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月26日,重庆出版集团和央视《百家讲坛》邀请王立群教授亲临北京西单图书大夏进行了《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一书的签售活动。经过新书首发会、媒体专访到《百家讲坛》栏目的预宣传.现场读者、媒体热情空前高涨,与北京寒冷的天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人们争相购书排着长龙等待着王立群教授的签名。  相似文献   

2.
刘心武,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引发了较大的争议。在没读《刘心武续红楼梦》之前,我想作家刘心武同时又是著名的红  相似文献   

3.
王一如 《新闻爱好者》2011,(14):154-155
《百家讲坛》栏目在电视媒体中首推"平民化"学术视角,"平民化"的学术赋予了大众传媒丰腴的血肉之躯,媒体为学术的"平民化"提供了宽口径的快速通道。一方面,《百家讲坛》栏目"火"了,主讲学者"火"了;另一方面,负面消息接踵而至,学者名声毁誉参半,媒体功效屡遭质疑,学术与传媒的关系必须引起各界人士的深思。  相似文献   

4.
《百家讲坛》栏目在电视媒体中首推"平民化"学术视角,"平民化"的学术赋予了大众传媒丰腴的血肉之躯,媒体为学术的"平民化"提供了宽口径的快速通道。一方面,《百家讲坛》栏目"火"了,主讲学者"火"了;另一方面,负面消息接踵而至,学者名声毁誉参半,媒体功效屡遭质疑,学术与传媒的关系必须引起各界人士的深思。  相似文献   

5.
陈亮 《新闻实践》2006,(8):50-51
2006年,当《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之类的娱乐类节目被有的人津津乐道时,一个起初并不起眼的文化类栏目悄悄地走入了观众的视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它就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科技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  相似文献   

6.
孔令顺 《视听界》2007,(2):86-88
一、“讲坛”为啥这么火? 一面是《文化视点》类栏目的黯然下课,一面是《百家讲坛》类栏目的辉煌勃兴,表面看来,同样都是文化类栏目,怎么会有如此悬殊的遭际呢?其中缘由颇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7.
余建清 《新闻知识》2007,(11):60-62
《百家讲坛》,这个与央视科教频道一同诞生的栏目,一度曾因收视率低,面临被末位淘汰的危险。然而,绝处逢生之后,却成为2006年度央视十大优秀栏目之一,仅次于《新闻联播》排名第二。近日,在一家权威机构推出的中国电视节目榜中,《百家讲坛》被评为年度电视节目和最佳人文科教节目。可以说,《百家讲坛》创造了中国电视界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8.
CCTV第十套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开播至今已逾七年,从最初的乏人问津到如今的大红大紫,可谓跌宕起伏——诞生、发展、低谷、转型、突起、成功,其间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该栏目把精英文化的内容定位和大众群体的对象定位结合起来,把本属知识阶层的小众化的“珍馐佳肴”做成了大众化的“家常便饭”,使精英和大众得以契合,这种契合既成就了该栏目本身,同时也隐含着一些危机。本文试图以《百家讲坛》的成败得失为例,探讨当代传媒在传播中的文化抉择。  相似文献   

9.
科教栏目一个最主要的任务是传播知识、普及文化,促使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科教栏目除了要保持应有的文化品位外,也要贴近寻常百姓,契合普通大众的口味,为大众喜闻乐见。刚开始走精英路线的《百家讲坛》在开播之初也曾面临着不温不火的困境。之后,栏目进行了大胆改革,通过栏目定位大众化、讲述方式故事化、讲述风格平民化、传播形式多元化的调整,更加把观众的认知接受能力与情感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让观众对这样一档文化节目像娱乐节目版一样津津乐道,最终使《百家讲坛》成功转型为"大众讲坛"。在当前大多数电视文化类节目日趋式微的形势之下,《百家讲坛》的成功值得所有电视媒体探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静 《传媒观察》2011,(3):47-48
2004年电视界最引人关注的栏目当属央视的《百家讲坛》。在这档介绍国学知识的栏目中,阎崇年、易中天、于丹等讲师一改学院派严肃风格,运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娱乐化方式讲学,赋予经典生动的传播力,从而在公众中掀起了一场国学热。  相似文献   

11.
从《百家讲坛》看受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家讲坛》栏目开播以来,栏目的满意度逐年提升,2005年栏目改版之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收视率日创新高,影响力也日益扩大。《百家讲坛》已经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节目从遭遇末位淘汰的尴尬到后来的收视率攀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将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百家讲坛》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精心编排,准确定位,抓住机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其成功背后也存在着节目选题相对狭窄、百家讲坛成了一家讲坛、尴尬于非学术论坛的定位、易导致人们的功利欲望发生偏差等隐忧。  相似文献   

13.
北京满学会会长、《百家讲坛》主讲之一阎崇年,10月5日在无锡新华书店进行签售时,遭一年轻男子掌掴,这个新闻可是闹大了,连日来报纸网络上评论连篇累牍,说什么的都有,有一篇评论的题目是《阎崇年遭掌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光明网《光明观察》还专门把这篇评论放在《焦点争鸣》栏目里,足见舆论甚是重视。  相似文献   

14.
创办于2001年7月的《百家讲坛》,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如今已成为央视的名牌节目。在打造了众多文化名人的同时,其收视率也屡创新高。作为一种现象,《百家讲坛》的热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瑞芳在《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一书中曾经写道:“西方神话有张魔鬼的床,人被捉到床上,长的截短,短的拉长。《百家讲坛》对主讲人来说也是张‘魔鬼的床’,而床的尺寸就是传统文化、服务大众、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笔者认为,这段话对《百家讲坛》成功原因的概括可谓一语中的。其中“传统文化”是栏目的选题标准,“深入浅出”是栏目的播出方式,  相似文献   

15.
《视听界》2009,(1):15-15
《百家讲坛》巳开坛7年。在易中天、于丹等学术明星的火爆之后,目前的《百家讲坛》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其娱乐化庸俗化的倾向也一再被学界和观众所诟病。先是有阎崇年挨打、于丹被威胁的事情,而从央视内部得知的消息,《百家讲坛》收视率下跌幅度惊人,巳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十名之外,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相似文献   

16.
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自2001年问世以来,在经历了面临“末位淘汰”的险境之后却一路“蹿火”,成为颇具收视率和影响力的品牌栏目。而以栏目主讲人身份出现的易中天、于丹等人,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造就出独特的“学术明星”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如今的《百家讲坛》已经广为人知,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和极高的收视率令人瞩目,成为当下异常突出的一种文化现象。《百家讲坛》被评为2006年度央视十大优秀栏目之一,仅次于《新闻联播》,排名第二。央视国际网站公布的2007年7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原是一个形式单一、内容高深的科教节目,曾一度因收视率低面临被末位淘汰的危险。2004年,栏目制片人等及时调整编辑策略,使栏目迅速发展起来。文章从普通编辑学角度归纳《百家讲坛》的编辑活动,探析其编辑策略调整及其带来的效益,进而揭示普通编辑学的普适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在电视媒介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作为一个并不太容易被大众接受的电视学术类栏目,《百家讲坛》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其准确的定位和自成风格的节目制作方式值得其他电视媒体深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析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的成功原因,揭示出化"组织传播"为"魅力传播",从而扬长避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传播效果的最优化,乃是《百家讲坛》成功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