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的翻译共有三次辉煌,第一次是东汉到唐宋期间的佛经翻译,第二次是明末的科技翻译高潮,第三次就是晚清至民国初年的西学翻译高潮。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国英语翻译是我国第三次翻译高潮的开端,对于中国的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一、鸦片战争时期翻译的社会条件1.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英语翻译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赵冰  孙雪松 《出版参考》2015,(17):46-47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即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文献翻译,“五四”运动前后的西学翻译.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现了第四次翻译高潮.这次翻译高潮从规模到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翻译与出版有着不解之缘,大部分翻译成果是通过出版发表的.近年来,翻译出版图书对中国出版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但品种数量日益增长,且内容丰富新颖,弥补了国内原创市场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中国原创畅销书类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诞生于晚清,繁盛于“五四”时期,历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政治转向,改革开放以后迎来高潮.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练,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完成了从成人主体观到儿童主体观的转变,也为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史也是我国文学翻译的缩影,对百年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助于我们纵观历史,了解我国文学翻译的得失,并为当代我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晚清经世致用思想与翻译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波 《编辑之友》2005,(6):76-78
晚清的翻译出版是我国出版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这次高潮与汉唐时期的佛经翻译出版、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出版不同,它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写照.中国精英知识分子,在国家深陷危难之际,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吸收西方文化经世致用思想,从而使晚清的翻译出版选题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科技翻译扮演着关键角色。我国科技翻译的第一次高潮在明末掀起,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实现了中西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明末时期,西方传教士、对科学感兴趣的中国士大夫从事科技翻译,翻译大量科技书籍,使我国当时的民众对科技有所认知,促进当时我国工业文明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明末时期科技翻译的背景、兴起原因、特点等进行阐述,分析科技翻译对我国工业文明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彻底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面貌,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革命运动日益走上高潮。随着斗争的深入与发展,大批革命报刊纷纷创办,形成了我国五四以后又一次报刊大发期时期。在统一战线内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逐步加剧,在新闻战线上也出现了联合与斗争的复杂局面。研究和总结这一时期新闻工作均经验教训,仍有着积极意义。革命报刊的新发展五四时期,是我国现代史上第一次革命报刊大发展时期。党的成立,特别国共合作后,革命报刊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转型期.当前,对五四文学的研究中,翻译文学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翻译文学是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环节,没有翻译文学就不会有近代中国文学的革新,也不会有当代文学的丰富多彩.五四翻译文学为近代文学提供了借鉴和模仿的素材,即中国化的外国文学.五四翻译文学不但繁盛了新文学,同时也推 动了新文学的发展,更是直接参与了新文学历史的构建,是我国文学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五四时期中国翻译文学概况 1.中国翻译文学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8.
印度与中国同为古代文明古国,地域毗邻,在各自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的同时,也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方面谱写了动人心魄、历史悠久的关系史.我国对印度文学的翻译出版经历了三个高峰:开现代中国思想解放之先河的“五四”时期;文化回暖的20世纪50至70年代;思想多元的20世纪80至90年代.印度文学翻译高潮与我国的现实语境和思想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我国在接受外来文学方面的现实需求和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9.
王旭 《大观周刊》2011,(18):62-62
马祖毅所著的《中国翻译简史一五四以前部分》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翻译历史的专著,叙述了自周朝到“五四”时期为止的翻译活动。本文从全书布局从发,评析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之外,也对其局限性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综述同类书籍,对比分析该年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其遗产浩如烟海,有无数的珍品。然而,中国近代、现代文化,鸦片战争特别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虽然历史较短,却在我国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我国历史上天翻地覆时期的文化。1935年由赵家璧主编,蔡元培作总序,分别由鲁迅、茅盾、郑振铎等编选并撰写《导言》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十大卷,展现了我国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亦即“五四十年”的辉煌实  相似文献   

11.
1.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上海书店1990年起出版,共32卷,2000万字,收录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1840-1949)有影响的作品。《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辑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于1935年出版。198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在重印第一辑的同时,相继编撰以后各辑,其中第二辑(1927-1937)、第三辑(1937-1949)、第四辑  相似文献   

12.
西方童话在中国的百年译介经历了清末民初的开创期、五四时期的热潮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低谷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曲折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期.西方童话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通过梳理和分析中国百年来的西方童话翻译与传播历程,可以总结中国童话翻译的得与失,深化我们对童话尤其是中国童话内在特征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童话文学与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乡镇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几次反复,在坎坷的道路上走过了五十个春秋.在这五十年中,曾掀起过三次大的高潮,且是循环往复,迂回曲折,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我国农村图书室最早起步于新中国的成立,它是随冬学、扫盲运动、办夜校而兴起的.合作化运动的发展,促使农村图书室的建设与巩固达到高潮,在文化部1956年文化工作"积极发展、提高质量、全面规划、加强领导"总方针指引下,农村图书室发展莲蓬勃勃、层出不穷,到1956年底全国农村图书室达到了182,960个,出现了大办农村图书室的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以"开启民智"、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翻译文学盛行,其中包含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受晚清占主流地位意识形态的控制,以及对"儿童"的错误理解,本时期儿童文学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以儿童为出发点的。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的引入,为五四时期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作了重要准备,是我国儿童文学由"不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中国的译者对外国文学做了大量的译介,为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译者和作家们仍然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翻译了大量的国外文学,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抗战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分为占领区和非占领区两种.  相似文献   

16.
清末时期,国内掀起了学习西方法律的高潮,法律著作翻译取得了显著成就,这是我国近代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历史现象。本文从设立官方翻译出版机构、统一中西之间法律词语的对应关系、培养法律翻译人才等方面考察分析了清末时期我国西方法律著作翻译的显著成就,并从促进新旧法制转型等方面指出了清末法律翻译成就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论20世纪的中国文献分类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20世纪中国文献分类学发展的四个时期,出现的三次高潮,取得的六项重大成就和十条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8.
余玉 《编辑之友》2015,(3):104-108
五四时期我国报纸副刊实现了从消遣性向公共性转型,为我国报纸副刊奠定了光荣传统,对副刊良性发展影响深远.五四副刊在形式上通过公共栏目设置、开展平等对话、进行公开争鸣和开展民意征询等方式,为五四知识分子构筑“公共话语空间”;同时,在内容上通过加强公共议题讨论和私人话题公共化处理等方法凸显副刊公共性.五四时期副刊公共性也有其历史局限生,即副刊构建的“公共空间”很不完善、学理与趣味之间失衡以及副刊“半公共性”与“伪公共性”出现,销蚀了“公共论坛”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与之类似,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化的根基.五四时期适逢近代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关键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日渐觉醒,缜密思考中华民族在世界激烈竞争中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正是在如此的社会背景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而其中有识之士对西方文学翻译的努力和尝试可谓功不可没,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  相似文献   

20.
印度图书馆学是与一个伟大的名字分不开的,这就是阮冈纳赞.阮冈纳赞参与和领导了印度图书馆学发展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高潮,并确立了印度图书馆学第三次发展高潮的主调.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思想是印度图书馆学的瑰宝,也是世界图书馆学的珍贵遗产.从比较图书馆学的角度来认识,印度图书馆学的发展轨迹与我国图书馆学极其相似,这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