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莉 《声屏世界》2012,(5):157-158
在传播碎片化、分众化的时代,传统的灌输型营销模式在精准性、营销成本、营销效果上显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而互动性所带来的精准化和低成本成就了SNS。今年以来,开心网与国际知名车企率先合作的植入式互动营销,则在最大限度的实现用户之间互动、用户与品牌互动的同时,做到线上游戏与线下品牌认知融为一体,不仅帮助企业增强口碑传播和用户忠诚度,又能在用户间形成互动营销活动的二次传播。  相似文献   

2.
徐超超 《新闻世界》2013,(7):160-161
【摘要】借助互联网上的社交平台,人类可以超越传统交往的时空限制、主体范围限制、交往方式的限制。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网络的社交功能可以用“社会互动”一词描述。微博作为新兴的社交平台,既有传统的网络社会互动的特点,又实现对人类互动行为的重构。本文通过概述新浪微博作为网络互动平台所具有的共性,结合新浪微博互动呈现出的新特点解析网络中的社会互动,并探讨网络互动与现实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闻实践》2009,(8):57-57
近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正式入驻开心网,成为全国首家落户SNS网站(社交网站)的传媒集团。 此次,SMG率领旗下东方卫视、第一财经、新闻综合、ICS、星尚、纪实频道、新娱乐、五星体育、艺术人文等9个电视频道及广播频率动感101、Love Radio和上海交通台3个广播频道,全面进驻开心网,成为开心网的机构用户。集团旗下媒体主持人、团队成员也纷纷加入,在开心网与“粉丝”实时互动,发布新闻、交流心得。  相似文献   

4.
屈勇 《东南传播》2011,(3):9-12
电子网络空间中陌生人互动表现许多不同现实人际互动的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特殊的人际互动现象?传统的社会学理论发展出许多对于人际互动现象具有解释力的理论,从角色理论的角度切入对网络陌生人互动的解释.从互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社会期望和角色行为三个方面分析了角色理论解释网络人际互动的程度与限度.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互动电视已经推出许久,但是其盈利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宏观方面的原因不外乎国家政策等,而微观方面的原因则是直接关系到互动电视本身的一些问题.观众为何要支出多余的费用来购买节目?广告商又为何要抛弃受众面广的传统媒体而转投互动电视呢?本文将针对这些微观方面来探讨互动电视要更快更好的发展,需要从哪几方面来增强它的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一、人人网中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一)人人网人际关系是现实人际关系的延伸和拓展本次调查显示,有51.429%的人表示现实好友占人人网的好友的比例在75%以上,65.306%的人表示会通过人人网结识变为现实中的好友。这表明现实的人际关系包含在网络的人际交往中,网络中的人际关系由于线上的频繁互动也渗透到了现实生活中。线上与线下的交往、人人网既真实又虚拟的模糊界限弥补了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的不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阐述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互动的背景和现实,其次分析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互动的过程,探讨Web 2.0理念和模式在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互动中的应用,最后详细介绍了各种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互动方式。  相似文献   

8.
档案馆多维"双向互动"机制是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中的一种档案馆工作方式,有待于对其进行研究完善.本文对建设档案馆多维"双向互动"机制的必要性、现实着力点及保障措施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周帆 《青年记者》2001,(1):26-28
这是一个概念化的时代,当前一个最时髦的概念,就是互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需要互动、传媒与读者需要互动、生产者与消费者需要互动。电子传媒互联网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就因为其高度地体现了互动性。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是对传统媒体及以4P(产品、价格、通路、促销)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的一种划时代的残酷挑战,也在以其不可遏制的膨胀力推动传统媒体与以4P 为中心的营销方式的变革。一个严肃课题摆在了传媒与市场营销的面前:现代传播理论与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究竟应该走向何方?他们之间的契合点又在哪里?传媒与营销的核裂变系统已经形成。在大众传媒时代,全国只有几张报纸几家电视台,那时的人们缺乏互动性,在受众的身上看不到参与意识,自然更谈不上细分化的服务。如今分众传媒的  相似文献   

10.
现实社会中,社会互动建立于沟通基础上,个人通过媒介而与他人互动,并通过不同渠道使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被社会、情境和交往主体构成的三要素所限定.然而,在网络游戏中,除了体现现实人际关系的"三要素"外,还多了一个决定因素,即网络游戏虚拟社会.网络游戏具有的不同于传统游戏的局限性,可以让玩家在其中进行性别变换,并且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社会互动,促成了新一类人际关系的形成,为虚拟存在和现实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互动叙事出版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读者参与互动的需求愈发强烈,这既挑战了传统叙事下的出版模式,又为互动叙事与出版相结合的创新应用与普及带来了契机.文章分析归纳了当前国内外出版领域对互动叙事的各种摸索和实验,总结了当前互动叙事在出版领域实践应用中的共同点与存在问题,试图探索出版与互动叙事结合的可能与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互动电视:即将崛起的“第五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产品迅速走入人们家庭,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的产品——电视机跟网络技术结合就产生了最理想的娱乐工具:互动电视。互动电视(ITV或INTERACTIVE)又称“宽带交互电视”,将广播电视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3.
互动=激动?—互动电视发展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新闻记者》2001,(8):45-46
“互动电视正向我们走来” ,这是2001年3月16日上海《新闻午报》文化视点版的一个醒目标题 ,文中向我们描绘了互动电视将带来的激动人心的全新收视体验 :自由点播节目、自由选择剧情、自由切换镜头…… ,新的互动技术仿佛又带来一次收视习惯的革新 ,手中的电视遥控器也当家作主 ,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电视工作者们也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仿佛“互动”将给电视插上新生的翅膀 ,带来新的翱翔空间。可是 ,当我们沉浸在这种对互动电视未来的美好遐想之中时 ,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到现实中 ,想一想电视的上帝———观众 ,他们会为这种被动到…  相似文献   

14.
唐英 《视听》2018,(11):129-130
网络以多元的方式汇集不同身份的个体,搭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网络群体传播结构。集合行为中的个体,在网络情境模拟的文化制度空间进行非角色、匿名性的间接互动,若群体未遵循现实社会的隐形规则,随着互动活跃程度的提升,群体的盲从性、屈从性、服从性也将被放大。但网络作为一个不断进化的开放系统,对群体互动的规范完善和综合协作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电视与网络互动融合的条件已经具备。从"硬件"上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视与网络互动融合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而从"软件"上看,目前在国内,通过与网络媒体的共同发展,助推电视发展的思路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传媒人的思想意识"到位",无疑给电视和网络的互动融合提供了强劲的执行力。不过,即便是各种条件都已具备,互动融合的实现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摸索和尝试中稳步推进的过程。那么,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过程究竟是怎样的?视网互动对电视形成了怎样的补偿,带来了何种效果?上述问题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6.
杜宇静 《今传媒》2022,30(1):97-100
疫情期间众多博物馆通过线上虚拟技术满足了观展的安全需求,多数观众甚至认为线上观展能够观看的更清晰,便捷的操作能够替代线下的观展体验。那么线下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能够被革新的技术所替代吗?线下博物馆展示空间所不可替代的特性又是什么?或许是通过多元感知的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真实感体验,是不能够被虚拟技术所替代的人类真实的感官体验。本文以互动体验为切入点探讨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为观众营造具有真实感的空间环境,通过对展示空间中互动装置的探讨以及对真实感中的"五感"的有关互动体验分析,探究博物馆展示空间中互动体验的多元表达。  相似文献   

17.
音响、便捷、快速——广播以往的三大传统优势与特色如今已被电视和网络冲淡了,随之崛起的互动性、低成本——广播的这些优势与特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互动性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广播互动的涵义是什么?广播互动的形式和内容有哪些?广播互动的发展趋势将是怎样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正期待着广播人对其进行理性的实用性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赵子为 《记者摇篮》2012,(10):15-16
心理互动是心理学名词。媒体人对此的解释就是沟通。这里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采访活动中心理互动功能。与人沟通是记者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心理互动是完成采访任务的保证,深层次心理互动是提高新闻质量的手段。我们在走基层采访实践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被采访对象。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我们的采访会有不同深度,那么,是什么影响着采访内容的深度挖掘呢?不是双方身份和文化差异,而在于你能否与对方在短时间内搭建一个良好的心理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往往还停留在表层,未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效能。从现实空间的互动和网络空间互动两个方面分析了制约高校图书馆与读者深层互动的障碍,并提出了克服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应用互动数字叙事(InteractiveDigitalNarrative,IDN)框架,提出在设计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类科普童书产品的过程中,基于纸质书叙事符号与扩展现实交互界面形成映射关系,依托纸质书角色间的互动形成叙事情境,并将该情境迁移到扩展现实互动体验设计中。进而提出以视、听、触的隐喻性叙事符号、角色间社会化互动的叙事情境、第一人称视点的叙事视角作为扩展现实科普童书的互动数字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