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历史发展到宋朝,都是以曹魏为当时的正统。要说正统,曹魏也是正统,晋是继魏而起,一脉相承。是故陈寿的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为魏帝立本纪,称之为帝;对蜀吴帝只与臣子一起列传,且称蜀主吴主。但情况在东晋之后发生改变,东晋之后,汉人正朔皆在南方,北方代表的是胡虏。尤其在元  相似文献   

2.
国家图书馆藏司马光《资治通鉴稿》一帙,长130厘米,高33.8厘米,凡二十九行,四百六十五字。《资治通鉴》修于北宋英宗时期,司马光主修,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为属官,历经十九年书成。此件藏品系北宋时期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手稿,记事起于东晋首帝司马睿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将作乱,至同年十二月慕容廆遣其子慕容皝入令支还,凡一年间史事。卷尾有任希夷跋、赵汝述跋,葛洪、程珌、赵崇龢三人合跋;又有元人柳贯、黄溍、宇文公谅、朱德润、郑元祐等人跋或题诗,表明此件在宋元时期流传有绪。明清两朝历经袁忠彻、项子京、梁清标等人收藏,后来被征入清廷内府。清朝覆灭后,流出宫外,后从香港卖出,归入国家图书馆。与司马光同时期的黄庭坚参加过《资治通鉴》校正事宜,目睹大量《资治通鉴》稿草,他总结司马光的书体特征是“正书不甚善,而隶法极端劲”。从《资治通鉴稿》书体看,“隶”中有“楷”,“楷”中又“隶”意十足,正与黄说相合。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3.
作为北宋中期的著名清官,包拯在生前就有很高威望。与其同时代的欧阳修,虽然由于难脱“宋人好为议论之习”(《四库全书提要·包孝肃奏议》),对包拯有过“蹊田夺牛”之讥,但就是在同篇文章中,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批评的对象“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见其嘉四年所奏《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包拯以其光明磊落、耿介正直的品格操守驰誉山野,威震京城,正如司马光所说的那样:“吏民畏服,远近称之”(《涑水纪闻》卷十)。到了北宋嘉桔七年(1062),为宋王朝操劳了三十多年的包拯,已经在朝中担任官阶正二品的枢…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官修目录还是私撰目录在系统目录的建设上都卓有成效.官修目录以苟勗《晋中经簿》,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为代表,奠定了四分法目录的基础,私修目录以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为代表,补充官修书目,其成就甚至压倒了官修书目.《七录》是魏晋南北朝书目成就的集大成,把系统目录建设推到了这  相似文献   

5.
北宋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全书共294卷,规模巨大。 清乾隆时编修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资治通鉴》就有极高的评价,称“其书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而名物训诂,浩博奥衍,亦非  相似文献   

6.
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一篇辞锋锐利的《词论》传世。《词论》明确提出词“别是一家”,对北宋许多重要词人都提出了批评。《词论》的诗词分野观,后世争论很多,而且以否定的意见为主。事实上,如果能对《词论》区别诗词的用意作进一步廓清,并分析一下它何以在北宋时代由一位女词人明确标举,就很可以避免过分绝对化的论断。 论者一般认为,《词论》提出了关于词的五个标准:一、协律;二、铺叙;三、典重;四、情致;五、故实。但《词论》文义的核心在“协律”。所谓“铺叙”、“典重”等标准都  相似文献   

7.
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玩耍,忽然最小的一个掉进了大水缸里,眼看就要淹死,群童被吓跑了,只有一个孩子沉着地用一块大石头将水缸打破,才救出了孩子,打缸的孩子就是司马光。这个赞颂司马光聪明的故事,不仅上了正史,还被民间传为佳话。司马光从小就聪明好学,以致后来很有成就。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是北宋大臣,有名的史学家,也是个出色的历史编辑,他主编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参加编辑的还有刘恕、刘攽、范祖禹。司马光还编了《稽古录》、著有《涑水纪闻》、《司马文正公集》等。他于仁宗宝元初(1038)十八岁时中进士,任大理评事,国子直讲,馆阁校勘,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神宗时为翰林学士。王安石当政后熙宁三年(1070)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隐洛阳。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尚书左仆射(左宰相)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过了几个月便死了,时年六十七岁,追温国公,谥文正。宋神宗、哲宗时,统治阶级内部曾发生一场持久的变法与反变法的斗争。一方是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一方是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变法的保守派。司马光竭力反对变法,说“祖宗之法不可变”,十分仇视新法,元祐元年(1086)他在病危中还坚持  相似文献   

8.
侯步云 《兰台世界》2016,(5):138-139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刘敞是北宋《春秋》学重要代表人物,著有《七经小传》、《春秋》五书。其中《春秋》五书主要突显儒家之道、王道理念,有其经世致用之特色。  相似文献   

9.
长编体产生并确立于宋代史学家利用档案编修当代史的过程中,在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史上,具有创制立范的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对长编法略有所知,但对长编体却知之甚少。为此,本人略陈管见,以教同仁。一、长编体的创制历程长编体源于长编法,长编法创制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的步骤是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后删削定稿。由此可见,长编只是司马光组织编写《通鉴》的一个编纂步骤,其重点是依据丛目的规范和指引,对事目下附注的全部史料进行鉴别、筛选,并抄目排列,成为《通鉴》的史料汇编。长编既是作丛目的直接目的,又是撰写《…  相似文献   

10.
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切韵指掌图》,八行字不等,白口,四周双边,版心镌刻工姓名。此书题司马光撰,《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见著录,《四库全书总目》云司马光家集中“惟不载此书,故传本久绝。”此本是《切韵指掌图》现存最早的版本,《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著录为宋绍定三年(1230)越州读书堂刻本。傅增湘认为系翻刻北宋本,经考定,此本的底本是南宋初绍兴间刻本,读书堂刻本属于二次翻雕本。  相似文献   

11.
<正>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官修目录还是私撰目录在系统目录的建设上都卓有成效。官修目录以苟勗《晋中经簿》,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为代表,奠定了四分法目录的基础,私修目录以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为代表,补充官修书目,其成就甚至压倒了官修书目。《七录》是魏晋南北朝书目成就的集大成,把系统目录建设推到了这  相似文献   

12.
《三国典略》,唐人丘悦撰,叙南北朝后期梁、陈先后与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对峙的"后三国"历史。其书以西魏北周为正统,内容虽以政治和军事为主,亦时涉文学等领域。《三国典略》成书在南北朝几部正史之后,一些内容可能来自正史,但也有不少详于正史,或为正史所不见,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而该书大致从宋以后亡佚。现就相关方面作一简单考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是北宋的一代文宗,其文受到后世选家的极力推崇.南宋陈亮编选的《欧阳文粹》是欧公文章最早选本,同时也是精善之本.该书所选文章,虽然只有140篇,在欧公2800余篇文章中不足百分之五,但类型丰富,涵盖论、策问、书、札子、奏状、杂著、序、记、碑铭共9种主要文体,并且选入文章多为名作、力作,颇能代表欧公散文创作的辉煌成就.同时,《欧阳文粹》不仅因“持择精审”而有选本价值,也因早于周必大所刊《欧阳文忠公集》而有比较重要的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冲虚至德真经四解》集晋张湛注、唐卢重玄解、宋徽宗训、宋范致虚解于一体,颇有资料价值,《续修四库提要》称其“出于金人之手,因得存四家之解,且注皆精,是则留心文学之士所不容忽视者也”.此书流传既久,不无讹误错乱.本文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明代正统道藏本《冲虚至德真经四解》为底本,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宋刻《冲虚至德真经》、湖海楼丛书本《列子》、续修四库全书石砚斋本《列子》、明代正统道藏本《冲虚至德真经义解》为校本,参照继子》《尔雅》等典籍,进行校勘.  相似文献   

15.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三百余万字,是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用了十九年时间“研精极虑,穷竭所有”(《进资治通鉴表》)磨砺而成。《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  相似文献   

16.
西晋时属今辽宁的政区 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265)篡魏称帝,是为西晋,都洛阳.317年镇守江东的琅邪王司马睿即晋王位于建康,次年称帝,以洛阳在建康之西,史称西晋.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北宋时期声名显赫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经学、史学、文学、金石考据等领域,代表著作有《新唐书》、《新五代史》、《集古录跋尾》、《欧阳文忠公集》等。本文仅就欧阳修的藏书题跋略作论析。  相似文献   

18.
近日,因审读一部书稿,读到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的一些情况。有云:司马光在编修《通鉴》时,对于全书的体例、书法、史料的考订,文章的剪裁,乃至句法的锤炼,事事不肯稍忽。翦伯赞先生发表在 1961年6月18日人民日报的《学习司马光编写<通鉴>的精神》一文中,也  相似文献   

19.
历史证明,编史修志离不开档案。孔子开创了档案文献编纂之先河,他整理六经、搜集档案、尊重史实,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将档案编纂与史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主持编  相似文献   

20.
最近从友人处提到了一本《千家诗》。这本诗选我儿时只看见过,却没有读过.这次我从头至尾浏览了一遍,发现有署名司马光的一首绝句《客中初夏》,其末句云:“惟有葵花向日倾,”我一下发蒙了.前些日子我还在《闲话》中说宋人不可能看见向日葵。司马光的诗不是要打我的耳光么?急忙找来《四部丛刊》的影印绍兴本《温国文正司马光文集》,一查,没有发现这首诗。我就怀疑它是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