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时代的儿童网络媒介接触行为探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鉴 《新闻界》2006,(6):101-101,100
根据传播学媒介系统依赖论,儿童与媒介的依赖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理解、行动定向和娱乐。如果儿童的媒介使用影响了儿童在现实世界的生活,如对媒介过度依赖,使之终日沉浸在媒介所提供的幻想世界中,并对现实生活越来越不认同,越来越依靠媒介来排除生活中的烦恼,那么就形成“媒介瘾”,或称之为“媒介综合症”。在e时代,这种“媒介瘾”突出地表现在网络媒介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瘾”。“网瘾”能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直接原因就是接触网络媒体的儿童数量在不断扩大。据2006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十八…  相似文献   

2.
对于当代媒介管理的发展趋势,可以从正在经历着的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中国甚至于世界的媒介管理变革的背景和现状中去作某种“预测”,也可以从媒介管理活动出现以来所发生的若干次重大变革中得到某种重要“启示”,还可以从政策法规的制定,政府领导人的讲话和职能部门的动作等方面隐约看到未来中国媒介改革开放的“轮廓”,当  相似文献   

3.
王志 《今传媒》2005,(11X):13-15
后现代思想家福柯指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当今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由大众媒介主导的信息时代,人与世界之间的话语关系逐渐演变成一种媒介话语关系,媒介话语成为人与世界建立关系的中介。  相似文献   

4.
论少数民族的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晓华 《新闻界》2005,(3):123-124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社会而言,媒介是沟通社会、交流思想、传播文明的最有效工具;对个人而言,媒介则是个人了解外部世界、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必经通道。从这个角度上看,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也是媒介时代。  相似文献   

5.
徐皞亮 《新闻界》2023,(3):86-96
对于现代人而言,媒介不仅介入和影响了时间的感知和使用经验,也在建构日常生活的意义上改变了时间的性质。伊尼斯作为较早关注到传播媒介本身的西方学者,也率先从媒介的物质性视角看待时间问题。他的时空偏向理论从宏观的、知识运输的层面为我们把握媒介、人与时间的关系提供了路径。如果说伊尼斯开创了“媒介-时间”研究的结构主义先河,那么在他之后的基特勒,则打开了这一研究的后结构主义大门。他以数据处理的可能性重新阐释媒介与时间的关系,并突破性地提出了“时间轴操纵”理论,由此“媒介-时间”研究进入微观层面。本文在比较视野的观照下,探究了伊尼斯与基特勒“媒介-时间”观的异同性,并表明二者为推进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所做出的理论贡献,为数字时代人们正确处理媒介与时间的关系提供思想参考。  相似文献   

6.
媒介技术的发展要求媒介管理方式超越古代粗放型的行政管理模式,遵循技术逻辑从而实现有效管理。媒介管理媒介化既不像中介化那样把媒介作为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表征”,也不像传统的媒介化理论把媒介视为社会的一部分“装置”,而是把媒介作为按照“媒介逻辑”对待的客体。近代上海广播的媒介管理部门在组织构架上设立专门的技术岗位,并使用制定技术标准、分配通信频率、监听节目内容以及频率干扰等技术手段开展媒介管理,从而呈现出了和古代不一样的管理模式。媒介管理媒介化是对媒介在社会中地位的承认,也标志着近代社会管理的升级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7.
1997年北京青年报女记安顿根据当事人的口述进行实录,在《北京青年报》上首开隐私倾诉的专栏,然后集结成《绝对隐私》出版。这个事件具有非常的意义,因为它标志着一种新的媒介现象的出现。今天,当你翻开报纸,“隐私倾述”、“情感实录”等栏目触目皆是;广播电视各类谈话节目关涉隐私的也越来越多。悄然之间,媒介对隐私的追逐变成了隐私所有在媒介上的主动倾诉。隐私在媒介上的传播成为一种颇为流行的媒介现象。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开启了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进程。论文认为,新型主流媒体应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媒介深度融合落实到“人”的要素上,这是由中国传媒生态的三重逻辑决定的。新型媒介制度实践作为一种“体系”实践,首先是包含了受众和用户主体的实践;作为制度性公共产品,与执政理念相互契合,互为表里,“人民至上”是其核心;媒介深度融合之“深”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之“全”正是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两个维度,其交叉点正是社会行动者的传播公共性建构。全民主体、全民参与、全民分享、全民认同,这些构成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质的规定性”内涵。将“人”放在传播的首位,是向真正的传播本体的回归,这是新型主流媒体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江璐璐 《青年记者》2007,(14):37-38
麦克卢汉认为电视媒介是一种清晰度很低、使人深度介入的冷媒介。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说一经提出就引起学术界的激烈争论。直到今天有关冷热媒介的争论和质疑似乎还是没有结束。麦克卢汉认为热媒介就是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的媒介,如广播、电影等。冷媒介是指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媒介菜单(media repertoire)”有关研究文献按时间脉络进行总结和评述,试图寻找其“源”与“流”。媒介菜单研究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频道菜单研究,随着媒介环境的丰富而不断产生概念和方法上的演进,对我们理解用户的选择性媒介使用模式及其复杂动机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对文献的梳理,本文提出了目前媒介菜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其在新技术情境下的研究进路,以期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和概念性工具的媒介菜单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莉 《青年记者》2007,(3):76-77
媒介集团化是世界媒介发展的大趋势之一,中国媒介在集团化发展上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媒介集团化发端于西方国家,因此,要了解媒介集团化这个问题,西方媒介的集团化发展会给我们一些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前二年,我们曾经讨论过“党政领导干部媒介素养”这个话题。意在如何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能具备全面正确认知媒介、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媒介、能够科学管理媒介的素养。还要求各级广播电视媒体主动向领导干部做一些现代媒介知识的推介工作,让他们以合格的“媒介使用者”和“媒介管理者”的姿态更加重视运用、  相似文献   

13.
更多地关注媒介经济———“媒介经济板块”发刊词媒介经济在国内新闻传播业是一个新课题 ,而且是近来日益受到重视的一个热点。作为专业期刊 ,加强对媒介经济问题的报道与研究 ,是我们的责任。由本刊与国内在媒介经济研究领域起步较早、有一定实力与资源优势的专业科研机构———河北大学媒介经济研究所合办的媒介经济板块 ,自本期开始与读者见面了。这一板块主旨是提供媒介市场分析与动态扫描 ,以供媒介业内经营管理人士参考。这一板块的特点是集中研究分析媒介经济 ,紧贴市场实际 ,加强针对性与服务性。初步计划每期4至8页 ,设有“媒介经济论坛”、“媒介市场调查”、“个案研究”、“风云人物”、“传媒资本市场月度点评”等主要栏目以及分类广告。特别要说明的是 ,分类广告不仅仅是广告 ,更主要的是为业内提供一个服务窗口 ,争取让这块小小的园地 ,成为业内人士的一个信息帮手 ,提供工作、消费、消遣的资讯。事实上 ,国外的新闻传播专业报刊非常重视分类广告 ,围绕着媒介行业的形形色色分类广告信息 ,为行业的繁荣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本刊首创的媒介分类广告 ,希望能让广大读者感到有用、有益、惠而不费。如果能通过这些分类广告解决一点实际问题 ,那就表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相似文献   

14.
李琪 《报刊之友》2011,(9):135-13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必须高举“新闻自由”的旗帜,打到“媒介垄断”此类不公平媒介现象;也并不意味着需要一味强调更加高效地传播客观信息,形成新闻自由的国度,从而抵制政府和企业的“宣传”。网众传播的加入,对受众的媒介素质是一个考量,对从事大众传播的新闻媒介的自身发展也是一个考验。本文挖掘了以上的两对媒介矛盾,用制衡与发展的观点,讨论新媒体时代媒介发展之趋势。  相似文献   

15.
经常上网冲浪检索新闻,类似于“网络暴民”“、天价罚款”、“裸体时代”等“危言耸听”的媒介信息似乎充斥着我们的视听,喧嚣已经是大众传媒时代的流行时尚。这类媒介信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媒介对客观事实评价时的故作惊人之语,如“野蛮的姐”“、暴力抗法”、“杀人恶魔”等,此类信息多散落在新闻报道、评论的文本之中。另一类是采访对象对新闻事实的偏激认知,如“专制遗风”、“毒害青年”“、败坏道德”等,与上一类不同的是,它们有具体的消息来源。还有一类是网友的“放言”、“质疑”“、厥词”,且多以标题的形式出现,如“慎言‘网…  相似文献   

16.
与多年吸引公众眼球的美伊战争一样.娱乐圈似乎也不平静。前几年,媒介以名人“恋情”为新闻猛料,近一年来.媒介注意力又开始出现新的“转向”,于是“皇阿玛惹上性交易丑闻”、“张国立儿子张默打人,中戏黄定宇落马”、“张钰暴黄健中卷入‘录音带’丑闻”、“赵忠祥被女医生告上法庭”等事件,成为一时间最为轰动的“娱乐新闻”。  相似文献   

17.
杨晓霞 《新闻知识》2001,(10):17-19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10,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会议大厅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北京赢了”“2008属于北京”“神州大地竟夜无眠”。当晚,电视实况转播了这一盛事,屏幕上不断闪出的四个字“我们赢了”最直接地表达出中国人获胜后的狂喜:北京赢了,中国赢了。按照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中的界定“北京申奥”这一事件已经成为了“媒介事件”。所谓媒介事件,“是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是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界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  相似文献   

18.
人们总希望借助媒介留存时间、收纳记忆、探究自我,这一愿望在面对自己的肖像照时尤为凸显。自拍作为视觉信息记录工具,似乎是对个体生活的忠实记录,但实质上,自拍实践是一个隐蔽地植入其固有价值偏向的过程。本文基于媒介环境学理论,聚焦日常生活的自拍实践,以技术发展视角探索自拍对场景构建、自我认知的影响。自拍以其媒介偏向与媒介特征,构建静止而割裂的时空环境,重塑“此时”的定义;创建虚实交织的赛博空间,改变“此地”场景;塑造美颜幻像使人高度卷入,重塑“此身”认知。始于人们探索“存在”目的的自拍,终究难以使人照入自我。我们不能落入技术决定论的悲观情绪,但身处自拍构建的“充满魔力”的环境中,人们必须认识其固有的技术偏向性及其对我们日常生活尤其是社交环境的影响,牢牢把握使用者的主体地位,自觉抵抗“技术反噬”,以避免落入媒介技术的支配之中。  相似文献   

19.
马修·福勒是英国媒介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艺术、媒介、文化研究等交叉学科的视野研究媒介生态学。他认为,“生态”一词本身就蕴含“媒介”或“中介”的意涵。在他看来,获取制作媒介所需原材料的采矿行为常导致污染的发生,并以智能手机为例,提出媒介自身的设计构造也是污染成因之一。他对“媒介”、“生态”、“污染”三者之间关系的阐释,为我们理解媒介开辟了“整体性”、“生态性”的视角。与波兹曼等人将媒介生态视为一种环境保护主义取径不同,福勒从美学和政治敏感维度加以考量。他在尼采“权力意志”的基础上,提出“媒介权力意志”概念,同时还从加塔利、德勒兹等哲学思想中汲取研究媒介生态学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
吴跃先 《新闻界》2002,(2):28-30
市场是公平的。三个失败的媒介经营案例给了我们以下启示:现代化的媒介经营首先要树立全新的媒介人才理念,还要树立媒介产品理念、媒介资本运营理念和媒介风险理念。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律,“媒介先锋”们并不能“先到先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