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丁晓旭  刘慧 《今传媒》2013,(2):142-143
戏仿新闻是将"戏仿"引入到新闻实践之中,对传统新闻进行"恶搞式"的摹仿,特别是针对社会热点事件与舆论焦点。戏仿新闻最为直接的两个特点是"假"和娱乐性。"假"是建立在一定事实依据之上,并非凭空杜撰,"假"只是呈现给受众的表象,传达的是新闻背后的社会问题及其根源;同样,戏仿新闻以一种娱乐化、戏谑调侃的方式"说新闻",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暗含对社会严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谭学奇 《新闻窗》2013,(3):69-70
网络新闻专题报道一般围绕突发事件、重大事件或挖掘式事件等特定主题,集聚了新闻网站物力、人力、新闻资源等为一体,体现了网络媒体在应对各种新闻事件时所表现的及时、准确、全面的报道能力,是新闻网站综合实力的象征。然而,对于能源类点击量排名第二的网站——英大网,在全国"两会"这样的"常规"重要事件,其报道形式常常流于"表面",报道效果陷入"平庸",对用户的吸引力慢慢下降,突出"重围"成了这类网络新闻专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公共新闻"自上世纪末在美国发端以来,引发了我国新闻界的思考和实践。"公共新闻"植根于公民社会,其诞生地的社会环境与中国文化传统和制度环境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全面了解"公共新闻"内涵,紧密结合中国文化和制度环境,深切关照当下国情和公共事务,恰当定位其在我国新闻实践中的角色,将是我国"公共新闻"实践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张羽 《青年记者》2010,(18):14-14
假如在百度里搜索"断章取义的新闻"几字,结果会让你瞠目结舌,最近发生的一些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新闻中,有相当一部分被新闻当事人或受众指责为"媒体断章取义的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5.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现实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成就了民生新闻的繁荣,民生新闻则促进了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自2002年以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究其原因,节目主持人在新闻中的评论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本文根据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自身定位、特点等方面尝试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提出可持续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小悦悦走了,但话题还在持续。当社会痛定思痛之后,现在该是轮到媒体进行"自我反思"的时候。笔者以为:因媒体报道偏差给"小悦悦事件"新闻当事人造成的负面影响或留下的新闻败笔是值得媒体人共同反思的。一、控制传播环流,正面宣传应当"零干扰"现代大众传播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信息从当事人出发,经过各种媒介,以倍增的反馈量、  相似文献   

7.
2010年11月23日,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各省区市视频会议,动员部署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坚守新闻真实的生命线,杜绝虚假报道的产生传播。坚持新闻真实,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近年来,虚假新闻仍然屡禁不绝,时有反弹,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应强烈。本刊编发的这组文章分析了在新的传播环境下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杜绝虚假新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旨在共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切实肩负起媒体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8.
尽管邵飘萍没提过"新闻专业主义"这个词,但从他一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一直都在追寻新闻专业主义理想,并坚定不移的践行着。具体表现在重视新闻材料,以新闻为本位、报刊是社会的耳目、重视记者地位、重视新闻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贾红雨 《新闻采编》2010,(3):11-11,16
经济新闻相对于社会新闻,虽然都是新闻,但是它没有社会新闻好读。这是经济新闻受众面窄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运用创新的手法,改变经济新闻"数字枯燥"、"行文专业"等弊端,经济新闻就可写得活泛起来,给读者以亲近感,从而增加其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广播新闻在写作上,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力求"短"、"精"、"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从而提高广播新闻的收听率,增强广播的竞争力,发挥广播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祝宁  芦姗 《新闻前哨》2011,(7):26-28
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功能无不受到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甚至取决于他生成、发展过程中的路径轨迹。中西新闻网站的功能也深深地刻上了发展进程中的环境印迹,中西媒体在各自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形成了或相似或相异的特点,而作为新媒体形态中最为"传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新闻网站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政治烙印,这种政治环境、体制、文化在某些国家,某些历史时期甚至决定了媒体的功能。本文对中西新闻网站的构建运营及成长的诸多政治因素进行分析,试图将中西新闻网站的功能在政治框范下进行比较研究,并以美国纽约时报网与中国人民网为例,更实际、微观地体现中西新闻网站功能上的异同,从比较研究中得到更进一步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陈晔 《视听纵横》2010,(3):40-41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既有别于传统新闻又兼具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双重特性的常态电视新闻样式,以"平民化"的传播名义在娱乐化场域中,开始呈现出种种降温的趋势。经过业界和学界的冷静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罗睿 《新闻窗》2010,(3):36-37
新闻敏感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新闻敏感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是记者、编辑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其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新闻敏感的表现有三,一是快捷,能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报道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2010年11月起,温州都市报推出"都市新闻·民生"版,在版式、内容上大胆创新,在文章和标题处理上力求"接地气",体现了"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着重突出民生新闻的地域性、贴近性、人文性,创新了民生新闻的价值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陈丽 《新闻窗》2013,(6):87-87
新闻编辑工作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总指挥"与"总设计",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是对新闻素材的"再认识"和"再创作"。新闻编辑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保持优秀的职业素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许诺 《新闻世界》2012,(7):259-260
新闻制图是对传统新闻摄影的继承和创新。作为一种传递新闻信息的新形式,新闻制图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大报纸杂志的青睐。本文从新闻制图说起,指出"情节性"是新闻摄影的特性之一,即通过构图元素或数张图片组合,表达事件一定的完整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对新闻图片情节性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论述说明。  相似文献   

17.
浅谈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潇 《新闻世界》2011,(6):133-134
民生新闻及公共新闻,因其"受众本位"核心,一直深受公众认可,而随着新闻传播渠道的延展,受众媒介素养提高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新闻传播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从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入手,解析新闻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唐田 《视听界》2014,(5):101-103
一、新闻功底(一)新闻准备有深度白岩松曾经直言不讳:"没有任何撰稿人会真心地为主持人写稿。"早间新闻节目的时段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与写稿的记者或编导交流的时间普遍被压缩或完全省略。主持人是一档节目录制前各环节所有努力的出口,必须担当起智力贡献。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应成为半个编辑,甚至要有主编意识,充分理解记者或编导给你既有稿件的"原有之意"以及"弦外之音"。如果时间允许,要突破稿件的字面限制,掌握更多,快速弄清新闻事件相关的背景、权威个人或机构的表态、其他媒体的观点,梳理新闻事件引发的启示或反思。  相似文献   

19.
章炜 《新闻世界》2012,(4):19-20
在"新闻战"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新闻同质化愈演愈烈,获取独家新闻越来越难。对于记者来说,在"同质"新闻中寻求"另类"表达也许是让"二手新闻"活起来的重要方式。笔者对"二手新闻"的"另类"表达方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20.
金山 《新闻世界》2010,(8):33-34
本文由公民新闻的起源与概念入手,考察"公民新闻"三大要素在我国新闻业的存在与发展状况。通过中西方社会环境、媒介体制的对照,揭示西方"公民新闻"模式与我国社会之间的斥力与引力所在,旨在摒弃盲目的乐观和夸大的憧憬,理性看待"公民新闻"之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实际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