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青团中央机关报,是当代中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份全国性综合性日报,始终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己任,以中华民族未来的青年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不断服务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报始终涌动着改革创新的冲动和憧憬未来的决心,自创刊以来,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以独特敏锐的视角、客观翔实的报道,反映社会的热点问题,倡导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被誉为中国青年自己的报纸。本期前沿访谈栏目组特别邀请中国青年报社常务副社长张坤,请他为广大读者解读中国青年报发展的辉煌历程及成功之道,与广大年轻新闻人分享如何慧眼识新闻,相信本文一定会成为年轻新闻人的一场思想盛宴。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杂志是一本具有悠久历史、光荣传统的杂志。自1923年创刊以来,她始终是我国青年运动的历史纪录,曾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健康成长。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正在竭力探索新时期办刊的规律,着力从指导思想到具体措施上,特别在切入现实生活、依靠青年、服务读者上下了些功夫,也收到一定的实效。在青年报刊如何面对青年读者的问题上,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李想  袁丽 《湖北档案》2023,(5):32-33
<正>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希望。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翻开历史档案,我们也能看到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篇章。  相似文献   

4.
同珂蔚 《东南传播》2018,(1):133-13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摩登"一词风靡一时,但是对于当时的社会青年来说,绝大多数只是一知半解的外在追赶摩登潮流,而内在仍然是苦闷迷茫、易入歧途。面临这种社会现实,新记大公报决定创办一个专门针对青年人群的专刊——《摩登》专刊,以"为受尽苦闷的青年男女,寻找一条正当出路"为原则,希望把青年男女引领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为青年男女提供互动交流平台。这种问答式的社会服务类专刊以社会法律为劝导依据,开化广大青年男女,开创了媒体社会法治服务先河,为未来中国报刊树立了新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5.
陈敏 《传媒》2022,(3):25-27
近年来,《中国青年》杂志始终坚守"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宗旨,高擎理想信念,坚持思想引领,团结青年跟党走;始终做青年的良师益友,讴歌青年英雄,自2018年以来推出了系列青年榜样,描绘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图谱.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给了新时代青年一代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进殷殷的期待、浓浓的召唤。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规划人生,创造历史。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时代梦想,要圆自己的梦,更要圆中华民族的梦。凿井者,起于三寸之饮,以就万仞之深,面对急速变化的社会、色彩丰富的生活,把握人生的第一个路口尤为重要,树立起  相似文献   

7.
民国档案记载着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是弥足珍贵的一代文献.它不仅是民国时期的凭证,而且为今天的社会提供经验与借鉴,还将为未来的社会绵延发展服务,具有长远的、全面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因你而年轻     
《青年记》为谁而生又因何而在?这是个问题。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实际上,恰恰是从1942年正式创刊开始,《青年记》一代代编辑记,以及一代代关心、阅读《青年记》的人们,始终在有意无意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949到2009年,中国社会始终处于急速变化之中。与之相伴,中国人的读书阅读也不断变幻着场景和主题。回望60年,我们发现,国人的文化轨迹是通过阅读辐射出来的。比如,影响一代青年的《青春之歌》,大时代背景下的《班主任》,催生了持续多年的"美学热"、人人以高谈雅论为荣的《美的历程》,启发中国史学界走出新路的《万历十五年》,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小说《白鹿原》……这些闪耀光芒的作品,已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核心内涵和中文体育学术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必要性的探讨,分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国际为标、中国为本、青年为基”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实践。认为: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应以主办单位国际化理念的支撑、国际化期刊办刊经验的借鉴、高水平国际体育前沿成果的刊登为前提;以对于“中国特项”“中国路径”“中国方案”等中国特色体育研究成果的海外报道,服务中国体育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为根本;以发掘、培育青年学者,助力青年学者成长与国际影响力提升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14年,新疆青年杂志社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新疆青年杂志社的发展正如自治区党委常委尔肯江·吐拉洪在新疆青年杂志社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所言,伴随着新疆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始终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青春正能量,创作了一批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影响了一代代各族青年的成长成才,为自治区共青团事业发展和新闻出版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60年来,新疆青年杂志社由最初的一报,发展到如今的7刊3种新媒体,作为拥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是极其深刻而丰富的。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毛泽东始终高度重视青年这一特殊群体,并在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了西方教育思想中的合理部分,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教育理论的批判继承,形成了完整、系统、独具特色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入探究毛泽东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精髓,全面、深入、系统地梳理毛泽东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对当代青年思想教育予以科学地指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彭波  王林  彭明榜 《传媒》1999,(6):14-17
回首建国50年来中国期刊发展史,由党政领导机关及有关部门主办的机关刊,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国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机关刊在中国期刊界至高无上的地位,决定了机关刊在中国社会起着其他期刊难望项背的作用。 《中国青年》是中国所有机关刊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她地位崇高:是共青团中央机关刊;她历史悠久:到今年10月创刊76周年;她影响巨大: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曾  相似文献   

14.
创刊于1956年的《萌芽》杂志始终坚持以造就和培养青年文学作者为己任,该杂志积极探索,改变过去纯文学模式,开设了广大青年读者喜欢的栏目,并根据新一代读者的阅读需求不断调整刊物的风格和定位,利用各种力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13,(18):30
本刊讯(记者邸荣芬)6月8日,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No.1——城市新移民的崛起》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No.1》是中国社科院"皮书"系列的首部青年蓝皮书,由廉思课题组经过大量社会调查撰写而成。围绕当代中国面临的三大转折点,第一次提出"拐点一代"的时代论断。并以"城市新移民的崛起"为主题,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对城市新移民进行了全  相似文献   

16.
巩杰 《东南传播》2010,(12):88-91
纵观新中国60年电影,青春成长一直是电影影像表述的重要题材和母题。新中国60年青春电影以1979年为对称轴,可以分为前30年(1949-1979)青春电影和后30年(1979-2009)青春电影。1979年是青年形象塑造的分水岭和转折点:一方面是英雄精英形象塑造时代的淡出,另一方面又是平民草根形象书写时代的淡入。前30年青春电影主要是对英雄精英的抒写与歌颂,"造人为神";后30年青春电影主要转变为平民草根的书写和再现,"还神为人"。人物由单纯崇高变得复杂猥琐,由乐观浪漫变得悲观沉痛,由青春阳光变得颓废迷惘。青年形象嬗变是在建国6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心转型下的凄然蜕变,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和社会印记。  相似文献   

17.
徐祝庆 《新闻窗》2006,(3):65-65
翻阅面前的这部作品集,我仿佛听到贵州乃至中国西部社会在历史重负与现实矛盾中前进的沉重脚步声;仿佛看到一位青年记者8年来达成丰厚收获的辛勤跋涉及其留下的一串串印迹;更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从中分明能体验到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报人始终不渝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朱守芬 《津图学刊》1999,(1):149-157
巴金,作为20世纪中国的文坛巨匠.六十多年文学生涯所创的辉煌业绩,特别是他执着的人生追求、精神境界及人格力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东西南北中,即使是荒僻山区的小图书馆,都能找到巴金的著作,巴金以他辛勤的笔耕,丰富和充实了现代图书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6月1日,是惟一的国家级专业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社以“为了孩子,为了未来,为了祖国,为了世界”为办社宗旨,为共和国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在共和国五十华诞的大喜日子里,我们正以改革开放带来的高速发展、以“中国少儿出版快艇”的鲜明形象,向祖国母亲献礼,向新世纪迈进。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半个世纪来,我们出版社的发展壮大,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了一代又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情关怀。建国初期,我国少儿读物奇缺,“十二个小孩只有一本少儿读物…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广播以其特有的魅力越来越鲜活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传播信息,服务大众,繁荣文化,承载文明。作为中国国家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坚持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始终肩负着人类文明使者的责任,始终担当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角色,始终致力于媒体公共价值和公信力的构建,在公共广播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