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利用2000至2010年固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和互联网普及率三个指标的数据,借助基尼系数法、绝对差距法和相对差距法三种方法计算了我国大陆地区各省、市、自治区和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数字鸿沟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大陆地区数字鸿沟的绝对差距还很大,但相对差距有了较大的改观。大陆地区的数字鸿沟主要来自于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差异,而三大区域内部的数字鸿沟并不大。  相似文献   

2.
数字鸿沟的出现和扩大严重影响了我国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数字鸿沟呈现出城乡差距过大、地区间差距过大和网民结构差异过大三个特点.而由于经济水平的差距导致信息资源和人才培养上的差距是造成我国数字鸿沟现象的主要原因.弥合数字鸿沟需要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注重人才培养以及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区间差异的我国互联网发展数字鸿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我国地区间存在着巨大的互联网数字鸿沟。通过计算互联网鸿沟系数,结合发展速度分析与互联网综合指数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网民、域名差距正逐渐缩小,网站差距则相对不变,互联网应用深度差距有增大的趋势,互联网数字鸿沟总体上缩小。最后,提出缩小地区数字鸿沟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数字鸿沟问题进行个案分析。选取上海和重庆作为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代表,在对两地信息化水平、互联网发展状况、现代化水平比较测评的基础上,得出两地的信息化差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重庆消除数字鸿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终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我国东西部数字鸿沟状况。  相似文献   

5.
区域“数字鸿沟”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数字鸿沟"在全球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和谐世界的建立,要想从根本上弥合区域"数字鸿沟"就必须分析其形成原因。信息资源的差距和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的差距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直接原因,二者分别从"信息拥有"和"信息使用"方面发挥作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政府相关政策的差异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间接原因,分别从"信息化需求"、"信息化环境"、"信息化意识"方面发挥作用。这5种原因以特定结构系统地结合起来,最终导致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地区之间信息差距的拉大,一方面影响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也制约着信息化水平低的地区各方面的发展,解决信息差距问题须找出产生信息差距原因。主要从经济、技术、制度政策、人文环境4方面,分析江西与浙江两个地区存在信息差距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期为缩小两个地区信息差距,从而缩小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7.
地区差距正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个日益明显的现象,这种差距的加大将导致档案信息化全局的失衡,带来新的“数字鸿沟”。造成档案信息化地区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基于社会调查,以江苏省为例,分析档案信息化发展地区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以克服这一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基于2000年至2021年间世界银行数据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N=1947),采用时间距离法和决策树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第一道数字鸿沟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及其对第二道数字鸿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静态指标下,中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的互联网接入差距呈现逐渐弥合的趋势;然而,通过动态时间维度的衡量,中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的第一道数字鸿沟一直在不断加深。具体而言,中国在达成相同程度的互联网普及率方面所需的时间成本高于发达地区,且这种时间差距逐渐扩大。就时间成本意义而言,率先实现互联网接入的用户在数字素养水平方面更为出色,从而形成了第二道数字鸿沟。据此,可见用以跨越数字接入沟的时间投入差异进一步促成了后续的数字化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关于数字鸿沟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数字鸿沟是当代信息社会中的一个畸形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问题。数字鸿沟广泛存在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企业之间和人群之间。数字鸿沟的危害波及一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安全与社会稳定。数字鸿沟的治理应从国际电信合作、电信普通服务、调动IT企业的积极性、发展信息化教育以及中华文化网络化等方面眷手。  相似文献   

10.
《浙江档案》2005,(10):41-41
《档案管理》2005年第4期发表了陈艳红的这篇章:章观点新颖,对档案信息化在消除数字鸿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章指出,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占有和应用程度不同所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鸿沟问题更加复杂,不仅存在于国内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还体现在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数字鸿沟的存在不仅拉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还对国家主权造成损害,使民族化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11.
龙霞  周凤飞  柴雅凌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2):77-78,109
介绍作为一个独立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项目的eIFL(图书馆电子信息计划)的起源与发展,包括eIFL图书馆联盟的 职责、指导原则、目标、成员以及eIFL为成员提供的服务。同时,介绍其他相关知识,包括BOAI、DOAJ和OSS。  相似文献   

12.
Mapping the digital divide in America is a multifaceted issue;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underlying socioeconomic causes, the shift in the conversation to new divides including broadband accessibility and digital literac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library in narrowing the divide are all prominent points of focus in the literature today. As conversations surrounding the digital divide begin to shift from a divide in access to a divide in skills and/or literacy, attention must be drawn to meeting those needs in equal measure to maintaining access as the primary means of closing the digital divide in Americ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探究城乡数字鸿沟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影响,针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消除其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过程]用相关分析法对贵州省近几年的城乡数字鸿沟水平和城市化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在贵州省城乡搜集第一手数据,并用描述统计法和内容分析法分析数据,探寻城乡数字鸿沟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其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现实影响。[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贵州省的城乡数字鸿沟仍然较为显著,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越大,城乡数字鸿沟越大,且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会阻碍城市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数字鸿沟与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的职能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论文介绍了数字鸿沟研究中的图书馆。因特网发展导致的“数字鸿沟”使公共图书馆的保障信息公平的作用被重新认识。数字鸿沟问题使人们对公共图书馆职能有了新的认识,公共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方面的特殊作用有:提供公共计算机因特网接入、进行基本信息技能教育、提供合适的网络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第二道数字鸿沟的表现和成因。[研究设计/方法]建构了互联网使用能力和互联网学习指数两个测度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收集和分析数据。[结论/发现]社会结构因素(如城乡户籍等)对当代大学生第二道数字鸿沟的影响有所减弱,内在心理情感因素(如网络自我效能等)、知识与学习能力更为关键。高校图书馆应在弥合第二道数字鸿沟中发挥重要作用。[创新/价值]研究建构了新的数字鸿沟测度指标,突出了将互联网应用于学习的动机和能力,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消除数字鸿沟提高信息素养——以上海社区图书馆为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尽管近几年来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数字鸿沟仍没有缩小的迹象。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中将起到核心的作用。本文通过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电子服务,展示图书馆员与其他社会和教育工作者一起共同承担着提高市民信息素养的重任。图书馆员将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精神,在消除数字鸿沟、创造数字机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资料收集管理》2013,38(3-4):327-330
SUMMARY

The electronic resources (ER) librarian has a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be knowledgeable about the digital divide. Discourse on the digital divide began in the mid-1990s and continues today. Data analysis reveals that divides still exist, particularly when considering income, education, region, disability, age, and race. Librarians face many challenges to take on the digital divide. These challenges include issues of access, content, technical literacy, privacy, civic participation, education, employment, non-use, and political debate. Yet for each challenge, there i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ER librarians to thrive while they face down the digital divide.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society has resulted in the exponential growth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thus creating a gap between those who use ICTs and those who do not; hence the emergence of the term “digital divide” in the 1990s. One of the milestones of South Africa’s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 a policy that charts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up until 2030, is to ensure that high-speed broadband internet is universally available at competitive prices. Notwith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ICTs in public libraries, the provision of such is still taking place on a limited scale in South Africa.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ICTs in public libraries in South Africa as a tool in bridging the digital divide. It also examines the inequalities in access and use and suggests ways in which ICTs may be used to reduce the digital divide.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was adopted. In order for public libraries to function as an important tool in bridging the digital divide, there is a need to standardize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with regard to the digital div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