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害报道,因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而备受关注。在西方新闻界,一直有"不是好消息就是好消息"的说法,记者甚至将灾难发生视为重大节日,灾难报道是各家新闻报纸的重点。在我国,受传统新闻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里,灾难报道被视为"禁区",报道的时效性和深刻度都不尽如人意。当下,社会的发展和资讯的丰富对传统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挑战,各类新闻报道纷纷在报道模式、报道理念等方面进行变革,这种变化体现了一种报道思维的革新,值得思考。本文以灾难报道为切入点,分析这种新思维在具体报道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贾千慧  李晨 《今传媒》2020,28(1):25-27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颠覆了以往的新闻生产与报道方式,给传统新闻报道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灾难新闻报道作为新闻报道领域的一项特殊内容和组织形式,公众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大,然而传统灾难新闻报道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试图从灾难新闻报道入手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灾难新闻报道带来的创新与改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建国六十年来的灾难新闻报道史,探讨了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史上的教训与不足。新媒体时代,灾难报道更应尊重新闻规律,充满人文关怀,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4.
卢会 《今传媒》2016,(9):39-40
受媒介政治环境和媒介自身职业道德缺失等因素的影响,灾难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伦理失范现象,如淡化灾民的生存状态、缺少人文关怀,这不仅危害媒介自身公信力,也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而马克思人学思想主要探求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对灾难新闻报道中媒介伦理失范现象的缓解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新闻宣传工作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新闻报道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新闻报道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灾难新闻报道的理念更是发生了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斯里兰卡、印尼等国爆发由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此次灾难中伤亡人数之多,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话说是“多年未遇”。我国政府和媒体对此次灾难给予密切关注,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表现了我国政府和新闻媒介对灾难新闻报道理念的变化。新闻媒介还把人关怀融入报道的各个层面,不仅告知公众海啸事件本身,更关注灾难中人的命运,宣扬灾难中体现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7.
孟建忠 《东南传播》2011,(9):140-142
灾难新闻报道是考验媒体的新闻能力和职业精神的试金石。从南平电视台对“郑民生事件”、“南平泥石流事件”等灾难新闻的报道,大体可以看出国内地方电视台对灾难新闻报道的基本情况。本文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地方电视台灾难新闻报道的多重维度,旨在为地方电视台做好重大灾难性事件报道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论文从"5?12"汶川地震后我国新闻媒体的迅速及时、公开透明的新闻报道谈起,梳理了新中国建立59年来新闻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理念上发生的一些转变,并以1978年、2003年的两个转折点为界对这些转变进行了时间上的划分。最后就导致灾难新闻报道理念发生转变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人类不希望灾难的发生,但无法回避灾难现实。在灾难新闻报道中,记者的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报道的成败,也关系到行业的公信力,不可等闲视之。一、坚持报道真相,不违职业道德意志与职业良心报道真相,是记者的天职,也是其职业道德观念的基本准则之一。坚持报道真相,需要记者有职业道  相似文献   

10.
制定图书馆灾难管理规划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汶川大地震对图书馆所造成的灾难及目前国内外对图书馆灾难管理的研究现状,图书馆应关注并重视图书馆灾难管理.制定图书馆灾难管理规划时,要考虑培育灾难管理文化,并把灾难管理规划的过程分为4个阶段:灾难预防阶段、灾难准备阶段、灾难响应阶段和灾难恢复重建阶段,明确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报道的程度与导向直接影响危机事件的发展与解决,而媒体报道受其新闻观念影响至深。从"灾难新闻"到"危机报道",中国媒体报道观念及媒体角色发生了较大转变。  相似文献   

12.
杜玫 《新闻世界》2009,(2):57-58
“所谓灾难性新闻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对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包括对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何静 《新闻传播》2024,(6):34-36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也与日俱增,与以往的新闻传播方式相比,信息传播技术也变得更为发达。在现代社会中,网络上的信息量变得越来越多,同时也意味着人们生活中所接收到的信息数量的增加,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同时也更快速地获取更多的信息。新媒介的发展,使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事新闻写作和传播,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某些新闻事件的报道和展示。由于重大灾难性事件具有新闻价值,公众的关注速度很快,而在灾难报道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二次伤害”。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从灾难新闻报道的案例出发,对灾难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避免灾难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提出了相应的看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灾难发生后,除了现场救援人员和当事人外,媒体对灾难了解情况相对较多,因此媒体的灾难新闻报道对受众获取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综观近年来的灾难新闻报道,进步之处在于形成了多级联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内容趋于理性等。不足之处在于过度的悲情传播,有时会把负面事件变成正面宣传,以及面对负面情况的失语。做好灾难新闻报道应该坚持专业性,及时沟通协调,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金寅  卢小伟 《新闻世界》2012,(3):167-168
灾难的发生,因其突然性和破坏性尤其是对生命的威胁而备受关注,灾难新闻报道肩负着传递灾情,稳定民心,刻画人性,关爱生命的重任。如果说,叙事是与人类历史本身共同产生的,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就是讲故事的历史,那么面对灾难,新闻报道要讲好一个个与生死有关的故事,不仅需要一颗关爱生命的心,也需要讲故事的技巧与方法。本文试以《南方周末》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例,从新闻叙事学的视角,对灾难新闻报道讲故事的艺术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6.
灾难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灾难发生时人们需要大量准确而及时的信息来监测环境,消除恐慌。我国的灾难新闻报道刚刚起步,还存在反应迟钝、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放眼未来,中国传媒对灾难新闻的报道将越来越成熟,有望建立成熟的灾难新闻应急报道机制。此外,对灾难的深思与反省也有利于树立起正确的灾难新闻报道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赵利利 《新闻前哨》2015,(3):40-41,61
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我国主流媒体习惯将民族文化中的原型意象融入到新闻的叙述话语以唤醒受众的集体无意识,发挥群体在场的精神凝聚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程式化的报道方式很容易激发受众的对抗式解码。本文以人民日报对云南鲁甸地震的报道为例,以荣格原型理论的相关内容为理论基础来进行灾难报道中战争英雄原型的再现分析,指出灾难报道中的原型叙事困境,以期对新闻报道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灾难新闻往往因灾难事件本身的原因而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特别是一些重大灾难。灾难报道,不能只看现象而不关注那些深层次的东西,也不能用一种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应当是更理性、更科学、更全面,有分析、有选择地向受众客观报道。综合来看,我国的灾难性新闻报道,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有许多值得改进或提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媒体报道的实例阐述了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在审关取向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缺乏人文关怀、报道低俗娱乐化、曲解新闻的“接近美”、语言文字与报道基调不协调等。由于灾难新闻一直以来都享有非常高的关注度,某些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为了自身利益,消极地迎合受众,不仅没有发掘新闻中的美,反而将灾难盲目地当做热点追捧、炒作,这无疑会对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人文关怀以人和人的经验为关注对象,尊重人的尊严,但现今很多媒体忽视了这一点,尤其是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本文研究了灾难报道图片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增强法律意识等方面提出重塑媒体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