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闻策划是时代的产物,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传播观念转向“受众本位”后,编辑已由“工具人”转变为“决策人”,这种角色转变,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兴趣。《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认为:“总编辑的主要任务,其一是把关,其二是报道策划。”因此,企业报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有必要积极主动地把新闻策划渗透到新闻采编的各个环节,向企业各个阶层读者提供高  相似文献   

2.
李跃 《青年记者》2006,(24):42-42
新闻要真实,这是从事新闻传播人士一致公认的准则。甘惜分教授说过,“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在根本观点上分歧很多.唯独在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一主张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联合国新闻信条也规定:“报业及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新闻从业人员只有真实地报道客观事实,才能保证受众获得有效的信息,使受众知情权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是我国新闻传播界的重要议题之一.由于其传达的是消极的行为活动状态,其负面效应显而易见,加之近年来“负面新闻”这一概念受到学界和业界、甚至是官方的普遍关注,“控负说”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控制负面新闻”甚至成为一些宣传部门的主要职责.但是,新闻事业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纽带”,这是马克思对新闻事业的信息传递基本功能的抽象认同.信息的传播以事实为基本前提,是开放性的、全景式的,不受信息本身正、负两个向度的羁绊.  相似文献   

4.
发挥新闻传播的文化引导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传递的不仅仅是新闻信息,还包括文化知识、价值观念和精神要素等。新闻传播能够通过舆论导向和文化弓1导两个途径,发挥其作为新闻文化的力量。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的文化引导功能.是党中央赋予新闻战线的使命课题和任务要求。更好地发挥新闻传播的文化引导功能.当前就要强化受众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阵地意识和文化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5.
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是我国新闻传播界的重要议题之一。由于其传达的是消极的行为活动状态,其负面效应显而易见,加之近年来“负面新闻”这一概念受到学界和业界、甚至是官方的普遍关注,“控负说”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控制负面新闻”甚至成为一些宣传部门的主要职责。但是,新闻事业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纽带”,  相似文献   

6.
服务功能是新闻事业的基本社会功能之一.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新闻媒介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实施监督、普及知识等都是服务性的体现.本文所说的服务性报道,非指这种广义的服务功能,而指一种特殊的新闻品种,即通过为受众提供具有直接可用价值的信息,从而帮助受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7.
姚盼  任大鹏  喻敏 《新闻前哨》2011,(10):85-86
网络发展到今天,具有简易操作,快捷反应,影响广泛,自主互动的优势,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传播工具。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开辟了人类信息传播的全新时代。数以亿万计的受众凭借手中的电脑、手机、博客、微博等众多业已普及的新媒体,正积极参与到新闻信息的采制和发布中,并广泛地进行互动、交流、沟通。如何看待这一“主动”受众群现象.已成为当今网络时代绕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王新 《新闻前哨》2007,(1):33-34
虚假新闻和黄色新闻、诽谤新闻,是世界新闻史上的“三害”。不容避讳的是,在我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三害”也是屡屡重演。媒体是公众认识世界的主要信息传播来源。新闻界的责任意识和自律,已经到了非强化不可的地步。  相似文献   

9.
郭存之 《军事记者》2001,(11):21-22
有的网络的空间已经成为信息横生的丛林,作为传统传媒的报纸,真正的独家新闻越来越少。打开报纸,最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是对相近或相同新闻信息的独特开发、整合与包装。媒体靠一个或几个名记包打天下的时代是过去了,代之以一个超出个人层次的结构优化的编辑集体登上与受众沟通的前台,它的竞争优势应该是媒体对社会需要和受众需要具有足够的敏感和到位的操作,它的使命是用思想和智慧过滤、整合、显影芜杂的信息,达成与受众的默契与互动,最终实现媒体的若干功能。换句话说,报纸的发展张力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编辑思想的丰富和敏感。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的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大多数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受众获取多方面信息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11.
由另类新闻实践看新闻创新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雯 《新闻传播》2009,(10):124-126
新闻创新是保持新闻事业生机和活力的关键。但近年来一些新闻媒体在寻求创新的过程中刻意追求“另类”,导致新闻传播活动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这些做法折射出新闻创新的几个误区:一是经济效益至上.过分迎合受众:二是市场定位不清:三是不重内容重形式.不重内涵重包装;四是标准弱化、宽容无度。据此.文章提出,新闻创新须以受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衡量标准.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准确地设计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受众是从西方传播学中翻译过来的一个概念。它包括文字传播对象的读者,音响传播对象的听众,画面传播对象的观众及人际传播的受传者。为什么说受众是新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呢?这是总结新闻事业和新闻学发展的状况得出的结论,又是受众在新闻活动及新闻学中的地位决定的。要用“受众”取代“读者”由于新闻事业本身的历史原因,我们一直用“读者”这个概念来表达新闻的接受者,来统称通过三种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媒体使命就是要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在传播范围、传播信息、传播受众、传播影响全球化的生态环境中更好地发出中国的主流声音。怎样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能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将考量中国媒体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语言是新闻传播最重要的载体。能否准确运用新闻语言,是能否真实、及时、客观、全面地传播新闻事实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新闻语言运用“失准”,造成信息传播不全或受众信息接收发生误差等情形时有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意不全。即由于新闻语言遣词造句不到位,使得传播的信息没能“打中”媒体最需传递或受众最想获取的信息靶心。  相似文献   

15.
辨析“受众本位”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与最终归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受众意识作为一种传者意识,是新闻传播工作者头脑中有关受众的系统化的、自觉的、伴随着心理体验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是传者为着心目中“隐含的受众”的需求而进行传播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使传者从受众的角度去关注社会、关注新闻。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新闻改革以来,受众逐渐被看做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接受者和参与者,其地位不断突出、彰显,由此派生出的受众本位意识也在新闻从业者中建立。受众本位意识的凸显,的确加快了我国传媒业的发展速度,对我国新闻事业的…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本质、核心和灵魂是连接,由连接而造成互动,在互动中人们求得交流和理解,这就是网络时代。当互联网已经是信息时代人类主体沟通并与现实世界相互联系的重要手段时,它所带来的最有影响的新闻传播观念和新闻传播实践就是“互动”,它使所有的  相似文献   

17.
将“人本化”理念注入新闻事业,对新闻媒介组织、新闻事业、政府以及受众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博玫 《中国广播》2011,(2):65-66
新闻传播历经了‘哉需要什么说什么”和“受众需要什么说什么”两个发展阶段。媒体在反思传播效果时常常会发现,解除传统叙述手段对新闻传播的制约,寻求新的适应当前受众需求的叙述手段,对于新闻事业的顺利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杨金萍 《青年记者》2006,(12):29-30
经济信息越来越成为媒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吸引受众、打造媒体品牌的重要手段。其作为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种重要宣传报道方式,传播经验,匡正祛邪,或褒扬,或儆尤。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新闻在实现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功能之时,更要充分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的社会功能。传递经济  相似文献   

20.
如何消除受众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杰  侯志强 《青年记者》2006,(22):36-37
新闻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与受众之间的矛盾产物,它作为一个新闻现象和心理现象,广泛而长久、渐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效果。它可使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值为零或负值,即产生零效果和负效果。作为传播都在努力避免受众产生逆反心理,克服这两种效果的产生,但效果并不理想。究竟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从了解逆反心理概念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