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专利申请及审查制度的专利引文评价效能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研究专利申请及审查制度下的专利引文作用机理,厘清专利引文评价效能,是保证学术评估客观合理的重要前提。[方法/过程]以美、中、日三国诉讼专利和许可专利为实证样本,分析专利引文频次与专利价值的相关性,并结合专利申请和专利审查制度就专利引文对施引专利、被引专利的评价效能进行深入剖析。[结果/结论]专利引文频次对专利价值而言是一个正向、负向、中性混杂的评价指标,专利引文对专利价值的评价需建立在对引用动机、引文扮演角色和实际发挥作用等诸多要素的深入细致分析上,否则,专利引文对专利价值不具有客观的评价效能。  相似文献   

2.
期刊论文的引用行为能够体现学术文献间的知识关联,因而期刊引文网络已成为绘制知识图谱的基础素材.专利引用行为与期刊论文的引用行为在频次分布、学科领域分布、语种分布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性,因而,期刊引文分析法被"移植"到专利计量领域,并用以揭示专利技术间的知识关联.但专利引用行为是受专利法约束、由垄断利益驱动并导致创造性毁损的复杂社会行为,专利引用主体包括审查员、发明人与其代理律师、社会公众等多方,这些差异决定了"简单移植"期刊引文分析法进行专利引文分析的不合理性和其将导致的结论误差.在研究发明行为特征和区分专利引用动机的基础上,对期刊引文分析法进行"改造性移植",将是后续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专利引用关系形成问题是理解创新网络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回归模型对观察对象设定的独立性假设,无法将网络的结构效应因素整合到模型中来提供综合性的统计推断。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是一种创新性的统计推断方法,它能够将属性特征、自组织特征以及网络协同特征三种特征综合起来观察。[方法/过程] 以奈拉滨药物的专利引文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RGM系统检验了影响专利引用关系的五种机制:专利属性的主效应;专利引用时间的差值效应;专利引用关系的聚敛效应;专利引用关系的传递效应;专利引用关系的网络协同效应。[结果/结论] 五种机制都在奈拉滨药物的专利引用关系的形成过程发挥了作用。但三种效应对于奈拉滨药物的专利引用关系的形成作用最为显著:共享发明人关系协同效应、共享家族关系协同效应、传递效应。一些辅助机制也会对专利引文关系形成产生影响,如引文时滞、权利要求数量和参考文献数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比较中美专利引文的异同,对两者深入认识理解,明晰两者在揭示专利关联度、反映专利所有者间竞争关系、判断专利商业价值和法律稳定性等方面的异同,以利于专利引文价值的更好实现。[方法/过程] 研究中美专利引文的区别,并深入分析其专利制度和社会观念层面的原因。[结果/结论] 中美专利引文在著录内容、引用位置、排序标准、标识要素、类型标注及对PCT申请的国际阶段产生的专利引文态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而在建立专利引文数据库、挖掘专利引文情报时,只有区别处理,才能提高专利引文分析成果的准确性,更加有效地实现专利引文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意义]探索融合引用和文本特征的专利技术创新路径识别分析方法,有助于规避技术创新风险、优化选择技术创新路径,对提升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促进现代产业发展,布局科技前沿发展战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过程]首先基于Node2Vec模型和Doc2Vec模型将专利引用和文本数据表示学习为可计算的高维向量;然后利用LDA主题模型进行技术主题识别并结合T-SNE算法降维,添加时间维度构建初始技术创新路径;最后,在专利引用和文本特征向量表示结果基础上,开展向量融合拼接从而实现融合引用和文本特征的技术创新路径识别。[结果 /结论 ]通过对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实证,验证提出的融合引用和文本特征的的技术创新路径识别方法能够从特定领域专利文献中高效、准确地识别专利技术创新路径,证明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在考虑科研人员引用动机差异性的基础上,结合深度学习中的层次注意力网络模型,提出一个基于文本篇章结构和引用动机的引文推荐模型。[方法/过程]通过构建科研人员的引用动机模型,将其划分为科学性引用动机和战略性引用动机。首先,将论文的篇章结构与科学性引用动机进行映射,采用层次注意力网络模型对论文章节内容进行科学性动机分类;再者,分别通过对章节内容和施引文献篇关摘(篇名、关键词和摘要)与参考文献篇关摘的相似度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基于科学性引用动机的推荐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入战略性引用动机对推荐结果综合排序,得到最终的推荐结果。最后,以情报学领域的1 443篇文献为例来对本文所提出的推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证明该推荐方法能较好地实现基于科研人员不同引用动机的引文推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鉴于当前对于引用动机的研究缺乏一致性的总结和归类,对于不同的引用动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也缺乏研究,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出5个重要的引用动机,在将引用动机的类型分为内在引用动机和外在引用动机两类的基础上,检验引用动机对引用行为以及不同的引用动机间的影响关系.[方法/过程]利用量表式问卷对科研人员进行调查,通过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所回收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科研人员的论文引用行为会受到"知识主张"、"价值感知"、"信息源便利性"、"引用输出"和"引用重要性"等引用动机的影响.从引用动机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看,内在引用动机--"知识主张"会影响科研人员对"信息源便利性"、"引用输出"和"引用重要性"的感知程度;另一个内在引用动机--"价值感知"会影响科研人员对"引用输出"和"引用重要性"的感知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近年来,围绕着专利引文网络结构特征的研究出现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专利引文关系的形成受到来自属性特征之外关系特征的影响,而现有的以回归方法为基础的统计推断方法难以将这些因素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因此,急需探索新的方法。[方法/过程]从关系形成视角,专利引用关系形成可表示三种广义的关系形成过程:自组织影响过程、自身属性影响过程、网络协变量影响过程,并建立关系形成过程与网络配置间的映射关系,最终,形成一整套可用于理解复杂专利引用关系形成问题的解释框架。[结果/结论]提出一整套可用于理解复杂专利引用关系形成问题的解释框架,该框架是未来进一步构建网络统计模型的理论基础,另外,解释框架包含丰富的网络配置项,预示着未来指数随机图模型在文献计量、科学网络分析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新信息技术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系统概括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现状能够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 以国内外文献调研与分析为基础,厘清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基础理论及影响因素。[结果/结论] ①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模型等理论与模型是现有研究的理论基础;②影响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因素包括用户个人因素、移动商务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及多方面综合因素;③现有研究还存在着部分研究样本数量及代表性不够、大多采用截面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局限在认知范畴等不足。  相似文献   

10.
常红  田野 《图书情报工作》2021,64(22):96-105
[目的/意义] 分析Wilson信息行为模型的扩散和影响力,即模型的每个组成元素是如何被其他文献引用,旨在探索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跨学科特性。[方法/过程] 采用引文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揭示该模型在时间维度、文献类型、学科维度等的被引情况以及模型概念的共现关系,并利用Gephi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Wilson信息行为模型的影响力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并且更倾向于被实证型论文引用。其次,由于该模型采用跨学科视角,其在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医学等非图书情报领域的影响力非常明显。最后,引用该模型的文献注重对模型内容的探讨,模型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扩散,但缺乏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睿  张谙宁 《情报工程》2016,2(5):008-017
专利不仅是科技文献,更是法律文件,客观研读世界各国专利法对专利引用行为的具体规定,是正确认识专利引用行为及其产出的专利引文的情报学意义的基础和前提。本文翻译并解读了美国专利法规、欧洲专利法规、日本专利法规和中国专利法规有关专利引用行为的条款,首次在专利法视域下清晰地阐述了专利引文的法定功能。鉴于目前情报学界的专利引文评价指标体系通常以计量“被引”为主,本文大胆地提出:基于专利法对专利引用行为的相关规定,专利的价值应当与专利的“施引”密切相关性,研究专利的引用行为及相应的施引频次,应当在分析和预见专利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情报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将引用内容分析与引文著录分析进行比较,旨在引起国内学者、出版商、图书馆、信息服务等相关人员和部门对引用内容研究的关注,促进引文分析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发展。[方法/过程] 首先对引文著录与引用内容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然后从引用频次的计算、引用极性的分类、引用动机的分析、引文网络中文献之间的关系、应用发展5个角度将引用内容分析与引文著录分析进行比较,得出引用内容分析相对引文著录分析的优势所在。[结果/结论] 与引文著录分析相比较,引用内容分析在科学评价和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方面更合理,是引文著录分析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3.
王平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5):134-139
[目的/意义] 以国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未成年人是数字一代”这一论断的讨论和相关研究成果为研究对象和思考起点,对未成年人互联网利用行为差异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理论思考。[方法/过程] 以谷歌学术搜索为工具,以“teenager、youth、young people、children”+“internet use”为搜索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根据引文线索,获得相关文献40余篇,对文献进行主题和内容分析。[结果/结论] 文献梳理发现:国外研究认为未成年人互联网利用行为差异不能仅用“拥有/不拥有”描述,它有多重维度的表现,包括频率、内容、地点、动机、认知等多个方面;影响因素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家庭因素、能力素养、社会经济背景、年龄、性别等。得出结论:未成年人互联网利用行为差异研究与数字不平等研究是一致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中,其中社会文化资本、信息技能和利用动机较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针对60年间作者引用行为演变的分析,了解引文评价的局限性,促进学术论文评价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方法/过程] 通过对1957-2017年物理学和哲学代表性期刊的280篇论文的3 314条参考文献和5 222次引文进行识别,判断和统计其在不同年代的引用特征,并讨论引用行为的演变趋势对引文评价的可能影响。[结果/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如下结论:一是期刊论文在参考文献载体类型和年代分布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在篇均参考文献量、参考文献文内平均被引用次数、论文的引用认同和引用深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变化趋势;二是引用行为的变化,使得引文分析作为学术论文评价的依据受到质疑。论文篇均参考文献量的增长以及深度引用与负面引用比重的下降,使得引文评价的参考性减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施引文献与被引文献往往存在着某种相似性,揭示这种现象背后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引文的本质。[方法/过程]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以图书馆与情报学领域为对象开展实证分析,旨在揭示文献相似性对引用关系的影响机制。[结果/结论]实证研究发现:在网络结构、机构、期刊层面存在显著的引用文献相似倾向。具体地,引用关系更倾向于嵌入三角传递结构;来源于相同机构和期刊的文献之间更容易产生引用关系;来源于学科优势地位国家的文献之间更容易产生引用。实证结果充分说明社会接近性是引用行为的重要形成机制,反映了引用偏好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事件往往会激发公众情绪,网络情绪也会影响舆情主体的行为决策,而舆情主体的行为决策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舆情的走向。因此,研究舆情主体的情绪与行为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本研究以个体的有限理性为前提,通过舆情主体间话语权争夺行为带来的情绪收益,探讨情绪与行为的互动关系。利用情绪价值函数和概率特征函数,构建测量舆情主体情绪值的行为特征函数。通过行为特征函数进行情绪测量,构建关于网民和自媒体营销号的改进型最后通牒情绪博弈模型,进而研究考虑情绪因素的舆情事件主体行为决策机制,讨论博弈策略的均衡性和话语权阈值。最后以“广州教师涉嫌体罚学生”事件为例,验证该情绪博弈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针对情绪博弈过程的不同动机诉求、不同行为群体,给出舆情事件应对策略,进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切实有效的过程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对现有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专利分析方法及制约技术转移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同时,为今后有效识别具有转移潜力的专利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 针对专利分析方法在技术转移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从国内外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分析方法的相关成果以及制约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结论] 现有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专利引文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二元语义分析法和TRIZ分析方法等。这些方法均处于探索阶段。而制约专利技术转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专利价值或专利质量。未来识别技术转移潜力分析方法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专利转移的直接影响因素及其实际影响效果;研究企业与大学专利转移行为的差异性;建立有效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综合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共享服务平台上多主体生成信息对资源需求方购买行为的交互影响,以助力后疫情时代共享经济的复苏和健康持续发展。[方法/过程]基于信号理论,结合共享服务平台上多主体生成信息特征,构建信息主导决策型共享服务平台消费者购买行为组态研究模型。以共享住宿平台为例,用Python爬取Airbnb平台上成都的共享房源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识别多主体生成信息对用户购买行为影响的组态效应。[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促使共享平台用户购买行为的信息特征组合有3种,且产生购买行为的必要条件有1种;导致消费者不购买行为的信息特征条件组合有3种,且不购买行为的必要条件有1种;导致用户购买行为的路径和不购买行为的路径并非相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意义]近年来,移动搜索行为成为信息检索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用户在移动搜索过程中会发生较多的后续行为,对移动搜索后续行为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移动搜索意图、挖掘移动搜索行为特征。[方法 /过程]基于移动搜索会话中的后续行为视角,通过一次真实场景下的用户实验,结合用户手机交互日志数据与结构化日志数据,分析用户在移动搜索会话中的后续行为特征。[结果 /结论 ]在移动搜索中,移动搜索引发的后续行为主要包括持续搜索、信息分享、网络购物、通话服务、出行导航,其中以持续搜索、信息分享为主;移动搜索任务、搜索动机、搜索主题与不同类型后续行为之间的关联存在差异;在APP使用路径方面,用户在后续行为中的APP使用路径较为复杂,呈现出明显的中心性。  相似文献   

20.
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开展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文献的引文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概貌,并归纳识别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主要研究方向及进展,为后续研究提出建议。[方法/过程]系统搜集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文献,整理形成文献集,运用引文分析方法,统计出高频关键词、高被引文献和高被引作者,并进行定性内容分析,概述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主要研究方向及进展,提出研究结论和建议。[结果/结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社交网络的采用情况、社会网络结构、使用行为模式、使用行为影响因素以及使用障碍5个方面,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存在研究不充分、理论支撑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