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Web2.0环境下网络信息的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的兴起给网络信息的生产、组织、传播、利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Web2.0环境下的信息组织方式有基于Blog的组织、KSS的组织方式、SNS的组织方式、Tag的信息组织以及Wiki信息组织方式.Web2.0下网络信息组织的变革包括信息组织方式的多元化、以"微内容"为基础的信息组织、强调"人的关系"在信息组织中的作用和网络信息的自组织性.研究Web2.0的信息组织还需关注网络信息的深层挖掘、在信息组织中引入语义、用户的积极参与和信息组织的效率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通过对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自组织演化机理和价值协同创造机制进行分析,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创造的研究,进而丰富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理论体系。[方法/过程] 在分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内涵和结构的基础上,首先阐述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自组织特性,然后利用超循环理论分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自组织演化机理,最后基于协同学理论研究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是如何通过协同机制来实现价值创造的。[结果/结论] 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自组织的演化系统,具有目标性、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自组织特性。在其自组织演化过程中,依靠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内部协同机制的作用,形成价值序参量,并在价值序参量的驱动下实现了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3.
社会网络情景下信息组织的运动规律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侧重于社会网络情景下信息组织的运动规律与特征的研究,注重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流运动、 网络社区交流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去论述与探索社会网络情景下运动中的信息组织机制、规律与特征。描述社会网络情景下动态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受用户、信息流运动、网络社区交流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与控制,具有高度的自组织特性,是在复杂的社会网络情景下自发地对信息进行有效组织与序化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自组织的产生背景和理论基础,探讨信息自组织的形成条件、驱动力、过程、实质和特征,指出信息自组织在网络环境下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群体变得日益价值多元、需求多样,其组织形式也随之发生深刻变革,一种新形式的网络青年自组织应运而生,在青年群体中发挥独特作用。本文以科学松鼠会为例,尝试分析网络青年自组织的主要特征、社会功能及发展趋势,期待为类似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WorldCat以提升用户体验与服务为目标,结合社会化网络环境的特点和用户的变化,在信息组织领域进行了诸多创新探索。文章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其信息组织的创新策略:打造"网络规模"的图书馆资源发现与传递服务、整合多种商业数据库和免费数据库中的信息组织对象、不断创新信息描述技术、推动信息组织结果的广泛应用、采用多种方式鼓励用户参与信息组织,以有助于图书情报机构拓宽专业视野、参与WorldCat并促进后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已有文献提取出用户信息偶遇的过程模型和影响因素,以网络环境下的"90后"青年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问卷收集相关数据,探讨信息偶遇的影响因素并解析其行为过程模型。在影响因素方面分为用户、信息素养和平台三个层面,在行为过程方面分为信息偶遇的前序、过程、后序三个阶段。用户在不同阶段受到因素影响后会呈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及行为结果。  相似文献   

8.
Web2.0的兴起给网络信息的生产、组织、传播、利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Web2.0环境下的信息组织方式有基于Blog的组织、RSS组织方式、基于SNS的组织方式、基于Tag的信息组织、以及Wiki信息组织方式。Web2.0下网络信息组织的变革包括信息组织方式的多元化、以“微内容”为基础的信息组织、强调“人的关系”在信息组织中的作用和网络信息的自组织性。研究Web2.0的信息组织还需关注网络信息的深层挖掘、在信息组织中引入语义、用户的积极参与和信息组织的效率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危机中,各类网络自组织行动作用突出,形成一种特殊的集体行动模式。本研究以近年来公共危机中典型的网络自组织行动为基础,深入分析其核心功能与行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互联网所形成的新的媒介功能与媒介逻辑。研究发现,网络自组织强化危机信息融合,促进社会资源整合,推动利益相关者的群体聚合,形成临时性的“合作共同体”,并通过集体性话语协同和分布式组织行动两种逻辑完成自组织行动,而其内在的动力机制主要为价值驱动、情感驱动、关系驱动和技术驱动。由此,网络自组织形成了一种基于数字化媒介技术的传播型构,成为媒介组织动员功能的新机制,并以其对跨地域原子化个体的有效组织,在深度媒介化社会中形塑出新的媒介化逻辑。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网络原生代"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用户中重要的一部分。网络原生代信息查询行为的研究方法不同于以前,相关研究组织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原生代信息查询行为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图书馆等信息服务部门应该对其引起足够重视,借鉴经验,未雨绸缪,积极推进信息服务的适应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分析基于Web2.0的信息素养互动学习平台的功能及其在信息检索教学活动中的积极辅助作用,介绍将课题研究与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阐明基于信息素养互动学习平台的信息检索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Web挖掘技术的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  张帆 《情报学报》2007,26(3):339-343
本文详细介绍一个基于Web文本挖掘技术的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Web文本挖掘技术的信息检索技术融合了文本挖掘的思想,它将单一的资源发现或者单一的信息提取的传统的信息检索方法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WWW发现资源并将其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进行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有序结构在Web2.0中有着新的表现形式,它包含了由他组织过程所生成的静态有序结构以及由自组织过程所生成的动态有序结构两种类型,这些结构的表现形式都是由其对应的控制规则所决定的。一种结构的有序程度,是以用户体验的感受程度为标准的。通过对已有的可用的有序性测度方法的比较分析,笔者指出了其各自的适应范围,并阐述了作为有序度测度发展趋势的用户体验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搜索行为与用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用户认知导向的网络信息搜索是认知观和社会认知理论在网络信息搜索中的应用,是与传统信息检索和用户导向信息检索不同的检索范式。在介绍认知交互模型、信息问题解决模型和使用搜索引擎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模型等用户认知导向的信息搜索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用户因素、信息环境和社会情境方面分析网络信息搜索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Web2.0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互联网信息交流与传播的模式。无论是用户管理还是信息资源组织,Web2.0都体现出自组织的特征。文章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分析了Web2.0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动力、条件,论述了基于自组织理论的Web2.0信息交流与传播的主要特征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李鹏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6):119-126
从信息内容、生成媒介、用户三方面分析Web 2.0环境中用户生成内容的内涵与特征,认为Web 2.0环境中的用户生成内容符合自组织的条件。在分析目前对社会化标签、维基百科、博客、微博、虚拟社区等几种类型用户生成内容自组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Web 2.0环境中用户生成内容自组织模式,阐述用户生成内容自组织的层次、内容与演化机制,并指出进一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保存变得越来越迫切。作为信息的传播者,网络出版者在web资源保存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网络出版者既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又面临着世界各国不断发展的网络出版物呈缴制度的压力。同时,他们还肩负着网络信息短期保存、与保存机构合作、信息提供和信息发掘等责任。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出版者同样会获得诸如网站宣传、经济效益、信息和服务等方面的收获。  相似文献   

18.
网络自组织性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网络群体的形成和特点,网络的自然性的形成和表现方式及界定网络群体的算法,并讨论网络自组织性在改进搜索引擎,改善网络信息过滤,研究学科交叉及发展,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等方面的应用,指出研究网络的自组织性可解决目前信息源难以有效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2.0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W eb2.0的含义和典型技术入手,围绕当前W eb2.0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应用进行了论述。讨论了传统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基于W eb2.0技术方法来解决这些不足,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网络引文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HTML格式网络引文的比例在逐年下降,PDF格式和动态类网络引文的比例在逐渐上升,维基、博客、论坛等新型网络学术信息正日益得到我国图书情报学者的认可和接受;动态类网络引文的可追溯性略高于静态类网络引文,但二者可追溯率都介于50%-51%之间;分布在.edu域名的网络引文的可追溯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