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介方法论思想,是邓小平哲学方法论的核心。全面性与辩证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邓小平中介方法论思想的不可分离的二重规定性。邓小平中介方法论思想在认识论领域的运用,突出展示在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中;在实践领域的运用,主要展示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论和政治体制论中  相似文献   
12.
显意识形式结构的四维静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意识形式结构的四维静态模型尚东涛意识形式与意识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意识形式结构是在意识产生、发展中形成和发展着的。意识是一个浑然一体的心理过程,是意识形式共同构成的有复杂序性的胶着态的结构的运作,脱离该结构的意识形式是不存在的,所有意识形式,无一...  相似文献   
13.
"无异化的技术":可能抑或不可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指向技术异化的不同取向的技术批判,在某种意义上是以"无异化的技术"为相同诉求的不同形式.但是,由于技术生成中生成着"限定"自然(物)的"禀赋"与不合自然(物)"本质力量"的内在悸论性规定,使技术内在着经由"谋算"自然(物)中介的"限定"人的规定性由于为弥补因人的"理性不及"而导致的技术的必然缺陷,生成着将人构成于技术的必然性;由于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属人中介之技术的辩证运动,必然"扬弃两极","表现为主体",使人的意志与行为的自由浸透着技术的"限定";由于技术社会运用中的社会分工必然导致人的"活动固定化",群体利益冲突性与社会形态历史性必然导致技术运用的社会效应合理性的非普遍性与非永恒性,使技术的社会效应形态展示着对人的现实的普遍的永恒的"限定"等,因而"元异化的技术"不具可能性.因此,我们不宜追求"无异化的技术",只宜"接纳"异化的技术,遵从以异化技术克服技术异化的必然规律,确立合民族现代化诉求方向的技术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4.
实事求是作为主体把握对象的“静止的反映”的一种认识活动,是主体意义(价值)世界的一种对象性表达,其发生的逻辑根据在于对对象意义(价值)的认知。因此.把握意义的实事求价的价值认知.先于把握规律或本质的实事求是的事实认知,即意义先于是。意义先于是的合理性的学理支撑在于:在一般性维度.事实认知和价值认知的相互作用.作为“因果关系的充分发展”.存在着何者先在的可能性。人的需要本性在认识域的外化.首先表达为对能否满足其“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的价值判定.使何者先在的可能性现实化为价值认知先于事实认知。在认知结构维度,意义先于是植根于个体认知结构基始于人的非人阶段的前价值认知.在与自身生命活动不再直接同一的进化中的价值认知因子的首先生成的原始发生.和其对事实认知因子后继生成的“安排”;植根于社会性认知结构的价值认知因子.生成于事实认知因子的历史构成。在认知操作维度,事实认知操作为价值关系而存在,事实认知操作现实地发生于价值认知操作的过滤.价值认知思维方式对事实认知的无依赖性的自整合的对对象意义(价值)的判定,使意义先于是具有必然性、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信息生态平衡与否,规定于作为子系统的信息主体、信息技术平衡与否。演化性、空间性、功能性存在的信息技术和位阶性、利益性、博弈性存在的信息主体,无不存在着非平衡性,因而“平衡的信息生态”不可能。现实中,应充分利用信息生态的非平衡性,以形成和巩固能够持续推动我国信息生态发展的有利态势和格局。  相似文献   
16.
在现象学的世界是经验显现的世界之意义上,作为人的“基本建构”的“在世界之中存在”可理解向“在经验之中存在”,即人是经验性存在。基于身体与世界之“交流”的作为人的存在的经验生成的可能性,规约于“交流”之中的身体与世界的现实性。身体的技术延伸、技术介入、技术规训的普遍性,世界的技术改变、技术构成、技术表征的普遍性,使身体与世界现实地建构于技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人的存在的经验生成或人的经验性存在的现实,建构于技术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18.
19.
哲学思维根本不同于实证思维。否定之否定是否具备辩证唯物论品格,无法且不应当用实证思维来分析,只应用哲学思维来探究。在哲学思维的视野内,事物发展无不是由矛盾潜在、经矛盾展开、到矛盾解决所构成的后者否定前者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品格,获得着生物繁衍领域的支持。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作为开放的系统,其动力在于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其肯定阶段毫无神秘性。“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唯物论品格难以否定。  相似文献   
20.
社会是技术的存在形式,技术本性的历史性,归结向社会本性的历史。在“物的依赖”社会的本性归结向资本的意义上,内在“不断革命化”本性的技术何以只是在“物的依赖”社会才获得存在的历史现实性的理解,在总体性、过程性、主体性层面归结向资本依赖。“物的依赖”社会的技术存在,是资本存在的技术形式,技术存在依赖于资本存在,“资本是技术存在的家”。当社会在总体性上并未现实地跨越“物的依赖”的社会形态,就应充分发展社会的资本关系,使资本成为社会关系的本质。否则,就难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使民族的“技术创新”水平发生普遍性的无止境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