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志康 《新闻传播》2023,(18):23-2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在新时代建设过程中将文化走出去作为主要目标。电影属于文化艺术中的一种,主要依靠视觉内容吸引观众目光。中国电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电影传播有助于此类文化发扬和传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但因为不同国家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使得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本文将文化走出去现状及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现状作为出发点,分析当前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国电影国际化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
梅光迪是"学衡派"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最为典型的"学衡派"代表人物,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汉语大师。梅光迪作为中国对外汉语教育的先驱,其语言思想在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建立中华民族文化独立性和汉语的国际推广传播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的时代责任下重新审视高校图书馆的留学生服务,以为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基本需求出发,集中探讨在高校图书馆为留学生服务的情境之下,中国故事在国际传播中的“讲什么”“怎么讲”两项基本问题。为探索“讲什么”,本研究以埃瑞克·唐纳德·赫希为代表的新要素主义提出的、通过学习核心知识培养阅读能力的观点为理论依据,通过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对2011-2021年国内出版的H195.4与H195.5类目下的图书题名与文摘附注项进行分词,最终获得文化常识类词语41个。为解决“怎么讲”的问题,本研究进而将41个词语归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借助《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级列举式知识分类法的属性,尝试构建符合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基本需求与知识内在逻辑关系的中国文化传播体系,为高校图书馆的留学生服务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意识、世界大同思想和强烈的民族自尊,是王韬从事汉语国际传播的思想背景.与西人合作译书、牛津演讲、置书英国、创办中文报刊、多种形式的文艺创作,是王韬从事汉语国际传播的具体实践方式.选择时代最先进的传播媒介,用多种方式传播人性共通的文明,传播人无我有的中国文化,是王韬为后来者提供的三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传播能力是国际汉语教师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在解读国际汉语教师的特点、培养目标基础上,提出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讨论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的构成,认为“传播学及跨文化传播学基础”“语言及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汉语及中国文化传播的模式与策略”等是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构成的三大部分,从而对现行《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以实践为基础,提出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外国留学生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日益增多的来华留学生到中国高校学习,对留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当前探讨的新话题。高校在留学生的培养体系里,增加文献检索课程,培养其信息素质不仅是国际汉语教学推广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的需要。由于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文献检索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在很多方面与中国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刘倩倩 《大观周刊》2012,(41):45-45,99
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有所不同,我们在观看众多的国外课堂的教学录像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国外的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多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这就决定了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上,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这样才能吸引外国留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真正爱上汉语,爱上中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汉语国际教育课堂的形式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8.
李春燕 《传媒》2022,(3):后插1-后插2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文化深度的展现,也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国民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在对外输出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形象,并以此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汉语言文化如何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海外传播?应该选择怎样的传播路径?传播效果又如何……这一系列关于"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话题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重视与探讨.正是沿着此议题的研究进路,汉语言自身所富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同样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关注.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汉语言文化走向国际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任务之一.立足于此背景,探究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策略,是推进中国故事走向国际成为了当前富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由刘淑妍、陈毅立、刘怡菲所著的《"一带一路"与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一书,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之下,聚焦于汉语国际传播及教育等议题,从中欧文化比较、跨文化传播交流、汉语国际教育模式、国际学生管理培养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系统的探索,全面搭建起了汉语言文化传播的研究体系,并深度思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海外传播的方法论.总体来讲,本书作为一本论文集,共选择了26篇关于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优质文章,分别从"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海外孔子学院与跨文化比较、汉语国际教育三个维度对该话题进行了观察与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与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汉语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受到普遍重视.中国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国际汉语教材中书法文化元素的调查,分析其书法文化元素编排的特点.并对教材中书法文化元素编选进行思考,进而探索国际中文教育视阈下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彭梓君 《新闻记者》2020,(4):F0003-F0003
汉语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传统的载体,通过汉语的对外教学发展,我国有力地推进了民族文化的全球传播,在更大范围内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认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陈青文著《语言、媒介与文化认同:汉语全球传播研究》一书以多元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为语境,深入阐述了汉语在国际传播中的语言发展、媒介应用和文化认同,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整合了汉语语言文化的全球传播策略,对我国对外汉语传播与推广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丁柏铨 《新闻界》2024,(2):4-14+72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闻舆论工作有着多方面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根本路径。实现“第二个结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十个重要的‘元素’”和“三个方面的‘内核’”,将能提升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为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还包含了许多方法论方面的内容,可以为新闻舆论工作提供方法论指导。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可引导新闻舆论工作者增加作品底蕴,使作品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翟秀凤  周智敏 《今传媒》2011,(10):41-43
近年来,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发出中国声音是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目标。国际话语权并不简单等于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力,更是使自己的声音被广泛获悉的能力,因而了解并赢得国际受众是赢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前提。在华留学生是国际受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研,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华留学生的中国媒体使用和认同情况,进而为中国媒体有效地开展国际传播,提高国际影响力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媒体影响力日渐提高,但是语言障碍、西方媒体为中心的传统国际传播秩序、内容吸引力不高、打入国际市场步履维艰的现状仍然制约着中国声音的发出。因此,建构中国媒体的国际公信力体系,必须针对国际受众的特征进行传播。既要拓展对外传播渠道,又要促进文化交流和媒体传播的互动;既要遵循传播规律,又要融入国际话语体系;既要善于运用国际传播的技巧,又要正确处理"传播"与"宣传"的关系,综合提高媒体的国际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吴春彦 《传媒》2023,(22):49-51
当前汉语国际传播与教育推广存在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孔子学院发展受阻,理念较为传统、模式单一,内容局限、数字化不足,接受主体片面、辐射面较窄等状况。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融合有助于拓展传播及教育主体的范围,淡化刻板印象,丰富教育资源、扩大辐射范围。融媒体视域下汉语国际传播及教育应以需求为导向,开放灵活,推动其应用型转化。同时,也应协同融媒体,拓展教育空间,促进大众化转型。而拓展途径,多元整合,亦可提升汉语国际传播的日常性。  相似文献   

14.
张培 《传媒》2021,(3):77-78,80
移动媒体时代,文化生产机制和传播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移动化、碎片化、场景化等成为文化传播新的关键词,如何快速转变思维,实现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当前国际传播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结合具体实践,重点分析了移动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契机与策略,以期为优化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开启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的汉语全球传播研究。目的是促进异文化之间的沟通、提升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对象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汉语学习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学习汉语的渠道、对中国的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情况,进而提出汉语全球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汉语在各种传播渠道中,人际传播效果远胜于大众传播;学汉语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度高,但媒介接触频率低;生活中的美食与美景是最吸引外国人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16.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国际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要注重中国化符号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应用,应当采用最大通约性的文化符号,采用有效的中国化符号国际传播策略,从不同的渠道实现中国化符号的国际传播,较好地克服不同文化交流的认知误差,跨越和突破文化交流的异质性障碍,实现中国化符号的现代性重构,更好地增强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认知与了解。  相似文献   

17.
陈剑 《视听界》2007,(4):42-44
国际电视传播与一般电视传播的功能有所不同。后者目的比较单一,主要为一般观众提供资讯和娱乐服务,由电视的传播主体获得利润。而国际电视传播则在上述功能的基础上,追求文化影响力。中国的国际电视传播一方面是为海外的华人观众提供电视服务,另一方面则通过国际电视传播为世界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及中国的风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我国传统文化节目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打造优秀电视节目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传统文化电视节目不仅兼具严谨历史考究与专业知识支撑,还将历史故事、非遗文化与新型影视技术手段紧密结合,丰富了节目的传播内容与表达样式,通过仪式化节目构建,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本文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纲要,结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优秀传统文化节目,探索我国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开启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的汉语全球传播研究.目的是促进异文化之间的沟通、提升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对象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汉语学习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渠道、对中国的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情况,进而提出汉语全球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汉语在各种传播渠道中,人际传播效果远胜于大众传播;学汉语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度高,但媒介接触频率低;生活中的美食与美景,是最吸引外国人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20.
对外国留学生文献信息服务的方式与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中国图书馆现状和对外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出发,针对海外学生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实际需要,探讨对海外留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文献信息服务的方式与策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并帮助留学生高效保质的进行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