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莎 《今传媒》2014,(1):94-95
目前,电视真人秀节目成为我国电视台收视率提升的重要保障。在微博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也不得不关注一种蔚然成风的新趋势,即电视受众一边观看节目,一边通过微博参与节目互动。这一现象深刻影响了电视真人秀节目自身的运作机制,使得以前依托二维平台吸引观众的传统电视真人秀节目产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杨柳 《今传媒》2016,(12):71-72
在新媒体大力发展的当今,微博营销成为电视真人秀节目重要的宣传、推广手段.而作为首档与微博雷达有深入合作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在传播特性、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实现了高度的契合,通过微博平台丰富与推动了节目的发展,促进了电视节目社交化进程.本文以东方卫视《极限挑战》节目为例,概述了其成功的历程,分析了节目微博营销的重要手段,并探讨了新时期电视真人秀节目微博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真人秀节目以电视媒体为介质,突出的是纪实性、冲突性、游戏性.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目前在内容生产领域出现种种危机,应大胆突破常规,锐意创新. 传播生态变化中的真人秀节目 2013年,《爸爸去哪儿》播出后,国内出现了电视真人秀节目热,各大媒体看到了蕴藏其中的商机,各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纷纷出台.但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陷入了一个怪圈:一家电视台引进一档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取得不俗的收视后,各家卫视便一拥而上进行效仿.于是明星亲子互动节目、明星跳水竞技节目、明星旅游节目充斥荧屏,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4.
电视婚恋节目最初在电视上的定位都是生活服务类节目,但是今天国内的电视婚恋类节目完全变成一种娱乐真人秀的形态。分析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以及40多档电视婚恋真人秀节目同质化产生的根源。确定该类节目的核心价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王丹 《传媒》2015,(2):40-42
2014年11月28日,号称全球首档台网联动社交真人秀的《百万粉丝》亮相天津卫视,12位选手来到封闭的能量城中,一边在微博上吸引“粉丝”,一边召集粉丝帮助自己完成任务,获取能量值,争夺百万年薪.24小时、360度、无死角的密闭拍摄,90天的真实生存体验,节目力图打造一个国产版的“楚门的世界”,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电视真人秀制作团队来说,是个大胆而又充满了改革意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是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大时代。2014年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呈现出多元化"井喷"的格局,节目类型丰富、形态多样,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成为继电视剧、新闻等节目的重要类型。文章从节目样式、手段、形态和内容四个维度展开研究,分析总结出电视真人秀节目呈现出的美学特质,为今后国内真人秀节目的蓬勃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自1999年电视真人秀节目兴起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探索。作为中国娱乐节目的强有力竞争对手一韩国娱乐界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然而,随着真人秀的持续发展,中韩两国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瓶颈。基于此,笔者就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8.
李淑琴 《出版广角》2015,(17):148-149
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是当下电视制作领域资源整合与真人参与的一种重要节目形式。从该类节目盛行中,我们可以窥见真人体验文化在新媒介时代的异变。本文通过对韩国人气娱乐真人秀节目《Running man》的个案研究,探讨当下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特点,研究制约节目传播效度提升的因素,探究娱乐真人秀节目发展的现实路径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廖立胜 《传媒》2018,(4):57-58
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受到观众的热捧,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不少省级上星卫视纷纷策划推出真人秀节目,一时间风靡全国,至今仍是国内综艺娱乐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节目数量的不断增多,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出现同质化问题,节目效果和收益大打折扣.在此情况下,作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湖南卫视另辟蹊径,在坚持节目创新的同时,不仅重视真人秀节目的综艺娱乐功能,还利用电视媒体的优势,将中华元素有机融入到节目中,传播中华之美,开创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在我国发展迅速,电视台的娱乐节目由以前的综艺节目转变为今天的真人秀节目。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大致可以分为娱乐类真人秀、生活服务类真人秀、公益类真人秀和情感类真人秀等几大类,这类节目满足了人们参与的需求,迎合了观众的心理,收视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真人秀节目还不成熟,这类节目也引发了不少道德争议,下面就对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原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探析。一、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兴起原因真人秀节目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兴起并占据电视荧屏,创造高的收视率,是有一定原因的。  相似文献   

11.
杨艳喆 《传媒》2014,(8):63-64
正电视真人秀节目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为观众所熟悉,作为近年来广受欢迎的节目形态,无论是从节目的数量还是节目观众的收视情况来看,都成为了电视节目的一种主流形态。从《超级女声》开始,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在荧幕上大放异彩,其他类型的各种真人秀节目也应运而生,节目的内容逐步升级,节目类型从单一型向多元素复合型发展,播出的时段逐渐趋于黄金档、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主持人在电视真人秀的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他们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兴起,它们在获得较高收视率及认可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收益。本文着重考察了电视真人秀节目游戏和现实中的游戏的异同,揭示了两者之间的互动现象,分析了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及本土化策略,力图从一个侧面反映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成长轨迹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3.
罗逸文  王晓敏 《传媒》2013,(1):76-77
国内电视娱乐节目市场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青少年电视节目也热衷起这一表现形式,出现了青少年真人秀节目.这类节目强化了“真实性”,深刻地反映了当代未成年人的普遍心态.既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又区别于其他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的娱乐性,自成一道质朴而清新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王洁非 《传媒》2018,(10):57-59
《幸存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2000年推出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并于次年摘得艾美奖,是美国乃至全球电视界的"现象级" 综艺节目.目前,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该节目的版权,中国中央电视台也购买了前两季的版权.可以说,作为一档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较高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幸存者》的传播策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其所提供的范式,对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对此,本文以《幸存者》为例,结合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现状,探讨美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传播策略与启示,以寻求一条电视真人秀节目创新转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亚茹 《今传媒》2011,(12):66-67
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有多种结构方式,通过节目形态结构方式的互相借鉴和创新,会产生更多优秀的节目形式。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的嫁接式结构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结构方式。本文试图以中国教育电视台求职节目《职来职往》对于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的节目形态的成功嫁接为例来阐述电视真人秀节目形态的嫁接式结构。  相似文献   

16.
郭路 《东南传播》2012,(10):136-137
我国大众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多以"商界面试"环节为真实模拟的场景,在"多选一"的游戏规则中展开职位竞争。职场真人秀集服务功能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引发新一轮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热播,营造全民狂欢的文化氛围,带来真实的虚幻世界。本文以《2012中国职场好榜样》为例,解读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电视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电视真人秀节目源自西方,兴起之初就受到观众喜爱。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先后经历了起步、繁荣、低谷和复苏四个阶段,当前正逐步走向成熟。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其存在着模仿、同质化现象严重,节目过度娱乐化、低俗化。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打造本土化节目,创新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建立健全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初至今,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不断蓬勃发展。随着电视商业化竞争愈加激烈,越来越多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采用奇观化的呈现来博取观众眼球。本文以当前热播的《顶级厨师》、《百变大咖秀》等真人秀节目为例,通过分析真人秀节目奇观化具体的目的与表现,探究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也为当前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者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真人秀,来源于英语"Reality Show"的翻译,在国外是一档成熟的电视节目,受众群体庞大,社会影响力深远,在我国则属于刚刚起步的新兴电视节目模式。一、电视真人秀节目叙事概述(一)叙事特征1.冲突集中而丰富国内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外的电视真人秀基础,并在其上做了一些修改,以适应我国电视观众的欣赏口味,所体现的集中、丰富的冲突型叙事特征非常明显,真人秀节目的全过程及阶段都带  相似文献   

20.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栏目一经播出,便在电视、网络视频门户网站热播,同时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档由国外引进的亲子真人秀节目,它独特的视觉样式值得我们去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