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智慧城市演进发展及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晰巍  王维  李连子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3):141-146,134
首先对智慧城市的演进历程及发展特征进行分析,从发展的角度对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我国智慧城市演进中遇到的瓶颈,论证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对智慧城市的演进和发展所起到的关键基础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的模型,分析平台核心能力构建的内容及构建中存在的影响因素。期望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程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是物联网、智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的构建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专业性更强的、时效性更高的社会档案信息需求。数字档案馆是当前档案事业建设发展的重点,努力建设巨大的档案网络信息系统、开放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的信息资源网络是满足社会档案信息需求的基本要求。本文在分析智慧城市档案信息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剖析当前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探讨信息服务体系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及其区域集群式协同体系的构建模型,从智慧城市与信息服务体系的关系方面,论述区域信息服务体系的集群性、协同性、共享增值性特征;运用数学中的矩阵理论,将组织、技术、资源、人员、服务、用户等多个集成元素构建在一个区域集群式协同体系模型下,体现出智慧城市发展的集群联合、协同运营、共享增值的特征,以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与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实现构建中原经济区集群式信息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4.
旨在为人工智能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水平提升及服务模式创新提供参考。通过对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国内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从资源、空间、用户三个核心要素服务模块构建人工智能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整合信息资源、感知用户信息需求、拓展深度服务。  相似文献   

5.
“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和高校图书馆共同的目标理念,文章认为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潮流中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信息优势,补足智慧城市公共文化和信息服务体系缺失的链条,在为高知人群提供精细信息服务、服务智慧科技发展、融入公共文化和构建信息服务体系等路径取向上主动寻求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拓展.  相似文献   

6.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IT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档案馆的新一轮革新创造了契机。智慧档案馆在智慧校园框架下,借助技术手段,整合档案数据资源,改善信息服务模式,构建信息智能、资源共享的新型档案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在智慧城市环境下,档案馆如何从微观角度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环境下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提升档案馆信息整合建设能力和开发服务能力,并创造性提出智慧档案馆物理管理平台、逻辑管理平台、信息发布平台三大平台的含义、划分依据以及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意义]为促进智慧图书馆服务中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充分融合,加速推进智慧服务优化升级和智慧图书馆深化改革,对元宇宙视域下智慧图书馆服务中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有机结合进行探索。[方法 /过程]基于元宇宙虚实融合、用户沉浸式参与、技术整合等特性及其与智慧图书馆在理论逻辑与技术演进方面的趋同性,探索融合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元宇宙视域下实现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有机结合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生态体系及具体实践方案。[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元宇宙整合、应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为智慧图书馆创造诸多智慧管理和服务场景,催生了深层次的智慧服务模式,是连接智慧图书馆服务中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重要桥梁。据此,本研究构建元宇宙视域下融合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生态体系,创新性地提出智慧学术服务和智慧阅读疗愈服务。该服务生态体系的实现可从构建支撑智慧服务的数据资源池、打造立体化的精准辐射交互系统、开展“转知成慧”的思想实验活动、创建集成人的智慧的云存储空间、推出嵌入式虚拟馆员的泛在化服务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把握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机遇并充分发挥智慧图书馆的作用,通过解读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城市的概念、发展历程,对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是智慧图书馆产生的重要原因,它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资源保障,提升了智慧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智慧图书馆也是智慧城市的文化标志、信息资源中心以及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智慧城市建设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图书馆如何在新时代利用其宝贵的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为图书馆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是图书馆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分析智慧图书馆信息系统组成要素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图书馆用户和决策需求特点,提出构建新一代智慧图书馆信息系统的五层架构,以期为广大用户提供多功能、个性化服务。图2。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1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nd big data, many smart city and smart community projects bloomed in recent years. Following the two approaches of smart city development from Kuk and Janssen (2011), the study proposed a synergetic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s and business models. Since community is a basic unit of a city,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a smart city are needed to be implemented at the level of communiti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mart community is a configuration set including both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actors and business model patterns. Based on the cases of 69 communities from Beijing, China, we explored successful configurations based on the framework. Using the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QCA) method, we found that a successful smart community depends on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s and business models, and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rely on different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s elements. Networking, terminals, and sensors are key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elements that are used more frequently in business models.  相似文献   

12.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面对智慧城市日益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一个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以快速对智慧城市进行风险分类并分析风险因素。[方法/过程] 从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5个层次和风险评估的4个主要因素出发,构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指标框架,对智慧城市实例进行ward系统聚类形成分类属性,选择C4.5算法的决策树方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验证模型的科学性。[结果/结论] 结果发现:安全管理制度、数据泄露与损坏威胁、安全意识薄弱性和设备安全漏洞是智慧城市之间差距最显著的风险因素,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保障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胡漠  马捷  李璐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5):23-32
[目的/意义]探析智慧城市多元主体信息链的协同效应作用机理,有助于智慧城市管理者获悉提升智慧城市多元主体信息链协同效应的关键因素,从而在多元主体信息链协同服务层面提升智慧城市的智慧水平,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智慧服务。[方法/过程]在识别与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多元主体信息链的信息主体、信息、信息环境基础上,围绕主体协同、信息协同与机制协同3个维度提出6个关于智慧城市多元主体信息链协同效应作用机理的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获取456组有效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检验结果表明,机制协同与信息协同直接作用于智慧城市多元主体信息链协同效应;主体协同通过机制协同与信息协同间接作用于智慧城市多元主体信息链协同效应。根据检验结果,提出5个具有针对性的提升智慧城市多元主体信息链协同效应的具体策略,为智慧城市多元主体信息链协同效应作用机理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在复杂和动态的智慧城市形态下,面对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信息安全风险,提出整体性的城市信息安全管理模式,对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和案例分析,从顶层视角出发认识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管理环境,理解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管理挑战,建立新的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管理模式,使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得以在多样化的智慧城市环境域中协同工作并发挥效用。[结果/结论]传统的面向特定组织和主题的信息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风险,智慧城市需要从整体性出发考虑和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智慧城市应形成超越个体和组织,以城市为总体背景的信息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基于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组织及其功能的形塑,揭示智慧城市建设的分层次技术体系及其多元应用维度;剖析信息安全的演化历程与多重内涵,确定城市信息安全的多维构面;讨论智慧城市对信息基础设施、社会环境的优化及其对信息安全的强化效应;从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脆弱性等4个方面,指出智慧城市建设引发的对信息安全的潜在冲击;提出保障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我国智慧城市APP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改善智慧城市服务、推动智慧城市技术方案落地、提升智慧城市APP用户体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方法/过程]收集全国140个城市333个智慧APP的相关数据,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首先,利用SPSS统计分析APP的区域分布及评分;其次,结合内容分析法对APP的功能描述及15 754条用户评论进行定性分析,归纳APP的类别栏目及用户反馈;最后,结合现状讨论智慧城市APP的未来发展路径。[结果/结论]梳理我国智慧城市APP的区域分布、类型功能、评分及用户评论。当前,我国智慧城市APP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按照功能可划分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三大类,整体评分不高,存在技术缺陷、服务质量差、信息不准确、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等6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With the recent increase in urban population worldwide, and the emergence of big data analytics,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research on how cities are actively reconstructing themselves into a smart and sustainable city. Research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smart city system primarily focuses on integrating three components: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The social component includes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with citizen engagement. In many cases, smart cities focus on discovering answers for various urban problems through the adoption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designed to collect citizen feedback, or provide knowledge resources tha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 life. However, there are very few studies that attempt to close the information loop and link problems to solutions in one, unified framework.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monstrate such a unified approach. Using the theoretical lens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we expand the definition of a smart city to include the notion of an urban organization with dynamic capabilities, which operates within cycles of ‘sense’, ‘seize’, ‘align’, and ‘transform’ functions. Our case study focuses on the ‘sense’ and ‘seize’ steps, describing a medium-size city in Texas, where an open-ended survey is used as a collection instrument for citizen input and concept-based analytics are employed to convert such input into actionable insights. Our approach has the potential to assist policy makers in designing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toward the goal of the smart city.  相似文献   

18.
关于智慧城市与城市应急决策情报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城市应急管理是当前政府机构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基于智慧城市背景,从情报活动角度考察城市应急决策,对城市应急决策情报体系涉及的若干问题进行"智慧"解读,旨在为该情报体系的设计与实现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总结城市应急决策情报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其不足,并从"智慧"层面透视该情报体系的3个方面内容。[结果/结论] 第一,立足情报本征,情报要素是城市应急决策情报体系中的智慧"源";第二,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的整合凸显出城市应急决策情报体系的智慧"核",保证情报有效输出;第三,面向城市应急决策的快速响应情报体系的协同联动机制构建成为智慧"刃",实现情报流动与共享。三方面内容相互交叉、互为关联,并各有侧重,共同成为城市应急决策情报体系"智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元数据的设计是城市记忆资源库建设的核心技术环节,城市记忆资源的多媒体集成性、资源组织多维性和处理过程复杂性等特点对元数据的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以OAIS参考模型为指导,基于多源异构城市记忆资源,从内容视角、根据资源处理过程复杂的特点从流程视角设计了城市记忆资源分层元数据模型,对城市记忆资源的准确描述、有效控制、高效组织具有一定意义,有助于形成一个多主体参与、跨领域整合、全流程管理的资源平台,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A collaborative ecosystem of diverse stakeholders is seen as critical in smart cities for solving complex public problems and overcoming socio-technical hurdl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factors that may increase collaboration amongst smart city stakeholders. Through a digital government lens, we first elaborate the nature of multi-stakeholder collaboration in the smart city. Then, we adopt a contingency approach to unpack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tensity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stakeholders in the smart city ecosystem. To characterize the ecosystem, we use the quadruple-helix framework.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we derive hypotheses on whether certain factors lead to more intensive collaboration, which are tested on a sample of Belgian municipalities. Our findings reveal the importance of smart city strategies for intensify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stakeholders in the ecosystem. Moreover, we also find that for large ecosystems, a smart city manager or department may facilitate collaboration amongst stakeholders. Taken together,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certain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es to increasing collaboration in smart cities, which will depend on the context of a 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