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百家讲坛》通过对观众文化品位与审美需求的洞察,出于提升收视与栏目创新的需要,对原有节目内容、制作方式与演播风格进行创新与改编,构建精英文化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桥梁,让专家学者服务于百姓文化需要。凭借普及中华传统文化与传播学术研究成果的成功探索与实践,在国内电视观众群体中掀起“品味传统文化,研读学术新说”的潮流。但是面对当今社会的变迁,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环境对历史文化类栏目提出新的要求,如今的《百家讲坛》又一次站在推陈出新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2.
郑琴琴 《新闻世界》2009,(12):81-82
《百家讲坛》自2001年7月9日开播以来,栏目收视率逐年提高,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然而,近两年,在《百家讲坛》“热”的背后,学术界关于《百家讲坛》的争议和讨论从未间断。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本文主要探讨了《百家讲坛》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有着怎样的争议。  相似文献   

3.
李静 《传媒观察》2011,(3):47-48
2004年电视界最引人关注的栏目当属央视的《百家讲坛》。在这档介绍国学知识的栏目中,阎崇年、易中天、于丹等讲师一改学院派严肃风格,运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娱乐化方式讲学,赋予经典生动的传播力,从而在公众中掀起了一场国学热。  相似文献   

4.
在《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娱乐栏目热播的情况下,《百家讲坛》(以下简称《讲坛》)栏目能走红,既出乎人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是因为它是科技频道的一档高雅文化栏目,不易“走红”;情理之中是因为它也属于一档娱乐栏目,应该受到青睐。这种双重身份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精英与大众的一场博弈。本文试从电视是收视率控制的一个场、电视是平庸文化的制造机器、电视是一种新的宗教形式等三个方面,来对《讲坛》栏目进行一种反观。  相似文献   

5.
孔令顺 《视听界》2007,(2):86-88
一、“讲坛”为啥这么火? 一面是《文化视点》类栏目的黯然下课,一面是《百家讲坛》类栏目的辉煌勃兴,表面看来,同样都是文化类栏目,怎么会有如此悬殊的遭际呢?其中缘由颇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6.
CCTV第十套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开播至今已逾七年,从最初的乏人问津到如今的大红大紫,可谓跌宕起伏——诞生、发展、低谷、转型、突起、成功,其间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该栏目把精英文化的内容定位和大众群体的对象定位结合起来,把本属知识阶层的小众化的“珍馐佳肴”做成了大众化的“家常便饭”,使精英和大众得以契合,这种契合既成就了该栏目本身,同时也隐含着一些危机。本文试图以《百家讲坛》的成败得失为例,探讨当代传媒在传播中的文化抉择。  相似文献   

7.
科教栏目一个最主要的任务是传播知识、普及文化,促使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科教栏目除了要保持应有的文化品位外,也要贴近寻常百姓,契合普通大众的口味,为大众喜闻乐见。刚开始走精英路线的《百家讲坛》在开播之初也曾面临着不温不火的困境。之后,栏目进行了大胆改革,通过栏目定位大众化、讲述方式故事化、讲述风格平民化、传播形式多元化的调整,更加把观众的认知接受能力与情感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让观众对这样一档文化节目像娱乐节目版一样津津乐道,最终使《百家讲坛》成功转型为"大众讲坛"。在当前大多数电视文化类节目日趋式微的形势之下,《百家讲坛》的成功值得所有电视媒体探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珊 《青年记者》2017,(9):24-25
2017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观众中再次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用“再次”这个词,是因为用电视节目的形式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诗词大会》并非首创,早在十年以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就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直接推动了“国学热”.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康震、蒙曼、王立群和郦波四位点评嘉宾的表现非常亮眼,他们正是从《百家讲坛》开始,走上电视屏幕,走进千家万户.此外,《百家讲坛》中还走出了易中天、于丹、阎崇年、钱文忠、纪连海等一批活跃于电视屏幕的文化嘉宾,为中国的电视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娱乐栏目热播的情况下,《百家讲坛》(以下简称《讲坛》)栏目能走红,既出乎人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是因为它是科技频道的一档高雅文化栏目,不易“走红”;情理之中是因为它也属于一档娱乐栏目,应该受到青睐。这种双重身份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精英与大众的一场博弈。本文试从电视是收视率控制的一个场、电视是平庸文化的制造机器、电视是一种新的宗教形式等三个方面,来对《讲坛》栏目进行一种反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背景介绍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因为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开讲《〈论语〉心得》而迅速“红”遍全国。面对于丹的迅速窜红,褒贬不一的评价也接踵而至。追捧者认为她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独特的个性视角解读《论语》,她的作品是站立在经典之上的“心灵鸡汤”,她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1.
借助电视平台传播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必然选择,中国电视也亟待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来建构自己民族性的文化身份。本世纪以来,以《百家讲坛》为开端,电视屏幕涌现出很多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栏目,2015年底北京卫视推出的《传承者》栏目以非遗传承人为切入点,带出非遗项目,这种独特的传播角度以及多重展现视角、多元表现手段,成为综艺类传统文化节目的标志性栏目,代表了传统文化电视节目发展的一种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12.
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自2001年问世以来,在经历了面临“末位淘汰”的险境之后却一路“蹿火”,成为颇具收视率和影响力的品牌栏目。而以栏目主讲人身份出现的易中天、于丹等人,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造就出独特的“学术明星”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从2001年7月9日开播至今,《百家讲坛》已经成为央视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它首先直接带动了央视十套收视率的上升,同时更引发了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市场日渐繁荣而消费主义也开始盛行的今天,依然可以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4.
《百家讲坛》带给电视频道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传媒观察》2007,(5):49-50
2001年7月9日一个以“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为宗旨的崭新栏目——《百家讲坛》在央视(CCTV-10)“科学、教育频道”开播了。经过五年多的不断完善,该栏目自身发展已经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15.
马靖培 《新闻知识》2006,(10):31-33
有一个话题最近在电视业界不断地被提及:“故事化”的成功运用是促成许多电视节目“火爆”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近两年央视的《百家讲坛》、《走近科学》的收视率飞速增长,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评论出现了,有的评论甚至打出这样的口号:“随着这几档节目的火爆,拉动整个央视十套成为中国电视界最具竞争潜力的媒体,它将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远程教育平台!”(《新周刊》)目前,央视已经把《百家讲坛》、《走近科学》等几档节目列入重点打造的栏目。用传统眼光来看这些节目,《百家讲坛》、《走近科学》属于高端人群的节目,难以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从《百家讲坛》看受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家讲坛》栏目开播以来,栏目的满意度逐年提升,2005年栏目改版之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收视率日创新高,影响力也日益扩大。《百家讲坛》已经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节目从遭遇末位淘汰的尴尬到后来的收视率攀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将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陈亮 《新闻实践》2006,(8):50-51
2006年,当《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之类的娱乐类节目被有的人津津乐道时,一个起初并不起眼的文化类栏目悄悄地走入了观众的视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它就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科技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  相似文献   

18.
在经过三年的煎熬之后,《百家讲坛》终于痛苦而又释然地放弃了早期的高端定位。转型后的《百家讲坛》要求节目的主讲专家无论如何要将自己的学术讲座演绎成“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观众”都能听懂的“文化俗讲”。这就意味着讲坛节目的受众定位将转向具有更大基数的受众类型。不过,这种定位转向也对讲坛节目的文本生产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如今的《百家讲坛》已经广为人知,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和极高的收视率令人瞩目,成为当下异常突出的一种文化现象。《百家讲坛》被评为2006年度央视十大优秀栏目之一,仅次于《新闻联播》,排名第二。央视国际网站公布的2007年7  相似文献   

20.
宣华华 《声屏世界》2010,(11):68-68
几年前,央视《读书时间》因收视率原因在苦撑八年后黯然谢幕。现如今,曾红透大江南北的《百家讲坛》收视率也连连下滑,有分析人士指出《百家讲坛》已进入“死亡倒计时”。是谁谋杀了《读书时间》,搞垮了《百家讲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