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进一步阐明休克血浆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利用常规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了休克血浆对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作用.结果:用含一定浓度的正常血浆灌流时,豚鼠心室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而用等量的休克血浆灌流,动作电位的APA、OS均显著升高(P<0.05),APD50、APD90、APD也明显延长(P<0.05).结论:休克血浆可显著影响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APA、OS的高度及动作电位的时程,可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芎嗪、当归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颈动脉放血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通过微循环观察、器官血流和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观察川芎嗪、当归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失血性休克时,微循环明显障碍,主要表现为微血流变慢和血细胞聚集;经川芎嗪、当归注射液治疗后,微循环改善,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降低,器官微区血流量增加,与N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当归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微循环障碍,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增加器官血液灌流量。  相似文献   
13.
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 ,以病例分析为切入点 ,结合临床 ,开展病例分析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促进了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提高 ,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较好地提高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三大致死疾病之一、是首位致残因素,且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绝大部分Ⅲ。缺血性脑血管病尤其脑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危害极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指脑缺血致脑细胞损伤,恢复血液再灌注后,其缺血性损伤反而进一步加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淋巴微循环与危重病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巴系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认为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组织液回流的一个辅助系统,对维持血浆容量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免疫学研究进展,对淋巴系在免疫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20世纪淋巴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淋巴水肿、癌的淋巴转移和艾滋病三个方面[2],淋巴微循环研究正在起步,其有无尚未发现的重要作用,确实值得深入探讨[3].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一般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危重病成为威胁生命的突出问题,深入揭示其发病机制、探讨新的治疗途径,自然成为研究的热点[4].十多年来,我室在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河北省和厅市级科研基金的资助下,应用Wistar雄性大鼠复制不同类型的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急性微循环障碍、急性血液流变性异常等疾病模型,对淋巴微循环与危重病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了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阐明肠淋巴循环在出血性休克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应用wistar大鼠45只,分3组观察休克及补液过程中,肠淋巴流量及其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放血前,肠淋巴总流量为0.3±0.02ml/30min,淋巴蛋白浓度为3.30±0.13g/100ml,淋巴蛋白输出量为3.6±0.1mg/10min,无组间差异。休克早期,肠淋巴流量和淋巴蛋白输出量显著降低(P<0.001)P 0.休克晚期降低更为显著;淋巴蛋白浓度休克晚期才低于对照组。回输血液及输入生理盐水,肠淋巴流量且急升高,自补液20min起,肠淋巴流量相当于放血前及对照组的3—5倍,淋巴蛋白出量自输血后2min起恢复正常,输血后30min显著高于休克前,但停止补液后又降低.提示出血性休克及补液时淋巴液及其蛋白的变化,对休克的发展和康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淋巴循环系统由毛细淋巴管和大小不等的淋巴管所组成,最后经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汇入颈部静脉。淋巴系统作为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血浆容量的恒定和组织液的正常回流具有重要意义。早在十七世纪,Aseli就发现了乳糜管,此后便开始了淋巴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就。淋巴管调控着从血管系统漏出的蛋白质等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特发性水肿甲襞微循环的变化,从微循环角度初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微循环显微镜,常规检查左手第四指甲襞第一排管袢,按田牛加权积分法对16项指标综合定量分析.结果水肿组均出现甲襞微循环障碍,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异常.结论特发性水肿的发生机制与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肾上腺髓质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显示5-HT阳性细胞并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软件做面密度分析.结果溃疡组5-HT阳性细胞面密度于术后4d增高(P<0.01),6d达高峰,与正常组相比差别显著(P<0.01);溃疡组5-HT阳性细胞面密度于术后6d高于盐水组(P<0.01).结论肾上腺髓质5-HT阳性细胞可能间接或直接参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修复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口疮病唇循环的变化 ,从微循环角度为其发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 6 3名患者及 5 0名健康人采用微循环显微镜 ,常规检查下唇粘膜近红部位 ,按田牛加权积分法并参考甲襞微循环评分标准对 2 1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口疮病患者唇微循环中度异常 ,积分值高于正常组。结论 :口疮病患者有唇微循环障碍 ,这可能是其发病机理之一 ,采取改善微循环的措施 ,对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