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传受行为,媒体的发展更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整合创新传播方式和结构运作,以迎接新时代的新挑战。对于媒体行业而言,“场景”概念的兴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由此引发对场景传播与媒体转型关系的思考,立足于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之下,讨论场景的相关理论和传播实践如何在媒体变革中有效运用,为当前媒体的转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兰 《新闻记者》2015,(3):20-27
与PC时代的互联网传播相比,移动时代场景的意义大大强化,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情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务)适配。场景成为了继内容、形式、社交之后媒体的另一种核心要素。空间与环境、实时状态、生活惯性、社交氛围是构成场景的四个基本要素。当移动媒体在内容媒体、关系媒体、服务媒体三个方向上拓展时,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信息流、关系流与服务流的形成与组织。此时,场景本身可能成为移动媒体的新入口。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5,(13):47-52
本文通过基于内容导向的媒体平台战略与基于内容聚合、用户关系为导向的平台型媒体战略,来探讨移动互联网逻辑下媒体转型的进路。内容传播平台的搭建是是媒体发展的传统策略。在"用户+入口+场景"的移动互联网逻辑下,平台型媒体战略以其开放性、聚合性代表了媒体发展的方向。以内容生产见长的传统媒体,可以针对"短板"借力优势平台型媒体,以合作促竞争。  相似文献   

4.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担负着巩固基层舆论阵地、壮大主流舆论的政治使命,场景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要素,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成为"场景"之争.场景意义的凸显带来是传播格局的变迁、用户地位的提升、信息消费场景的移动化转变以及用户对于信息的个性化需求的挑战.本文借助场景理论的研究视角,提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具体路径选择,从而真正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壮大主流舆论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优先日渐成为媒体共识,以客户端为主打的移动版上线升级。融合传播就是主流媒体的互联网化,而"移动化则是互联网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目前来看,移动传播发展条件成熟,并且走向个性化定制服务。  相似文献   

6.
印尧  陈华 《东南传播》2021,(9):123-126
媒介技术融合的演进使得"媒体"一词的概念日益宽泛,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分析的运用促进了用户与媒体传播的对等平衡性.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的发展重构了社会的传播生态和连接逻辑,洞察用户情绪、建构用户场景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性思维方式.从用户定位到社群场景建构的演绎成为互联网思维下提升传播效果的最有效路径,传播技术的演进创造出新的传播形态,社交媒体的连接将人们在网络空间重新集聚,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空间交流存在的时空距离以及身份差异带来的群体区隔.移动App基于用户使用惯习和分享动机的数据分析,建构了一种基于移动社交的全新社群模式.本文基于对网易云音乐App的媒介经营管理和社群营造体系的分析,探讨新媒体传播对网络社群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媒体经历了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和智媒体三个发展阶段,对传统媒体传播格局带来了颠覆性影响。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传播格局已然形成,互联网生态系统在传播中居于主导地位。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如何通过媒体融合,升维为主流互联网媒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讲话,为下一步发展进行了很好的顶层设计。传播新格局已经形成互联网已经成为主导舆论场。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互联网信息海量、方便快捷、用户体验更好,用户开始快速转移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上。  相似文献   

8.
武晓丽 《今传媒》2016,(11):78-79
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快速迭代带来了场景营销的全新广告信息传播模式,本文从场景营销的概念界定及特点、广告信息的场景化构建、广告信息场景化传播面临的问题思考三个方面阐释了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这种全新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围绕场景营销在提升顾客消费体验、从而引起消费者共鸣这个核心问题展开,从应用范式的角度对广告信息的场景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邱翔 《中国广播》2015,(3):16-18
本文以"媒体场景"理论为切入点,解析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媒介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指出通过抓住新媒体、拥抱新媒体、融入新媒体、运用新媒体来重新构建广播的媒体场景的可行性和紧迫性。同时也从本位坚守、强化伴随性和内容产品及平台化三个方面,提出了发挥广播的传统优势来寻求新价值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兴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加速了传播的迭代,场景因素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也随之日益凸显,新闻传播业愈加注重给予用户“时空一体”的适时体验,从“流量之争”逐渐走向“场景之争”。通过“context”概念的“场景”及“场景五力”分析发现,“场景+媒体”的传播方式增强了新闻媒体的吸引力、辐射力、适配力和服务力,使“用户思维”得以充分发挥。在这一点上,腾讯新闻APP的场景传播是“场景+媒体”的典范。与此同时,媒体对于场景的认识理解、功能运用及价值把握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媒体人作出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许晓婷 《今传媒》2016,(8):85-86
如今,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不仅参与并型塑着个体的日常生活,更带来了人类商业的新变革。场景理论的提出,为考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连接模式开启了新思维。传统社会中人与人的连接,人与商业的连接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基于场景理论的视角,从人与人的连接、人与商业的连接两方面,剖析未来移动互联网世界所可能发生的连接模式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使得传媒发展进入媒体融合时代,传播生态已经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一方面,新闻报道越来越多维,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五要素内涵得以丰富提升,另一方面,大量信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传播,其高社交属性使得"场景要素"越来越凸显其新闻价值和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掀开了场景营销的新篇章,本文从场景和场景营销谈起,通过分析场景营销深度体验、精准营销、个性化传播等特征,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营销策略,最后指出场景营销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背景下,移动化、场景化传播成为主流媒体守正创新的主要阵地,主流媒体正在跟随新媒介环境拓展传播渠道,采用“Vlog+新闻”的方式进行融合媒体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以约书亚·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学理论为研究依据,选取“康辉Vlog”为研究对象,分析Vlog文本中的前台、后台、中区、深后台行为展现,并对“康辉Vlog”新闻中场景构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步入Web3.0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掌上移动媒体,已经成为公众生活中全新的媒体传播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生活服务平台。作为国内市值最高的门户大佬——腾讯,凭借微信拿到移动互联网第一张船票安全下海,其移动终端的产品布局,同样涵盖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以腾讯入股大众点评为缘起,以腾讯的移动互联网布局为案例,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各大网络媒体的生存之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技术条件及移动终端设备均已发展成熟,自媒体在互联网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文章首先论述自媒体的兴起及其传播形态,继而阐述自媒体的概念及其传播模式的变化,最后探讨自媒体的传播特点:传受一体化、碎片化及网状传播、双向反馈、节点共享等。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信息传播的文体,不同的新闻载体表现的形式不一样。传统新闻是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为载体进行传播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的载体变得多样化,互联网传播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的主要传播方式。以互联网为导向的移动设备的诞生,改变了传统新闻采写与传播的方式,开创了新闻采写的新媒体。本文就来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闻采写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刘大勇 《军事记者》2014,(10):11-12
作为军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全新的解放报官方版移动新闻客户端于8月1日正式上线。如果说新闻门户网站是军事新闻传播进入互联网的第一张门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是军事新闻传播进入互联网的第二张门票,那么移动新闻客户端就是军事新闻传播进入互联网的第三张门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移动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和传播优势受到了严峻挑战。国际传播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逐渐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面对这样的局面,全世界重要媒体纷纷开办网站,加速新媒体转型。本文概括了知名海外媒体CNN、NHK、纽约时报及华盛顿邮报等各有特色的新媒体转型之路,并探讨其在国际传播新格局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迪 《传媒》2014,(16)
正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随时随地获取网络信息。移动互联网也促进了自媒体的发展,人们能够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收发讯息,了解网络中的资讯、发表评论。自从自媒体诞生之后,"草根"的声音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的舆论,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本文对其传播特点和文化价值做初步分析。 自媒体的传播特点自媒体也被称为公民媒体,其最早的定义是在2003年美国新闻学会所发布的报告中出现的,通俗地说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