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人际传播研究的问题系及其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整个西方人际传播研究的问题系及其由来置于一个历史与逻辑的立体交叉网络中进行追溯。对西方人际传播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各个里程碑式阶段的主要研究议题与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与述评,并对人际传播领域的学术方向的分野进行了研究与评价,也结合中国社会人际传播的变迁现状提出一些有启示意义的问题,目的是为较为欠缺的人际传播研究领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2.
"意见领袖"与"文化英雄"——"两极传播"的中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在"本土化"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本文立足于学术"本土化",对中西方关于对信息传播过程中"二次流动"过程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将中国传统的学术资源与西方的传播学理论结合起来,促进适合中国本土特色的传播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9,(4):56-66
本文综述了《批判传播研究:西方视野》精选的当今西方学界传播批判研究的二十九篇前沿文献。这些文献梳理出批判传播研究范畴内两大学术脉络上的硕果:其一是新自由主义经济主导的资本主义如何重构了西方包括新闻传播在内的文化产业,从事新闻传播与文化创意经济的知识劳工无一不受到资本逻辑与跨国劳动分工等型塑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的压制;其二则对马克思的作品精髓、新闻思想渊源和实践转向进行了再度审视。  相似文献   

4.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旦教授主编的“传播·文化·社会”译丛于近日华夏出版社出版。国内如此大规模地翻译出版高质量的传播学术专著尚属首次,相信多年来传播学术论著缺乏的局面会因此有所改变。 该译丛以西方大众传播研究以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学术著作所构  相似文献   

5.
发展传播学在二战结束后逐渐受到了西方学界的重视,并由欧美国家扩散到世界各地。亚洲地区为发展传播学的学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有关亚洲发展传播学的文献资料,从研究国别、研究议题、理论范式概括了亚洲发展传播研究的学术动态。从研究国别来看,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成果较为丰硕。从研究话题来看,经济发展的“软要素”、健康传播与公共卫生、性别平等与家庭生活、农业与农村发展、媒介技术与边缘化社区和传播的权力问题等议题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主要对象。从理论范式来看,包括社会营销、娱乐教育、健康促进、参与式传播等主流理论范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亚洲地区既提供了丰富的发展传播实践案例,也在方法模型层面实现了创新,但在理论范式层面缺乏具有挑战“西方中心主义”的“亚洲中心的”理论群。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新世纪以来西方传播学界对媒体责任研究的主要学术成果,得出了以下两点结论:1,媒体问责制和媒介伦理是西方传播学界近期研究媒体责任的重要领城;2、有关媒体责任的个案研究呈上升趋势.在媒体责任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今社会,这种研究发现将会对新形势下我国传媒研究和媒体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新闻传播学界提出或正在尝试着 诸多途径。比如,原汁原味地引进西方传播理论,将西方传播学理论在中国进 行本土化的验证研究,或者在中国传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建构性研究等 等。事实上,每一种途径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喻国明教授是一位跨越新闻传播理论和传媒实务研究的学者,其独特的 学术位置赋予了他审视不同研究途径的冷静视角,甚至包括对其自身学术研 究的反省。  相似文献   

8.
对国家形象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通过引介西方的学术成果,对比分析国内与西方学术界对于国家形象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从而为国内的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研究信息。本文首先介绍了西方文献中关于国家形象以及相关概念的论述,之后对国家形象的概念、大众传媒的作用、构建国家形象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陆的一些传播学者在余也鲁的倡导下拉开了传播研究本土化的序幕.以西方理论为基础,以中国经验为研究对象的认识论二元框架就此形成.这一二元对立的框架成为此后各种传播研究本土化路径的基本指导思想.然而,从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来看,"中西二元框架"不仅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认识论悖论,而且它对西方理论和中国经验的理解是非学术化和教条主义的.其结果就是在各种非议中,传播研究本土化迷失了发展的方向,与它当初的目标渐行渐远.其实,传播的本土化应当是一种多元化的学术自觉,它总体来说可以被形容为中国学者在与西方学术对话过程中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0.
学术翻译是学术的延伸,且与某一学科的命运息息相关.从一鳞半爪的西方传播学译文到系统介绍传播学知识的译著,再到气势恢宏的煌煌译丛,学术翻译与中国传播学之间的良好互动,呈现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跨文化传播等学科版图的依次铺排,见证了批判学派、文化研究学派、媒介环境学派等对传统的经验学派这一主流范式的冲击,有效拓展了传播学的学术空间,也促发了新知识的中国化、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媒介仪式"这一术语在西方传播学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学者们对媒介仪式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不断得到认可并成为人们研究"媒介仪式"的有力参照,西方学者更是频频着力探讨宗教与媒介的关系。这不仅触及了"媒介仪式"这一概念的学术和文化渊源,更让我们看到其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所具有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媒介仪式"这一术语在西方传播学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学者们对媒介仪式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不断得到认可并成为人们研究"媒介仪式"的有力参照,西方学者更是频频着力探讨宗教与媒介的关系。这不仅触及了"媒介仪式"这一概念的学术和文化渊源,更让我们看到其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所具有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善兰是把西方数学全面地引入我国的第一人,是近代西方数学传播和研究的奠基人,在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同时还对中国传统科学有着深入地研究,通过翻译西方数学著作为中国数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中国数学的西化作了铺垫.本文分析了李善兰翻译数学著作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梳理了其翻译西方数学著作的主要历程.  相似文献   

14.
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诸多传统中,北美流派有着鲜明的特色,其对政治经济权力和现有传播实践和理论的批判,使它成为了主流传播研究中的异类,在经验研究占统治地位的北美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也导致了该学术流派的相对集中和紧凑,他们之间的学术传承也大多是父子、师生、同事、夫妻,或者一个系所内,并互相合作,体现了一个较为单纯的谱系和解释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唐冑 《传媒》2021,(13)
千载以来传统儒学研究汗牛充栋、蔚为大观,但随着现代西方学术体系主导地位的确立,我国学者为适应西方学术规范,在传播学、语言学、哲学等儒学相关研究领域往往以"他者"视角窥探本土文化内涵,这无异于"隔靴搔痒",难寻其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文化自信,将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置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新时期本土文化传播学研究需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之深蕴,撷华夏文明之要义,以更为宽广的学术视野建构起本土研究的理论体系和评价体系,破除"唯西方马首是瞻""食洋不化"的旧习.潘祥辉所著的《华夏传播新探:一种跨文化比较视角》一书以中国古代的传播媒介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跨文化、跨时空背景下华夏文化的传播机制,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本土传播学研究的新思路.关于著作的整体价值评定邵培仁教授、孙旭培教授两位先生珠玉在前,兹不赘述,此处单论书中重点阐述的儒家文化与媒体传播议题.  相似文献   

16.
朱磊 《中国出版》2015,(3):63-66
20世纪20年代,为了在中、西音乐比较中更好地建构中国音乐文化,国人逐渐开始尝试较为系统地研究西方音乐历史,并陆续出版了种类不一的西方音乐通史专著。对此类史籍的研究不仅可以最大化地找寻早期国人对西方音乐研究方法与观念变迁的佐证,而且有助于发掘留学经历、学术思潮与早期国人对西方音乐研究之间的潜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闻传播专业期刊主要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在初始发展阶段,理论和业务的分界并不清晰,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专业期刊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战时新闻学.新中国成立后,新闻传播专业期刊由西方新闻学学术理论引进,逐步走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学研究,新闻传播专业期刊发展随之繁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外华语媒体和华语传播学界就西方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报道的批评与抗争为契机,反思西方新闻客观性。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个人特定的学术角度,进一步提出有关中国新闻传播学理论框架、学术参照、和学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提起“西方货币银行学”,大部分人都会感到陌生。这固然在于我国经济理论封闭得太久,加之这门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传播途径狭窄。但还有两个学术上的原因:其一,西方各国金融理论学者,各自从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研究货币金融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完整的西方货币银行理论的学说体系;其二,国内介绍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著作寥寥无几。《西方货币银行学概论》通过一个新的体系,以国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对西方货币银行学进行介绍和阐释,这在我国货币金融的学术领域还是一次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传播能力”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西方传播能力研究的现状。它们包括传播能力研究的历史和观念 ;能力概念的多种含义及美国传播学者帕克斯 (Parks)的三个“功能性主题” ;萨拉·特伦霍姆 (SarahTrenholm)和阿瑟·詹森 (ArthurJensen)有关传播能力模式等。作者认为 ,西方传播研究者将“知识”和“行为”研究结合起来 ,赋予了能力研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重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