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档案工作自身的进步和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高校档案用户逐年增多,且用户类型日益多样化,从校内扩展到了社会各界,不同的用户在利用目的和利用内容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而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促进了利用方式及手段的现代化,这些形成了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新局面,同时也对高校档案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一、高校档案利用的发展趋势1.用户逐年增多,利用率节节攀升。近年来,高校档案工作自身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档案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完善,档案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使档案工作效率有了显著…  相似文献   

2.
用户对档案的需求是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推动力.分析高校档案当前用户的构成分类和利用需求,并对高校档案潜在用户的潜在档案信息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可以使高校档案利用工作更具有适用性、针对性、主动性和预见性,进而推动高校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校档案宣传工作一直以来比较拘泥于传统的做法,工作局面难以打开,本文运用营销学的理论,立足用户的需求,通过分析用户利用档案时的成本因素、沟通渠道及便利性原则,构建新型的档案宣传理念和全方位的高校档案宣传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孙华  刘柳 《山东档案》2013,(2):36-39
档案用户是档案信息及其服务的使用者,作为档案信息开发服务的对象,档案信息用户始终处于中心位置;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档案用户的基本状况和需求不仅决定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方式和信息服务的内容,而且决定了档案信息开发服务工作的机制和模式。高校档案信息利用者及其需求状况直接决定着高校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服务的方式内容,决定着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前,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试根据高校档案工作现状,指出了传统环境下高校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工作的特点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传统高校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高校档案工作效率较低.在传统模式下,高校档案工作主要以人工为主,自动化水平较低,且日常服务工作的开展处于一种被动和封闭状态,等待其他部门移交档案,等待用户主动上门利用档案.伴随着高校扩招以及高校活动的扩展,档案数量急剧增加,利用需求不断增大,且新型载体档案文件的出现,传统的这种缺乏合作和交流、且以人工服务为主的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客观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始记录,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目前,档案机构在提供利用服务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好高校教学档案工作,需要高校档案机构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发展趋势,开阔视野和思路,高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切实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满足高校及社会利用档案需要为目的,在研究高校档案内容的基础上.开发潜在的档案信息,加工生成编研产品,向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一项专业工作。在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的需要,创新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当前高校档案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浅谈新时期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指为满足高校及社会利用档案信息的需求,研究高校档案内容,揭示、开发潜在的档案信息,加工生成编研产品,以不同于档案原件的形式向用户提供利用的一项专业工作.在新时期,档案编研作为高校档案馆主动为学校及社会提供服务的一项重要手段,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从观念、内容、形式和服务方面不断创新,以开创新时期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国内图书馆界早在60年代初就已开展了用户教育,现今图书用户教育已成为图书馆一项重要工作职能,而档案界包括高校档案馆在内,至今为止尚未认识到用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开展用户教育已成为高校档案馆拓宽档案信息资源利用途径,推动档案事业再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李媛媛 《大观周刊》2012,(12):68-68
本文针对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题:分析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即高校档案部门不能及时地为档案用户提供服务,馆藏档案信息匮乏,社会对档案认识不足,档案部门人力配备不足,档案信息检索传递落后;指出了改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工作的对策。即更新观念,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丰富馆(室)藏,提高馆(室)藏档案综合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就是在电子政务建设浪潮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电子政务能够实现高校档案管理机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最终实现高校档案利用模式创新,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站式高校档案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以"互联网+"技术引领高校档案服务新模式,来满足大数据时代档案用户的新需求,为高校、师生和社会提供优质、快捷的档案服务,最大限度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文中结合工作实际,从档案用户需求入手,研究"互联网+"与高校档案工作的合理契合点,使档案工作趋向高效化,档案服务趋向便捷化,档案平台趋向网络化,最终形成高校档案物联网云平台,使档案用户直面档案资源,打破传统档案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高校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档案,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就是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积极主动地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管理服务。学校档案工作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为学校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创新服务。一、创新服务手段1.建立学校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高校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高校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  相似文献   

14.
浅议高校档案利用服务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实 《档案时空》2003,(8):31-32
一、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现状进入21世纪,随着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与利用服务情况已有了明显改善,这不仅表现在传统档案的规范利用上,更表现在电子档案的开发与利用上。但高校档案利用服务仍然存在如下明显缺陷:1、服务观念滞后。具体表现在,一是只重视为内部机构和政府机关提供档案利用服务,而不重视为其他外部用户,尤其是普遍个体档案用户提供利用服务。在对外部个体用户提供服务方面,目前仍停留在“应不应该提供服务”的争论阶段。二是只重视为用户提供馆藏中有关的档案信息,而不重视推荐、介绍与其利用相关的,收藏于其…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文章结合高校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实际,介绍了高校档案馆的功能,分析了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现状,重点论述了通过信息技术改进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新模式,以提高档案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大档案、大服务时代的来临,传统被动的"你查我找"的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档案用户的新需求。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档案馆应处理好档案工作者、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资源发生的新变化,探讨档案服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提出高校档案服务工作创新的思路,指出要从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出发,提高高校档案服务的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17.
档案编研是按照一定的题目对档案文献进行查选、考订、加工、编排和评介,以专题的方式提供档案信息的工作。它是主动、集中、科学、系统和广泛地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式,也是积累、传播档案信息的有利手段。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充分开发高校档案信息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档案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现代科技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高校档案利用需求的新变化,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在用户类型、工作方式、编研手段等方面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挑战,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必须对新形势保持高度的敏感,不断深化与拓展,科学高效地…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与利用服务情况已有了明显改善,这不仅表现在传统档案的规范利用上,更表现在电子档案的开发与利用上。本文试就高校档案利用服务创新的途径一陈已见。1、观念创新。观念是一切行动的指导思想。要提高高校档案利用服务质量与效率,首先必须树立适应高校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要求的档案利用服务观念。具体来说,一是要树立全面服务观念,即对所有具有正当利用目的的用户,应当通过各种服务方式与方法,满足其利用需求,实现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这里指的用户,不仅包括学校内部公众用户,而且包括高校的外…  相似文献   

19.
浅议高校档案利用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琦 《兰台世界》2006,(9):40-41
开展高校利用工作是高校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本文探讨了目前高校档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档案利用率,促进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高校档案的管理与研究开发工作是充分开发与应用高等教育相关信息的重要手段,它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更多的学院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所认同。伴随着现代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高校档案的利用与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档案编研所面对的设备更新换代、用户类型复杂、编研手段单一和自身素质等多方面问题急需改革。因此,承担高校档案管理与研究开发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