编辑学报》2014,26(1):89-91
分析期刊编辑现状和新时期对编辑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对全媒体时代期刊发展特点的阐述,剖析编辑所应具备和培养的对新媒介技术的适应能力,探索我国期刊在全媒体时代编辑角色的细分与演化。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作实践,探讨科技期刊编辑建立编辑电子手册的必要性,并阐明手册的主要内容、建立方法、维护、使用及其主要作用。建立编辑电子手册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有助于提高编辑的素质及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清海 《编辑学报》2014,26(5):449-451
在国内目前论文造假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科技期刊不得不付出大量的心血用于防范学术不端文献的发表。本文作者在工作中偶然遇到因作者所留电话号码归属地与作者单位不一致而发现的代写代投论文这一事实,总结出代写代投论文的稿件基本信息的一些特点,为编辑同人从论文基本信息入手发现学术不端的线索提供参考,并再次呼吁编辑同行提高防范学术不端论文的警惕性,当好学术出版的守门人。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编辑新媒体出版能力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现状和新时期编辑职业能力的新要求,通过对出版格局的统筹策划能力、专业领域的预研判断能力、新媒体技术的开发应用能力、出版大数据的挖掘分析能力、出版实践的组织协调能力、面向国际战略的综合拓展能力等6个方面的解析,提出了当今科技期刊编辑所应具备和培养的全媒体出版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吴学军  余毅  王亚秋 《编辑学报》2012,24(4):321-322
科技期刊编辑的话语权是期刊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存在话语权过度和不足的现象。例如审稿环节,从3方面剖析编辑话语权失度对期刊的不利影响。认为编辑必须拥有适度的话语权,在网络平台背景下,应改变编辑传统单一的话语权模式,融入多元素,多视角地构建编辑科学的话语权平台。  相似文献   

16.
黄艳林 《出版科学》2007,15(1):81-85,80
王亚南的一生成功创办了多种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作为一名学者型的编辑,王亚南办刊必然受到他的治学经历、治学观的影响,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办刊思想:治学为办刊之本;办刊当以引领时代趋势为己任;办刊要"百家争鸣";办刊是培养学术新人的重要方式之一.探讨并学习王亚南的办刊思想,对今天的学术期刊以至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禾  吕冬梅  周驰 《编辑学报》2013,25(5):448-451
《中国中药杂志》根据现阶段期刊发展需求,探索出一套特色化、全方位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将编辑分为纸质版编辑、网络与信息编辑2种类型,并分设了不同的管理考核标准。对纸质版编辑的考核综合了选题组稿,文章的下载频次、被引频次、刊用周期,举办或参加会议与培训,参与基金项目,创收等多个方面;对网络与信息编辑的考核则侧重于激励研发与创新。对于编委会,也打破常规,采取量化考核与竞争机制。通过对编辑部和编委会实行特色化的量化考核、绩效管理制度,将编辑和专家的个人贡献与期刊整体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其潜能和资源优势,使期刊综合实力得到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实现全媒体出版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全  游苏宁  干岭  韩静  徐静  袁庆  宁田海 《编辑学报》2011,23(2):134-136
全媒体出版的出现,标志着出版业正发生着新的变革,必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实现全媒体出版的优势是高度的学术权威性、具有全媒体出版的基础、出色的编辑出版人才队伍,劣势是全媒体出版的基础建设存在不足、杂志质量仍需提高,机会是政策的引导、市场的契机,威胁是国外出版集团的竞争、数字化出版势必导致纸质期刊发行量下降、终端数字设备的制约、目前对科研成果评价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中国天然药物》所编《编委通讯》的内容类型及实践心得的基础上,分析该举措对争取编委支持、推动期刊发展的作用.认为在目前国内期刊竞争日益激烈和编委实质参与度较低的状况下,办好《编委通讯》不失为一种服务编委、宣传期刊、提高编委参与度,从而推动期刊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高雪莲  刘菲 《编辑学报》2013,25(5):486-487
为弥补编辑初审、专家外审、主编定稿的常规审稿模式可能产生的局限性,《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利用每月召开的专家定稿会,对终审的每篇文章从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客观公正地评价稿件,决定稿件的去留。专家定稿会既提高了期刊学术质量,也提高了编辑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